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损害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或其中某一方面的侵害,是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精神利益的损害,是相对物质利益损害而言的无形的非财产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精神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求侵害人赔偿的一种责任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性质。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学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我国民法通则立法中还没有规定此制度。由此 ,参照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除应具备一般损害赔偿的条件外,还应具备四个条件:一、必须有精神损害的事实,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三、主观方面表现为复杂形态;四、必须有主责任方式难以难以弥补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根据我国精神损害普遍存在的实际状况,应当扩大精神损害金钱的赔偿范围,国家的精神损害赔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部门所关注的内容,而对于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论及很少。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因受到不法侵害而成为植物人以后,他就不再具有精神感受能力,没有精神痛苦,也就谈不上其精神损害赔偿。从精神损害的法律厘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入手,从社会、法律、生理等层面来论证植物人精神损害的存在,并由此得出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实际发生。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着重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涉及公民人格利益保护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重视公民人格权的保障,认真研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对此项立法起步较晚,目前除《民法通则》外,尚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问题做出了规定,但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及数额确立等问题均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以期更有利于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环境侵权的精神损害是区别于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一种精神利益的伤害,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目前已成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以完善,以期能更好地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着重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行政赔偿制度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在侵权赔偿制度领域的两大重要成果,然而我国颁布施行的<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金没有作出相应规定,导致行政审判实践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仲裁混乱,有悖于<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有损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尊严.对行政侵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范围、原则、事实依据与法律依据进行剖析,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建刚 《奇闻怪事》2009,(2):126-126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即指民事主体因其精神性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使其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权益和身份权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英美法中"精神痛苦"的涵义是研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点,对比了英美法与中国立法中"精神痛苦"和"精神损害"的内涵,梳理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发展状况,提出了英美法中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公务给相对人造成精神损害,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既是我国宪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行政精神损害案件的发生,给我国行政精神损害的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还存在很大缺陷,亟需完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仅限于侵权的范畴内讨论精神损害赔偿,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未建立。笔者通过分析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迫切性,肯定违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借鉴国外相关立法提出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把被害人的诉讼请求限制在物质损失之内,不利于准确地惩治犯罪,不能全面地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而且与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也不相适应,不利于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因此,对精神损害予以补偿是我国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损害赔偿是民法上重要的制度,本文通过回顾中外历史上各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理论与实践的法律演进,对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评析,研究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对象及范围,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原则或方法.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人身权受到损害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侵权责任法》第22条也已吸纳了精神损害赔偿制,而该条存在主体适用范围过窄、客体仅限于"人身利益",排除了财产权、只能在侵权之诉中适用、"严重精神损害"规定欠妥等问题。我们应该增加法人和其他组织为请求权的主体,同时将客体增加"人格物"、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从侵权责任扩张到违约责任、完善"严重精神损害"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园公民权益的拓展.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炯棠 《科技信息》2011,(18):49-4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民法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制度,体现了现代民法对人权、人格尊严的重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指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了完善的方法,希望能对以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明显呈上升趋势,提出索赔金额的要求相差悬殊,使得精神损害赔偿成为近年来我国民法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