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春秋战国的大震荡,中国社会出现了统一的趋势,李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登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他从自已的人生哲学出发,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聚合了荀子的儒家思想和申不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儒法结合思想,付之实践,对秦朝社会和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民族与社会的动荡和中西文化冲突导致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鲁讯步入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在尼采学说和拜伦、雪莱、裴多菲等诗人“摩罗”精神的烛照下,鲁讯形成了反叛的个性主义思想,并坚持终生,成为其创作的精神内核。在这一精神因素影响下,鲁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与西方文化的对比提出了“立人”的思想,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是在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研究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现代化进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发展理论。它对于建构更加科学的当代中国自己的发展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世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中国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并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功是坚持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坚定运用马克思主义处理问题的结果;肯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而当前中国兴起了动摇人们原有理念,破坏社会和谐的思想即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潮流,历史虚无主义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力图否定中国过去所探索的成果,虚化一些不存在的歪曲事实影响中国的发展。所以要让中国人民正确认识虚无主义思潮对中国的极大危害,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一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总是坚持用自己的意志去培养人,运用各种手段,宣传各种有利于维护其统治的观点、理念,以其使教育对象认同其政治思想。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中国有,西方同样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不同国家都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各国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就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共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儒家民本主义思想理论前提,特定内容,历史走向的分析,说明儒家民本主义与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历史接合点.从而显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决不仅仅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舶来品,它具有自己的理论的源头,文化基因,民族特色和特定内容.其特定内容就是群体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国近代民主主义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孔子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了对“人的发现”的伟大思想家,其学说致思于人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与社会等一系列人道问题,这一致思取向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揭示出毛泽东对孔子人道思想批判继承的具体内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第一个将西方进化论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启蒙思想家,本从近代中国民族的危机、社会苦难和种种历史灾难下亡国灭种的危险局面出发,阐述了严复译《天演论》宣扬的进化论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思想化武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之倡导的变法改制以及谋求中国富强的业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政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作出最富价值蕴涵的选择,并根据自身性质和发展状况确定其价值目标,以此来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我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党在新世纪价值追求的出发点,是党实现新世纪价值目标的保障,是党领导中华民族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价值转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人的问题与历史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人,就其本性而言是社会的人,他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中.获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作为“他的”社会表现和个人表现的统一体.是一种由“历史所创造”和“自己创造历史”的活动者。人既接受现成的生活方式及已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叉改造着这种生活方式.提出新的思想.从而“创造”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