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对古牂柯的探讨,关涉贵州上古史的定位问题。《管子.小匡》篇最早提到"牂柯"的名称。对于"牂柯"的原始含义,最流行的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系船杙,一是指山的形状。对于"牂柯"的引申义,有人认为是指国名,有人认为是指种族名、地域名。综合考察先秦时期的史料,"牂柯"作为一个诸侯方国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入境旅游是文化软实力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黄山市的入境旅游市场繁荣,对于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负有特殊使命,基于此对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古豪宅等代表性景观提炼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景观蕴含的丰富文化,只有对旅游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认同感,才能够形成软实力,因此要重视研究旅游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首先传播者应具有国际传播意识,其次景点与产品开发应适应国际传播需要,再次要重视多元化对外传播渠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边城》有着较强的审美功能。《边城》以"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对"现代文明"进行坚强的审美抵抗;《边城》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凭借"乌托邦"式的审美意象建构、"余音绕梁"的艺术韵味和"东方情调"的永恒魅力,对"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创伤进行有效的审美修复,同时,它又以"供奉人性"的精神旨向对现实的世俗社会进行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4.
明月峡古栈道是蜀道文化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处典型的文化景观遗产,具有独具特色的空间特征、建筑特征和文化特征。在古蜀道文化线路申遗的大背景下,需要加强对明月峡古栈道的整体性保护和预防性维护,坚持可持续开发理念,正确处理研究、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的建构包含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以及实现主客体关系统一的实践要素。文化自信各要素共同提高,协调有机发展,文化自信方可建构。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建构,主体要素体现在主体自觉、主体责任和行动,客体要素需要实现客体的强大,实践要素需要进行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城市作为"人类思想文化创新地"理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镇。青岛财神节的热闹与冷清折射出有民族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后现代文化多元化社会中的处境。传统民俗节日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却面临着在一个几乎全新的文化生态中重新建构自己生存空间的问题,后现代城市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空间的建构主要包括民俗节日的社会心理和意识空间的建构,民俗节日物质文化空间的建构,民俗节日生活和社会交往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每座建筑的历史文化源于建筑自身以及它周遭环境发生的各种人、物、事的变化。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是当地建筑文化互动互构与此消彼长演变的综合表达。这意味着,建筑本身或特定建筑与周遭环境互构形成的"场所",是其整体景观地区的文化载体兼历史标征,让人们拼凑、诠释无从完整重现的过去,也藉此叙述过去、现在、未来的合理或不当。而汉语"古迹"的原来涵义重视"古"而关注在"人、事"之"迹",这涉及华人传统思维方式,是以使用者/参观者的心意为本,带出具有情境感受的建筑之"迹",以"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达"文以载道"之效。这样的观念,对于华人如何追随祖辈传统、活用建筑文化遗产,很有指导意义。而当前真相,一方面是"全球化"对各国国族建构带来"文化同质化"压力,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和"国家体制"孕育的"流动空间",还有国族建构引起的对待少数族群/地方社会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冲击着弱势方原来的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动摇其传承空间。这些群体如何认识与叙述自身文化遗产,涉及他们如何诠释与重构自身的历史定位、文化认知与社会生活空间,也涉及群体如何维续或扩大自身不论在物质、形而上领域的话语。  相似文献   

8.
<正>"古渔雁"指的是古代像大雁一样顺着沿海南北迁徙的打渔人。古渔雁民间故事,是反映原始渔捞生活的民间口头文学,内容多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渔歌等。古渔雁民间故事产生和流传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一带,以渔业文化为基础的民间故事,包括"古渔雁"始祖崇拜、"古渔雁"海神崇拜、"古渔雁"龙王崇拜、"古渔雁"祭祀和庆典、"古渔雁"渔具的起源和演变等。它的形  相似文献   

9.
古机械的复原是以一古机械原型为本体,根据古代的机械原理、机械工程、以及工艺技术等,重新建构此一机械.本研究以古中国机械为对象,根据史料成分进行分类,并提出一复原研究程序,有系统地建构古机械原型及古代机械科技和工艺,目的在提供研究机械史学领域的一个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韦涅奇卡"是作家韦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本人,是其小说《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中的同名主人公,也是现代传媒制造出来的超级文化符号。"韦涅奇卡"的旅行神话是基于复杂机制,结合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和民众心理需要的话语建构;逃离黑暗地狱、奔向光明天堂的旅行旨在反思国家与社会的转换或变迁,探讨悲观与进步、期望与实现的冲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孙吉娟 《科技信息》2013,(26):63-63,65
建构主义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育环境的需要,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意义的方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社区文化建设的设计原则有: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视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凸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路径探索包括:管理理念的建构、育人活动的建构以及评价系统的建构。通过积极构建社区文化为载体的长效育人机制,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敦煌,在建的文化基础设施的规模令人惊叹。《印度教徒报》报道,中国正在深入挖掘文化根基,以便为顺利重振古丝绸之路提供坚实基础。此举也与中国在国内越来越重视利用古代成就的做法相契合。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城市敦煌,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敦煌研究院授权下耐心修复莫高窟的无价艺术品。这些洞窟内充满描绘佛教生活、思想和更多主题的巧夺天工的壁画和雕塑。它们是不同文化交流融汇的象征,几百年来,曾通过古丝绸之路的支路为中印关系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和其他女性作家一样,玛利亚·埃奇沃思一直被遗忘在父权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她的作品在国内至今几乎无人论及。《贝琳达》是埃奇沃思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贝琳达·泊特曼在英国伦敦社交界寻找幸福婚姻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建构自己理想的性别形象的故事。小说展示并审视了父权文化下四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建构:"悍妇"、"激进女权主义者"、"家庭天使"以及"玩偶"。而通过对这四种女性形象建构的审视总结,埃奇沃思为贝琳达建构了不同的具有独立和理性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展示了自己对于女性形象建构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陇山地区文化认同的基础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医发祥地、陕甘宁边区,具有合力建构祖脉文化旅游型城市圈的条件、设立陇山祖脉文化旅游节的愿景、融入陕西打造旅游线路的需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建构祖脉文化旅游型城市圈,联合举办陇山祖脉文化旅游节,探索推行陇山旅游"一票通"。  相似文献   

15.
古陶瓷的分类是古陶瓷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性的国家标准。集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和精华,并在对中国古陶瓷制造的原料、烧制的窑式、烧制温度、代表品种、工艺特点、外观特征、化学组成等"内在"质地和"外在"形态方面进行详细的归类、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把中国古陶瓷各时期的科技发展内涵和时代信息结合、统一在一起,中国古代陶瓷被分为六大类。期望这种分类能为文物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对古陶瓷的修复保护、断代和断源、科学管理、辨别真伪提供比较科学、可信度较大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涛吉 《科技信息》2013,(19):309-309
<正>1古陶瓷修复的历史状况最早的文物保护是以工匠的形式在博物馆从事一些修复工作而出现的,20世纪50年代初,为数不多的传统修复人士被招聘至文博单位工作。北京于氏青铜器修复技术的第四代传人以及南方的苏州派青铜器修复技术传人陆续调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国内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的书画装裱部门,是装裱师较集中的单位。但作为专业的瓷器修复人员,和青铜、书画修复相比还是较少,没能形成相对强大的修复队伍。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从事陶瓷修复的专业人员,仅有几百人,队伍发展十分缓慢,开设文物修复专业的大学也不多。从文物修复专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还要花两年时间取得文物修复技术证书后才能上岗。因此,文物修复人员尤其是古陶瓷修复人员极度匮乏。因此,探讨古陶瓷修复实践教学流程和材料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吴瑜芳 《科技智囊》2010,(12):70-73
<正>近几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折射出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北京圣陶实验学校"的创办、"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说明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程已经开始。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增加到240篇,其中就有中国古诗文,文言文比例接近40%。  相似文献   

18.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作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项目,迄今已发展成为研发、生产及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VR技术是虚拟和现实交互的具体体现,通过采用VR技术能够将传统的工艺制作升华到所见即所得的应用层次。作为易碎品的古陶瓷文物,其特性决定了修复和保存环境不同于其他文物,目前我国的古陶瓷文物大多属于室内自然条件常规摆放,极易遭到损毁。从全国各古陶瓷文物的现状可以看出,大多数古陶瓷文物都是破碎形态,同时文物的修复工作是文物保护的巨大难题。根据全国各地博物馆古陶瓷的现状,结合陶瓷本身的特点,本文提出采用VR技术修复古陶瓷的设计构想,并以VR技术对博物馆中古陶瓷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古陶瓷的分类是古陶瓷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性的国家标准.集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和精华,并在对中国古陶瓷制造的原料、烧制的窑式、烧制温度、代表品种、工艺特点、外观特征、化学组成等"内在"质地和"外在"形态方面进行详细的归类、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把中国古陶瓷各时期的科技发展内涵和时代信息结合、统一在一起,中国古代陶瓷被分为六大类.期望这种分类能为文物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对古陶瓷的修复保护、断代和断源、科学管理、辨别真伪提供比较科学、可信度较大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杨志强教授的访谈,探讨了"古苗疆走廊"形成的历史背景、族群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国家化"和汉族移民文化的普遍影响、"跨民族"/"跨族群"的地域文化整体性、近年来出现的文化"族界化"现象等问题;对"古苗疆走廊"沿线周边地区的各民族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共生"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若干回顾,并对今后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