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益格局一元化,个人利益囊括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中,没有离开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单独存在的个人利益,在此条件下,任何个人的独立利益诉求被视为"非法".市场化改革之后,利益分化,私人利益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并受到认可、尊重和保护,私人利益的实现非常活跃.公共利益作为私人利益交互实现的产物,私人利益实现的活跃则造成了大量公共利益问题的凸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博物馆和生态旅游都强调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强调社区的参与和利益。按照生态旅游的理念进行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能建立旅游与文化生态互动的良性发展的机制,实现生态博物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WTO体制精髓: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体制的利益体系 WTO体制内的利益,就在WTO协议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如作为组织体的WTO,各成员方、各成员方内的经济组织等)通过开展经济活动所实现的满足其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客体对象.WTO体制的利益主体层次可分为WTO体制内各成员方公共利益(WTO体制的公共利益)、成员方公共利益、各成员方内具体经济主体的利益(以下简称经济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提出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契机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和谐发展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要实现和谐发展,就应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培育和谐发展的环境,构建和谐发展的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培育和谐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教育环境;就是要构建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调节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治参与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或责任。正是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义务价值取向决定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应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遵循公共利益理念。享受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社会与他人的责任、优先维护和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尊重个人正当权益是公民政治参与中公共利益理念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8.
专利制度是一个利益平衡的产物,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争议. 笔者用整合法律价值冲突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对专利制度进行了利益平衡的分析,阐明专利权制度在保护专利权人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在激发人们进行发明、科技创新的同时,兼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利益问题实际上统领着城市规划中的全部工作,城市规划作为协调社会不同利益的方式之一,其基本价值观应该立足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城市规划的研究领域不应仅限于实在的物理空间,更应该拓展到包含文化、价值、意义、关系等信息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应展开科学执政、民主行政与理性施政,以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平抑公共冲突、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优化地方政府治理,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民主治理理念,强化“法治行政”的制度化治理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性改革,优化利益均衡实现的公共政策过程,提升政府综合治理的技术化水平,建设具有公共协同性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严复公私观的三个基本内涵:开明自营、合私以为公、群己协调;认为浓厚的近代西方色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及明清"有私"思潮的影响、当时社会环境的烙印,是严复公私观念形成的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条件.指出严复在公私观念上所进行的融合中西的探讨,不仅存在理论上的价值,也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政府为主导的外生性扶贫范式、理念、思路已无法适应扶贫新阶段的内在要求,扶贫思路、框架及重点亟需调整。公益创业扶贫理念的兴起有助于人们跳出传统扶贫思维禁锢的预设,引起人们对贫困群体内生性脱贫能力的重视。公益创业为公益创业扶贫提供理念、模式、经验、理论等支持,但公益创业扶贫话题是公益创业与扶贫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还有很多难点如理论体系构建、公利与私利界定、公益创业扶贫专业性、政府与企业主动性等制约着其发展。基于难点的分析,认为应构建战略性理论框架、公利与私利界定三维体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四位一体推进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理念是人们在反思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念,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包容性增长理念强调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和社会发展的宽容性,与西藏追求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作为一种理念,包容性增长需要以公共政策作为其实现的路径,而公共政策也只有以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才能达到政策目标,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是私权,其直接和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私益。财产私权化的扩张可能导致知识创造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势必在保护知识产权与平衡公共利益之间产生博弈。知识产权立法应着重建立相应的利益平衡机制,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达到既有利于保护私权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在宪法领域来理解是一种广大民众参与通过司法监督的方式保护公共利益的一种制度形式。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体现了民主,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在宪政领域仍存在一定制度基础之不足,而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包括对诉权内容的丰富、公共利益概念的明确、检察机关法律地位的明确以及司法权独立性的保障等。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中,公法和私法被认为是法律的基本分类,但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凡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的法律是公法,它主要调整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私人、私团体之间以及整个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凡是维护一切私人或私团体的利益的法律是私法,属于与国家权力无关的私的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即由私法调整。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渐进式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因此其融资难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金融危机时期,民营企业融资难度更是大幅度提升。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运用最新的理论开展定量模型研究,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建设和提高其管理能力,政府宏观调控等一系列对策措施,期望为政府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中的合理定位提高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并为民营企业突破融资难瓶颈提供思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难以和谐。实现社会和谐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与各种利益关系、改革与各种利益关系、提高执政能力与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绿色创业企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绿色产品的供应方(绿色创业企业)、需求方(消费者)以及监管方(政府)的相互协同,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获得良性发展。而三方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又有着各自的利益考量,需要建立创业企业、消费者与政府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参与绿色活动的概率,探讨促进绿色创业良性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企事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是企事业单位行业内部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的重要信息平台,在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一种实现企事业专用网公共平台的快速对接方法,减少在当前企事业专用网平台建设中冗余的人工操作,加快公共信息的交换速度,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