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0月中旬,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清华企业集团董事长荣泳霖对在校企业改制中的工作进程进行了发布,称清华大学根据200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清华正在推进包括产权关系,人事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校企改制工作。年内将注册一家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取代现有的清华企业集团。随后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并称清华校办企业名称中“清华”招牌年内摘掉。此消息一出,清华同方的股票连续几日下趺,校企改制又一次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那么,清华同方,清华紫光中的“清华”冠名是否真的会被摘掉?谁说了算?校企改制的试点学校为什么选择了占高校产业总产值近50%的清华北大?引起这么大动静的校企改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台这样一部《指导意见》?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李志民副主任。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限时完成高校全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尽快在高校企业中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高校校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下简称改制)正向纵深发展,但其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学校进展较快,有的学校却举步维艰,难以推开。究其原因,既有认识问题,又有制度、政策环境问题,也有具体操作问题,即不知如何搞改制,或说校企改制都要干些什么不太清楚。笔认为,做好校企改制工作,应该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上海:勇于承担校企改制的组织、指导和服务职责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积极推进高校企业改革改制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组织推进、业务指导、咨询服务高校企业改革改制的责任主体是高校自身,地方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办企业“减量改制”模式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校办企业因属于事业单位办企业,所以与一般的国企改制相比,校企的改制还有着其不同于一般国企的特殊性,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高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为此,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探索形成校办企业改制创新模式就成为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吉林大学校办企业改制成功经验为例,对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创新模式——“减量改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10月颁发了《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浙江大学也是从那时起正式拉开了学校产业改革改制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办企业改制正式拉开帷幕。近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全国高校企业改制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相似文献   

7.
10月中旬,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清华企业集团董事长荣泳霖对在校企业改制中的工作进程进行了发布,称清华大学根据200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清华正在推进包括产权关系、人事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校企改制工作。年内将注册一家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取代现有的清华企业集团。随后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并称清华校办企业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富余人员安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在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两个限时改制”的明确要求,大大推动了高校科技企业改制的进程,加快高校科技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步伐,有力促进了高校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校企改制过程中如何妥善安置高校科技企业改制产生的富余人员的安置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校企改制工作思路,着力构建高校的投资“防火墙”,并力图将校办企业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新路。笔者认为,在高校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改制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从高校资源与企业优势出发,对校企对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企业指导”的教学方式,探索如何在校企对接中学校、企业、学生三赢,以求实现资源共享,该举措使学院的教学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后,以国务院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简称“两校试点”)和教育部提出“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指导方针为标志.高校科技产业步入了“发展与规范”的新阶段。近几年来,教育部一方面组织实施“两校试点”和指导高校科技企业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产业校企分开中存在的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难度大,历史关连影响重,涉及到资产、人事、财务、审计、监察诸方面,事关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成败。应本刊邀请,南京大学施建军副校长专门撰文,精辟阐述了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的八个“分开”,对推进校企改制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根据国务院《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制定了自己的校企改制《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求索校企改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国务院批准了在北大、清华两校进行校企改制的试点工作,目前两校都在抓紧实施当中,而其他高校也都在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推进校企改制.那么,这些高校在改制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我们不妨听听几位校产管理人员的意见,以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这次我们请到了北京化工大学化大产业集团的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蒋国昌先生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与产业处常务副处长王伟先生.在此也希望其他高校产业主管人员各抒己见,不拘一格提"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上海市教委召开高校党政干部会.着力推进上海市高校企业改革改制和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已全面展开的上海市高校企业改革改制工作进行了总结。各有关高校在完成校企管理体制总体规划方案制定的基础上.已转入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阶段.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晓明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产业改革改制有关问题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高校在大力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文件)的要求如期完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就高校产业改革、改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就几个共性问题以“答疑”形式刊出,供各高校在具体工作实践过程中参考。各高校在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难点及相关政策问题,请及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magazine@cutid.com。  相似文献   

17.
杨静 《科技信息》2010,(18):I0053-I0053
面对从1998年国家建设部出台《中小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深化改革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始对中小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的改革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开始,近十几年,整个勘察设计行业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作为中小设计企业如何应对新形势以及在改制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便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产业校企分开中存在的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难度大,历史关连影响重,涉及到资产、人事、财务、审计、监察诸方面,事关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成败。应本刊邀请,南京大学施建军副校长专门撰文,精辟阐述了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的八个“分开”,对推进校企改制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时代新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需要将高职“三教”改革纳入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双向互动的循环系统中全盘考虑。从产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和院校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分析高职“三教”改革动因,从紧跟时代关注理念、产教融合系统设计、“三教”融通协同推进等三个层面阐释高职“三教”改革的行动逻辑,从校企人员融合、产教内容融合、方法举措创新三个维度提出高职“三教”改革的实践路径,为提高“三教”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1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改办、教育部会同国家经贸委等9部委制订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清华大学接到教育部的转发文后,立即制订了清华大学贯彻执行"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报教育部批准后于2002年4月开始着手进行校企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