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飞燕 《科技信息》2009,(19):108-109
刘天华创作的二胡作品虽然在技巧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作品并没有太多炫技痕迹,而重在追求音乐内涵。下面以情感为线索,对刘天华的十首二胡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许帅 《科技资讯》2012,(32):252-252
刘天华先生是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演奏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几乎接触了各种主要的中西乐器和音乐理论,更是精通二胡、琵琶等中国名族乐器的演奏。他所创作的二胡十大名曲更是对当今二胡演奏技法以及二胡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针对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其中两首二胡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天华为实现毕生为之奋斗的“改进国乐”事业,以民族器乐二胡为突破点。通过创作、演奏、教学、乐器改造以及理论研究的长期探索与实践,为二胡在我国民族器乐及专业音乐教育和近代音乐化发展中赢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奠定了二胡的发展基础和方向。也奠定了自己作为中国二胡学派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二胡作为独奏乐器,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刘天华先生之前,从民间流传下来的二胡曲目屈指可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一批从其他器乐曲、声乐曲中移植和改编而来的二胡曲目,极大地丰富了二胡演奏曲目,而且,通过学习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扬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法及表现力。本文主要论述移植乐曲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二胡音乐在二十世纪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二十一世纪里,二胡音乐将朝着什么方向、如何发展,已经成为关注的视点。继承传统是二胡音乐创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传统的继承不仅包括对刘天华等前辈的学习,更要重视对民间传统音乐的继承。二胡音乐将继续朝着民族多元化、多样化、世界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部二胡原创性作品是刘天华的所创作的《病中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乐也在不断的前进、蓬勃的发展着,二胡近几年的变化也是越来越大,无论是从二胡作品的数量、作品的风格和演奏技巧上与之前相比,都有着很大的进步与改善。在谈到二胡的"破坏与重建"方面,笔者以它的演奏方法为中心来分析二胡音乐创作的"破坏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刘天华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卓越创造力和杰出艺术贡献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三首琵琶曲在创作上有独到之处:学兼中西,以利创新是刘天华创作的首要特点;节奏与速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并且相对自由是刘天华创作的另一特点;变奏、顶真、再现、首尾互搭、"点"与"线"相结合等技巧的灵活运用是其创作特点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
王斌 《科技信息》2009,(2):207-207
胡琴从隋唐时期的奚琴(嵇琴)到明清时期的马尾胡琴,在历史优胜劣汰的法则中逐渐进化胜出,到现在经历了千年历史。以刘天华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等的齐心协力使得二胡有了长远的进步。江苏作为“二胡之乡”拥有培养良苗的富饶土壤,二胡的教学者应该秉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方法有意识的加强被培养者双手能力的训练,本文中笔者给出了12节徒手操要领及其作用,并指明了其优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有着繁多的文化艺术种类 ,民族器乐作为其中之一 ,有着久远的历史。奚琴与马尾胡琴作为拉弦乐的前身 ,从唐宋开始经过漫长一段历史时期 ,逐步形成了现在许多的拉弦乐器。在西藏根据有关史书记载 ,拉弦乐器起码也在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习惯上将拉弦乐器称为“哔旺”。“哔旺”的种类很多 ,有一弦哔旺、二弦哔旺、三弦哔旺等等。因而二胡和牛角琴都属于“二弦哔旺”类。在汉地二胡的流传是极广的 ,而牛角琴在西藏的康区流行较广。由于它们各自地处的文化、历史、审美等等的不同 ,在二胡与牛角琴的结构和演奏等都有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刘天华先生科学地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积极摄取西洋音乐的事实,通过对刘先生二胡作品的分析、探究,阐明他之所以取得超越时代的成就,是由他“采取本国固有精粹”,并进行“东西的调和与合作”来完成的。作者在努力探求刘先生创作风格的同时,希望能对改革开放下的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特别是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良宵》是刘天华先生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奏曲。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良宵》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源远流长。目前,民族器乐已是一个被全世界广泛认可的璀璨、浩瀚的艺术世界。民族器乐在表达形式上,虽由音响元素构成,但并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是由各民族人们共同创造的,其中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情感,是彰显各种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民族器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播意义、民族器乐传统传播方式所面临的困境、媒体融合对民族器乐传播的推进作用、媒体融合下民族器乐传播新生态构建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艺铭 《科技信息》2010,(12):240-240
民族器乐是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的产物,集中保留了丰富的民间音乐和民间演奏的各种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文化传承上看,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应该继承与不断创新发展。在现今的器乐音乐文献专著中,通过艺术文献的直接检索,我检索到了两本有关民族器乐音乐艺术文献:袁静芳《民族器乐》与高原永《民族器乐概论》,我在翻阅袁静芳《民族器乐》与高原永《民族器乐概论》中吸取了很多关于民族器乐知识的养分,同时为了更方便广大读者在选择读物时更具目标性、目的性,以及通过对两本专著从编排形式与内容上的一些异同的比较我期望能让大家从多角度的审视民族器乐这份文化遗产,故写此文,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谭雄 《科技信息》2010,(5):166-166
高师音乐教学中器乐选修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以二胡选修课为引导,对高师器乐选修课开设的重要意义、二胡课的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学好民族器乐古筝,分步骤地讲解了学好古筝所必备的关键要素,总结前人和个人经验加以举例说明,深入探讨和研究,从乐曲的发展到演奏形式的丰富对古筝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对古筝艺术的传承、普及、创新及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胡初探     
文章对民族乐器二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肯定了二胡在民族艺术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空山鸟语》是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对《空山鸟语》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探讨这个作品在创作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二胡器乐选修课和二胡主修课是有所区剐的,但是他们都是专业技能课,有着相似的地方,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它们都需要不断的革新和提升。二胡的学习要针对主修和选修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来进行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本文从二胡选修课的现状,不同学生学习二胡的兴趣、心态,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内容等几个相关的地方着手,探讨一种适合当前教育需求的二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邹波 《科技资讯》2010,(25):227-227
《飞花点翠》是刘天华先生学习民间音乐、改编民间音乐较好的一首琵琶小曲。刘天华先生对于这首作品的改编及演奏非常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二胡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技术是手段,艺术才是目的”的观点。只有把技巧训练与培养音乐表现力密切结合,才能使器乐演奏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