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相对于传统耳听手记的声调研究方法,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可以使语音的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化。该研究使用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了文山话单字音音高、调域、调长等,结合实际听感对实验值和传统值之间的区别做了探讨,得出文山话单字音的声调格局是:阴平为次高升调调型,调值为445;阳平为降调调型,且降幅较大,调值为532;上声为次高降平调调型,调值为433;去声为次低降平调调型,调值为211。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田野调查的录音语料,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提取时长和基频两项参数,分析中阳方言单字调的基频模式.结果表明,该方言有六个单字调:阴平13,阳平33,上声413,去声51,阴入3,阳入312.研究还发现在该方言中,平声和入声分阴阳,上声和去声不分阴阳,且浊入声有舒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取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了沁阳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及其单字音声调格局。沁阳方言目前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单字调,其声调历史演化规律为:平分阴阳、全浊上归去、去声不变、入声基本稳固,少量已经舒化的入声字归入去声。在声调格局方面,调形上沁阳方言由两个升调、一个降调、两个凹形曲折调组成。相对时长上,沁阳方言由一个短调、两个舒声调、两个长调三类构成。最后对该方言声调的时长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该方言的超长调时长属于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从语音实验出发,系统地描述湖南衡阳方言单字的声调系统。其结果与前人描述基本一致,即衡阳方言共有6个单字调,分别是阴平(45)、阳平(11)、上声(33)、阴去(24)、阳去(213)、入声(22)。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传统耳听手记的声调研究方法,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使得声调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化.烟台方言可以分为老派和新派方言,它们的单字调声调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同.就目前来讲,对新派烟台方言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实验的方法,几乎还是空白.应用现代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侧重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测算出新派烟台方言单字调调类最终分为三类,调类与调值分别为:乎声44,上声313,去声42.由于这一结果与传统烟台方言单字调调值有较大差异,故本文对新派烟台方言单字调与传统烟台方言研究结果及普通话也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派烟台方言单字调调值可能演变的原因.新调值还有可能对烟台方言两字组及三字组连读变调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国辉 《科技信息》2009,(34):368-368
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鹤壁方言的单字调做了共时的实证性研究,实验结果发现鹤壁方言没有曲折调,而且入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渐的消失只有仅存的几个字仍然保存有入声调。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博爱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总结其单字音声调格局。结果发现:清入字保持入声调,全浊和次浊入声分别归入阳平和去声;博爱方言的入声消失途径依次为浊入为先、全浊入次之、清入最后;在本地人的语感中,去声升降调的升调部分是调位感知的主要特征,降调部分是次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广灵方言的声调进行研究,并对其基频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该方言声调的类型及分化情况,讨论其基频变化和音域范围,最后得出广灵方言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52)、阳平(41)、上声(44)、去声(413),其中阴平和阳平有合并的趋势.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广灵方言声调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描写,为今后深入研究广灵方言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永春方言志>记载,永春话有7个单字调.通过对2005年最新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更倾向于今永春话单字调应为8个.通过对闽南永春方言声调格局进行语音实验分析,认为永春方言阳入调正在经历分化.而8个单字调中,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的音长最长,阳入1次之,阳入2再次之,阴入最短.  相似文献   

10.
运用AX判别分析任务的方法,考察了零汉语学习经验的英语母语者在进行汉语声调辨别任务时的正确度和反应时间。结果表明:总体上被试汉语声调感知正确率较高,女性被试的感知正确率高于男性,男女被试均显现了阳平—上声、阴平—去声、阳平—去声最难区分,阴平—阴平、阴平—上声、上声—上声最易区分,其余声调对子的区分难度处于上述两类之间的感知难度等级。实验结果同时显示,反应时间与判断正确率基本成反比关系。实验结果还表明,其他因素例如声母、韵腹、韵尾等对于汉语声调的感知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四乡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东留乡西部的六个村子,该地所说的客家话具有区别于东留其它村庄客话的鲜明特色,这特别体现在古浊平调字大部分今读为去声,小部分读为今阳平、阴平;而少部分的今阳平字只在文读音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冯青青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5):24-26,52
潍坊滨海方言的儿化和变调都很有特色,文章作了详细描写。儿化以卷舌为主要特征,伴有主要元音的后化高化或丢失等现象,有时还引起声母的变化。普通的两字组都是前字变调,曲折调、平调多变,降调多不变;后字为轻声的两字组变调依前字的古音地位分两种类型;重叠的两字组变调与单字的古音地位有关,也与重叠后的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南昌县(塘南)方言语音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县(塘南)方青是南昌方言的一种次方言[1].塘南方言的语音系统,由19个声母、62个韵母、7个声调构成.本文从声母、韵母、声调角度探究及展现出塘南方言独特的语音特征.同时,塘南方言与南昌方言城里话在语音方面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明显差异.文章显现出塘南方言的独特个性,构建了塘南方言语音系统,丰富了南昌方言语音的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古全浊声母在五台方言中的演变情况较为复杂,有的与现代汉语完全吻合,有的并不完全相同.五台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古入声字,而且不分阴阳,是一个独立的调类.  相似文献   

15.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石门方言里,每个词语都有与语法结构相对应的轻重格式。轻重格式里的轻读音为石门方言的轻声。石门方言的轻声不限于重轻式,轻声音变主要表现为原有声调的变形。这种轻声引起的声调的变化是石门方言里惟一的变调形式。轻声变调所产生的调值一般与本调有关,与前后音节的声调无关,可分为语法变调、区别新旧词的变调和别义变调等。语法变调中的结构变调是石门方言轻声变调的主流。这些不同类型的轻声变调目前已出现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声调的类型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原官话汾河片的声调类型进行了描写,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推断。从汾河片方言的声调类型和演变的情况来看,古全浊声母的清化使声调产生了分化,方言间的互相影响与方言自发的演变使声调发生了归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