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利花 《科技资讯》2010,(15):230-231
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东亚各国已经认识到加强地区货币合作、推动地区货币一体化对于防范和克服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对于东亚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极为重要。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判别标准-指标分析法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OCA理论)出发,重点讨论了东亚各国之间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认为东亚地区具有组成最优货币区的特征,但由于各种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制约,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40年以来,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却很5-关注其对国内经济与金融方面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且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本文进一步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对于一个较大的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区域而言,建立一种稳定的区域汇率制度安排,是减少外部冲击危害,促进内部紧密合作,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东亚经济合作与发展已对区域货币合作提出了现实要求,根据东亚经济货币合作的现实特点,应遵循渐进主义理念,建立区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改革区域内汇率制度安排和构建货币联盟,最终实现区域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本基于货币供需均衡的假设,建立货币供求的均衡模型以对我国货币市场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和经济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哈耶克货币理论主要表现在“中立货币论”和“货币非国家化”: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影响最小,对经济发展最有利;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而用私营银行的竞争性货币作为国家货币的替代物,其理论背后是反对任何形式国家干预,主张彻底经济自由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分析及货币一体化的几种模式,对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需建立在微观经济分析上的基础上,本文应用现代财政税收和货币理论,分析企业与地方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关系,评价我国财税与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博奕模型,证明亚洲各国对美元的事实单一钉住反映了协同的失败,而强有力的区域性货币合作和制度安排通过改变政府支付函数,促使各国实行钉住较大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将有利于亚洲整体福利水平提高.由于区域合作是实行该汇率制度的重要保证,对中国参与亚洲货币合作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在现代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之一.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是货币乘数,另一个是基础货币.我国基础货币的供给量基本上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供给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估计货币乘数的大小.本文对微观主体进行了分类并定性分析其收支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合理假设并对货币乘数进行修正,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修正的货币乘数比传统的货币乘数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