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龙眼枝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龙眼夏秋梢,结果表明:(1)PP复合剂能明显地抑制新梢伸长,增加粗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雌雄花比例,提高产量;抑制效应在药剂超过2000μg/g时,抑制强度与浓度升高不呈比例关系,并可能影响枝梢花芽分化;福眼品种耐药性超过东壁品种、柴螺品种对药剂反应最敏感,这与树势强弱可能有关;喷施枝梢比土施作用快,土施效果沙质地比红壤地明显。(2)ET复合剂浓度低于500μl/L能显著抑制枝梢伸长,缩短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雌雄花比例;但浓度超过600μl/L会杀伤和杀死枝梢顶芽。此药适于冬春季控梢控穗时采用。(3)CC复合剂对控梢促花似乎没有效果,各种浓度TIBA复合剂对龙眼枝梢的作用不呈现规律性。MH复合剂超过1000μg/g,对柴螺枝梢伸长和增粗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岛无核荔枝控梢促花和保花保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处理组合对比分析法,根据荔枝生长物侯期,对海南省稀优品种——南岛无核荔枝进行控梢促花和保花保果研究.试验表明:A组处理效果最佳,成穗率达到85.6%,比对照增加59.8%;雌雄花比达到0.28,比对照(CK)增加了100%;座果率达到27.2%,比对照增加19.6%;单株平均产量达到20.5 kg,比对照增加150%;单果质量达38.5 g,比对照增加3.9 g.其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麦业丰结果表明,成穗数和穗粒数随喷施浓度增高有一定降低,并能有效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但对株高没有影响,从而增强了小麦抗倒能力。原剂型375-750ml/hm^2处理增产6.8%-11.2%;新剂型375ml/hm^2处理增产14.2%。麦业丰拌种试验表明,高浓度麦业丰拌种,可抑制小麦出苗和降低株高,影响产量,但主要器官干物重则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4.
冬前喷施壮丰安对控制冬前小麦旺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友  王建设  胡枫冉 《科技信息》2011,(21):I0383-I0384
为研究冬前喷施壮丰安适宜用量,保障冬小麦丰产稳产,以淄麦12号为试验材料,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壮丰安,对控旺效果、冻害情况、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壮丰安控旺效果明显,防冻效果显著。基部三节间缩短且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增加,杭倒能力增强,具有良好的增产稳产效果,适宜用量为450-600mL/hm2。  相似文献   

5.
水稻蓄水控灌的节水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4年小区试验结果,分析了蓄水控灌模式对水稻灌排定额、灌排次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的常规灌溉和浅水勤灌模式(对照处理),其雨后蓄水深度可适当提高.蓄水控灌处理在不减产的前提下,与常规灌溉相比,灌排定额分别降低21.3% ~47.0%和13.1% ~ 83.9%,灌排次数分别减少2~9次和2~3次;与浅水勤灌相...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西玉林农业气象试验站1987~1992年及2001-2002年的龙眼“冲梢”观测记录资料及同期的气温、风向资料,确定龙眼暖春“冲梢”的气象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选取广西龙眼主产区40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00年2~3月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以及南风天数资料,分析广西龙眼主产区春季暖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采用选择龙眼暖春“冲梢”少的区域发展龙眼;根据气候灵活应用调控技术,推行平衡施肥技术和药物控梢的方法来防抗龙眼暖春“冲梢”。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对蕨麻生长及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蕨麻为研究对象,观测了不同有机肥水平对其生长和块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入有机肥对蕨麻基株的复叶数、复叶长度,匍匐茎数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匍匐茎的长度、粗度和分株数.有机肥能明显提高蕨麻块根的产量,其中c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55.61%;B、D、E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4.09%、21.56%和27.1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甘薯早熟食用新品种“渝苏76”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鉴定结果.在1995年至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渝苏76”鲜薯产量为23037.75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13.1%,藤叶产量20575.50kg/hm^2,比对照减产8.8%,生物鲜产43613.25kg/hm^2,比对照增产1.6%.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也比对照增产10%以上,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早,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肥,抗黑斑病能力较强,贮藏性好,熟食品质优良,栽后100d收获,商品薯率80%以上,特适于城郊作食用品种种植,提早上市,可获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富营养化治理应放宽控氮、集中控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上普遍认为,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治理需要严格控制氮的排放.国际上最新研究否定了这一观点.文中首先通过分析指出传统控氮观念的科学基础并不可靠,其中氮磷比假说只是一种臆断,而封闭瓶营养添加实验未能模拟自然固氮过程.然后介绍在长江流域40多个湖泊多年比较研究的最新成果:无论总氮浓度是高还是低,总磷浓度都是限制浮游藻类生长的最重要因素,藻类总量决定于总磷而不是总氮,从而证明在野外条件下控氮不能减少藻类总量.研究结果得到北美长期全湖实验的证实.这两个研究点面结合,共同阐明了“减氮不能控制藻类总量、反而诱发固氮蓝藻水华”这一普适规律.从氮磷循环特点来看,这一结论也是必然的.进而从多方面论证指出:富营养化治理无需控氮、只需控磷,除非氮浓度过高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直接毒害.最后提出了关于放宽或取消氮控制及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层切法研究了在雌穗生长锥伸长期,雌穗小花分化期两个时期叶面喷200μg.g^-1,400μg.g^-1,600μg.g^-1三种浓度的化控Ⅱ号对地膜玉米地上部群体结构的影响,认为雌穗生长锥伸长期叶面喷施400μg.g^-1浓度的化控Ⅱ号可增加玉米光合面积,增加叶重,提高粒叶比,增加果穗产量。  相似文献   

11.
影响龙眼开花结果的因素及增产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0多年龙眼生产和科研的实践,分别影响龙眼开花影响的因素,认为广西近年龙眼产量低的主要原因除了连年气候异常外,主要是果农对龙眼开花结实的生理生态知识了解不够,对龙眼生长发育对水肥需求的认识不足,提出通过合理放留结果母枝,回缩修剪座果少的投产树,加强管理和投入措施培育健壮结果母枝,通过沿树冠滴水线开环沟或沟沟施肥,旺盛树主干或分枝环割和化学药物(激素)控冬梢促花芽分化,利用叶面施肥,短截1/3主花穗,果园放蜂和病虫防治措施促进果实发育和提高座果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驻马店市和新乡市1971年—2007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1年以来的冬小麦观测资料,运用农业气象统计学和气象统计学原理,分析驻马店市小麦生长季内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和作物生育需求,通过与新乡比较,寻找出驻马店市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态限制因子:①冬前、越冬期和春季温度偏高,对小麦安全越冬和小麦多成穗、成大穗十分不利.②播种期强降水偏多,影响小麦顺利播种;苗期降水相对偏少,对小麦分蘖和生根不利;越冬期和返青到抽穗期降水偏多,十分有利于小麦生长;但开花到成熟期降水偏多,对小麦开花授粉和灌浆鼓粒都会产生不利影响.③小麦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偏少,对于长日照作物的小麦来说极为不利.尤其是从小麦开花到成熟期,日照严重偏少,直接影响小麦的结实粒数和千粒重.④以上不利气象因素导致驻马店市小麦穗数和穗粒数较少,不孕小穗数较多,单穗籽粒重和千粒重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切花月季试管苗无土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土壤盆载作对照,着重对切花月季试管苗在自动滴灌条件下,不同无土基质上的早期生物量,根系人为受损后的生长潜能,植株个体发育,鲜切花产量形成动态,以及枝叶群体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棉培和无土基质袋培值株生长发育明显加快,根系再生能力强,到花日数分别提早6.3d和4.0d;其群体枝叶空间分布相对合理,各群体高度的消光系数K小而接近,叶面积指数分别高达15.6和14.6,高于对是照近3倍;平均每株  相似文献   

14.
以外来入侵杂草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根、茎、叶水浸提液处理黄山乡土植物柔毛水杨梅(Geum japonicum var.chinense)种子,并对其萌发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器官浸提液对柔毛水杨梅种子的萌发率以及萌发速度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且随各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相应增强,但各浸提液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当茎、叶浸提液质量浓度均为0.1 g/mL、根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8 g/mL时,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强;同一器官浸提液在0~0.1 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质量浓度为0.1 g/mL时,延迟作用最为显著,但茎、叶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2 g/mL时,对萌发速率没有延迟却有加速作用。分析认为,抑制作用可能是多种化感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它们的性质、活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甘薯“高自1号”开花与温,光,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1982—1987年,研究了温度、光照和湿度对甘薯“高自1号”开花的影响.重庆地区以7—9月为盛花期.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2—28℃;适合开花的土温为23—27℃;开花的最适相对湿度为80%—95%;适宜开花的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含水量大于28%或小于19%,开花数减少.甘薯“高自1号”属光周期不敏感型,光照长短与开花数之间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仙蜜果属仙人掌科植物,可用作水果、蔬菜、花卉等,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本文分析比较了仙蜜果花不同部位(花瓣、花苞、花芯)以及不同提取方式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从而对仙蜜果中提取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经过比较,发现超声波萃取法提取酪氨酸酶抑制剂优于传统热回流法,醇提法优于水提法,仙蜜果花中花苞部位对酪氨酸酶抑制效果最好,经过石油醚萃取可进一步提纯酪氨酸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1998-2000年分别在广西的崇左县、南宁市郊区、来宾县等地进行甘蔗、龙眼、玉米施用不同缓释(或长效)氮肥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常规肥料试验方法,甘蔗、玉米均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尿素、涂层尿素、长效碳铵、缓释尿素;龙眼除不设不施氮肥处理外,其余处理与甘蔗、玉米相同;各试验均设4次重复。结果表明,涂层尿素、缓释尿素分别比普通尿素增加原料蔗11.7%和5.3%,每公顷增糖1262kg和497kg,增糖率13.6%和5.3%;甘蔗当季对涂层尿素与缓释尿素中氮素的利用率分别此普通尿素高7.50%和2.85%(绝对值)。施用涂层尿素、缓释尿素和缓释碳铵的龙眼幼年树生长量与普通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F>0.01);施用涂层尿素的龙眼果实产量比普通尿素增产2.5%-13.6%。玉米施用缓释氮肥比施用普通尿素增产337.5-525.0kg/hm^2,增产率5.36%-7.74%;玉米施用缓释尿素、涂层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比普通尿素分别提高5.14%、4.39%(绝对值)。缓释氮肥对甘蔗、龙眼、玉米有良好的供肥性,适用于氮素淋溶强烈的广西土壤。  相似文献   

18.
19.
测定了盛花期石榴完全花和雄花的泌蜜量和糖浓度,并分析比较二者的泌蜜特点.结果表明:完全花单朵平均泌蜜量为44.66 μL,雄花单朵泌蜜量为19.43 μL,二者差异极显著(t = 12.6,P<0.000 1);完全花花蜜平均糖浓度为22.31%,雄花花蜜平均糖浓度为19.17%,二者差异也极显著(t = 3.2,P=0.001 6);完全花第1天平均泌蜜量为31.12 μL,占总泌蜜量的70.59%,雄花第1天平均泌蜜量为16.60 μL,占总泌蜜量的85.44%.在盛花期随着时间推移,完全花单朵花泌蜜量的变化幅度大于雄花,但在同一时间上完全花的泌蜜量都高于雄花.  相似文献   

20.
增施钾肥和末期干旱对白羽扇豆结荚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探讨通过增施钾肥减轻末期干旱对白羽扇豆产量影响的可能性.温室盆栽窄叶白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 L.),施钾水平为0,15,60mg·kg-1.于顶部分枝始花期开始干旱处理,用称重法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40%—50%,持续14d后停止浇水.对照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100%,与干旱处理的同时停止浇水.结果表明,施钾能增加地上部生物产量、粒重、侧枝上的每荚种子数和主茎结荚数,因而提高产量;但对收获指数无影响.施钾还增加豆苗及主茎种子的钾含量及主茎幼荚汁液的蔗糖浓度,但降低叶片水势和渗透势.末期干旱降低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粒重、减少侧枝结荚数导致侧枝种子产量降低,从而使整株产量下降;但不影响每荚粒数和收获指数.末期干旱降低水势,但不影响渗透势.在本试验中,施钾不能消减末期干旱对窄叶白羽扇豆种子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