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交流调速系统的内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感应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方法.采用实验的方法建立了感应电机调速系统的速度环控制模型,依据内模原理设计了速度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PI结构,但只有一个可调参数,且该参数与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直接相关.在基于DSP TMSLF/2407的运动控制平台(MCK2407 Pro Kit)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速度控制器结构简单,参数调整方便,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能够满足感应电机的调速要求.  相似文献   

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速度调节器采用常规的比例积分(PI)调节器时,起动时必然存在转速超调。文章根据内模控制(IMC)原理,设计了一种内模控制器以及它的实现电路,并将其应用于直流调速系统,取代常规的速度调节器,成功地解决了转速超调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内模控制器能使系统获得优良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而且设计方法简单。控制器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运行过程中对系统参数摄动及负载扰动等不确定因素敏感的问题,结合内模控制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各自的优点,设计了PMLSM自适应内模控制器(AIMC).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内模控制器同常规PI控制器相比,具有更好的动态稳定性和跟踪性能,对外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条件技术的三自由度内模控制抗饱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二自由度内模控制具有抗饱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自由度内模控制抗饱和框架.详细阐述了3个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并分析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Q1(s)和Q2(s)采用传统的内模控制原理设计,Q3(s)采用条件作用技术设计.通过Popov稳定性判据证明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经仿真表明,三自由度内模控制抗饱和结构具有抗饱和、参考跟踪和抗干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开环不稳定球杆系统,提出了一种内模PID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通过机理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一阶环节逼近模型中的积分环节,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原理设计了系统控制器,并推导出了相应的内模PID控制器,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仅有一个可调参数,且系统具有整定方便、鲁棒性强的优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内模PID控制器能使小球快速地稳定在目标位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小功率单相并网逆变器并网电流的比例谐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功率单相并网逆变器传统网压前馈的PI(比例积分)控制器在跟踪正弦电流指令时存在稳态误差和抗干扰能力差等方面缺陷,文中给出了一种PR(Proportional-resonant比例谐振)控制器,并在稳定性、稳态误差和抗干扰性能上比较了PI和PR两种控制器.最后,搭建了仿真和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R控制器在单相并网电流控制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时滞过程控制算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时滞过程比较常用的Smith预估器和Dahlin控制器,应用内模控制原理揭示了内模控制器和Smith预估器、Dahlin控制器的内在联系,并指出Smith预估器和Dahlin控制器所存在问题的本质原因,最后给出时滞过程的内模控制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工作过程中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易受到负载扰动和参数摄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将内模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原理相结合,设计了PMLSM的实时参数可调整的模糊内模控制器,从而优化控制器来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仿真实验表明,实时参数可调整的内模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快速性、稳定性、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直流电机起动反应慢、抗扰性能差、速度控制波动不稳定等问题,构建了直流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电机控制双闭环比例积分(PI)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双环内模控制结构,并采用Smith内模设计方法来优化控制器中滤波器的参数,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证明,采用双内模控制结构的双闭环系统易整定、起动快、速度相对稳定性好、抗扰能力强,可使电机控制系统获得较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盘磨机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大滞后、大惯性及非线性等特点,内模控制作为一种先进控制策略,鉴于其对过程模型精度要求不高等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PI控制方法,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仅有一个可调参数,且通过最大灵敏度指标实现其整定,有效避免了控制器整定的复杂性与随机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所提方法可有效减小模型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满足机械制浆生产过程对控制器性能的要求,保证磨机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磨机负荷的稳定化控制,为机械制浆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系统中的不确定参数建立迭代域上的二阶内模来研究一类非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非严格重复性,并依照内模原理提出了两种基于二阶内模的参数迭代学习控制器:二阶迭代学习控制器和平行迭代学习控制器.本文分别使用不同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两种控制器在各自的可行范围内都可以保证系统的跟踪误差收敛.通过对这两种学习机制的比较分析,说明了平行迭代学习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两个数值仿真不仅证实了两种算法的有效性,也展示了平行迭代学习控制器更好的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模糊内模控制的新策略,将T-S模糊辩识和模糊推理引入内模控制,在对实际输出起预测作用的同时,可根据预测误差在线修正、补偿被控对象的模型失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感应电机调速系统,提出预测函数—内模双环控制。预测函数控制有计算量小、跟踪速度快等优点,内模控制的参数调节方便,且能抑制参数变化在系统性能上影响,将两者原理有机结合,通过分析感应电机数学模型,电流环采用内模控制,转速环采用预测函数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预测函数—内模双环控制后,系统的动态性和静态性能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类不稳定时滞过程,采用双环控制结构,首先使广义对象稳定,然后按内模控制原理设计了一种二自由度PID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两个可调参数,且被调参数与系统性能直接相关,可使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目标值跟踪特性和干扰抑制特性.仿真结果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分数阶控制器设计参数整定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灵敏度的分数阶内模控制器设计方法。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原系统模型进行简化处理,根据内模控制原理设计分数阶内模控制器;仅通过一个可调参数,实现分数阶内模控制器的快速整定;通过最大灵敏度指标实现分数阶内模控制器的鲁棒整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及克服参数摄动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模原理设计直流电动机的状态反馈渐近跟踪控制器.首先推导了基于内模原理的直流电动机增广模型,然后给出系统设计的时频指标与系统期望闭环极点的转化方法,最后给出了在转矩阶跃和正弦扰动作用下,系统在内模状态反馈控制器控制下的转速响应.仿真表明本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approach to design 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IMC)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directly from measuredinput and output plant data,which are assumed to becontaminated by measurement noise.In order to avoid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identification problem inmost cases,two 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modelsare taken to represent the plant model and the internalmodel controller respectively.Taking account of mea-surement noise both in the plant input and its output,anESD based Total Least Squares(TLS)solution is appliedfor the unbiase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lant model and itsinverse model,the latter constitutes the internal modelcontroller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internalmodel controller approximates the inverse dynamics ofthe plant model.Simulations are given for a tes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构成和原理,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在线对PID参数进行修改,便构成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SIMULINK和模糊逻辑工具箱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其能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