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稀土镁球墨铸铁球化后铁水氧活度与球化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判定稀土镁球墨铸铁球化率的氧活度界限。应用氧浓差电池法检测稀土镁球铁球化率,简便易行,可快速准确地用于球铁生产的炉前检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稀土在铁水中的球化作用和反石墨化作用,证明了在低硫铁水中稀土和镁具有同样的球化效果。得出镁和稀土在获得同等球化效果时,其临界残留量具有Mg:Re=1:3的当量关系。同时还证明了在试样获得球化1级时,稀土球化剂无论在加入量和残留量方面都有很宽的变化范围。稀土具有比镁更强的反石墨化作用。在薄壁铸件中获得无游离渗碳体和铁素体基体的稀土球铁的关键是高碳过共晶原铁水。搅拌作用可以强化稀土的球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QTM720图象分析计算机、电子探针等测得球化元素残量、孕育硅量和冷却速度与稀土镁、钇基重稀土、稀土硅三种稀土系球铁石墨形态的定量关系.研究了三种球铁在各种条件下石墨形态的统计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导出了反映石墨形态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二维与三维图象;并探讨了过球化现象、过孕育高硅区开花石墨形成机理以及球化与孕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稀土镁贝氏体球墨铸铁作了一系列等温试验研究,对钼-铜等合金元素对等温淬火的稀土镁球铁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中还对稀土镁球铁的疲劳性能,作了试验研究和分析.实践证明,贝氏体球铁能承受较大负荷,有一定耐磨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含稀土量不同的球化剂生产单体铸造球铁活塞环时,稀土时石墨球数、石墨球径、碳化物数量的影响;分析了采用钒钛生铁生产单体铸造球铁活塞环,稀土与钒钛的相互作用;讨论了铁水温度对稀土加入量的影响,以及稀土与镁的相互关系。为稳定生产单体铸造球铁活塞环和应用到薄壁球铁件的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Sb,Bi,Al,Sn,Pb等微量元素对稀土球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它们对稀土球铁和镁球铁的不同作用及其机制;探讨了通过微量元素和碱土金属的多元复合匹配改善稀土球铁组织与性能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高强稀土球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使用喷射法,用无镁稀土合金作球化剂处理不同含硫量的铁水制备球墨铸铁的可能性。喷射法由于改善了球化反应动力学条件,稀土和镁一样是优良的球化剂。文中对稀土球铁的稀土残留量范围、不同种类球化剂的相应处理方法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喷射法是稀土球墨铸铁的合适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研究了稀土对球铁曲轴软氮化工艺及渗层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对球铁曲轴软氮化有明显的催渗作用,软氮化时间可缩短30%; 稀土催渗后,渗层硬度梯度趋向平缓.稀土催渗浮的球铁曲轴使用寿命提高10%.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探讨了地方高磷生铁稀土镁球铁的疲劳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包外孕育和尿素热分解气体软氮化的综合处理提高疲劳强度,以解决地方生铁球铁柴油机曲轴的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0.
稀土球化剂的喷射冶金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镁和稀土的球化能力及效果。当稀土残留量与镁残留量之比为3:1时,两种球化剂的球化能力相等。原铁水成份为C≥40%,C·E≥57%,稀土处理后,铁水中S≤0.01%,RE≥0.1%时,白口倾向与镁处理结果没有差别。 在100kg铁水包内进行稀土喷射冶金的结果表明,稀土处理脱硫速度快,效率高,脱硫限度接近热力学平衡常数。所得铁水中终硫含量都在0.01%以下,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球化效果。将硅铁粉与稀土混合喷入可使脱硫、球化和孕育3个过程一次完成,这也是传统方法不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稀土镁球铁已在各个工业部门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广东省稀土球铁轴承试验组,最近二年来对用稀土球铁制造滚动轴承,作了一系列研究与试验,已获初步结果。本文介绍其中一部分研究结果:热处理对于稀土球铁一般机械性能,接触疲劳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我们研究了三个热处理条件对球铁金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淬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等温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稀土球铁制作滚动轴承,恰当地选择热处理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三年来采用稀土镁球铁材质制造中、小型钢锭模的生产试制和使用情况。报导了此种钢锭模的主要性能(常温与高温机械性能、抗氧化与热疲劳性能、临界相变点与热膨胀系数等)和表示出机械性能与化学成分间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此外,对钢锭模的损坏机理作了探讨。 生产结果表明,试制的钢锭模寿命比普通灰铸铁增加了一倍,从而证实了稀土镁球铁是一种适用于制造中、小型钢锭模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硅铁镁合金、混合稀土金属和稀土镁硅铁合金在工业电炉铁水中的蠕化效果,证明混合稀土金属、低镁高稀土(Mg4%,Re50%)含量的稀土镁硅铁合金具有稳定的蠕化效果。在低镁高稀土合金中,适量镁的存在可以大大改善稀土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但单纯用镁和稀土复合的办法,并不能扩大生成蠕铁时的稀土残留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蛇纹石、MgO粉和菱镁石作为含镁添加剂,研究高镁球团的焙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团中MgO质量分数的增加,磁铁矿球团和赤铁矿球团的预热球和焙烧球强度都降低,表明MgO质量分数的提高不利于球团的固结;通过添加含钙和含硼物质,改善了高镁球团的预热球和焙烧球强度;随着球团矿碱度的提高,球团矿预热球和焙烧球强度都是先升高后降低,碱度为0.4~0.5时达到最大值,而随着球团硼质量分数的增加,球团预热球和焙烧球强度都升高;添加含钙和含硼物质可促进低熔点物质的形成,使球团产生适宜的液相量,加快Mg2+和Fe3+的扩散,促进含镁熔剂的矿化和Fe2O3再结晶,从而改善含镁球团的固结强度。  相似文献   

15.
球墨铸铁轧辊一向是采用金属镁作为球化剂的,由于冷速缓慢,辊芯往往出现变态石墨而使轧辊的强度下降,断辊率增高。采用钇组重稀土硅铁合金全部或部分取代金属镁作为球化剂试制了20多支φ805×1200热轧薄板轧辊,经过轧制对比,结果表明:轧钢量平均提高了50%,断辊率由67%下降到25%。对重稀土球铁轧辊进行了解剖,发现辊心石墨组织在球化,细化和均匀化方面获得了改善,辊颈的机械性能也有显著的提高。 探索了几种稀土合金加入工艺,认为,在现有镁球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把附加的稀土合金随孕育硅铁一起冲入辊芯的方法,经济,简便,具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多年来球墨铸铁被用来制造一系列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随着我国国防、机械、冶金、矿山、石油等工业,特别是农业机械的迅速发展,从而对球墨铸铁这一新型结构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目前结合我国资源特点的稀土——镁球墨铸铁的生产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稀土——镁球墨铸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了稀土——镁中间合金作为球化剂,使石墨形态发生了变化,圆整度下降,在金相试片中经常观察到球状、团状及团片状石墨,即石墨较难以单一的球状存在,往往是几种石墨形态同时出现。已经实验测定稀土——镁球墨铸铁中团状石墨对静载下机械性能的影响并不象镁球墨铸铁那样大。石墨球化类型是评定稀土——镁球墨铸铁质量标准中的关键部分之一,如何正确地划分石墨球化类型,特别是球状、团状石墨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铸铁变质的冶金物化条件是当前铸铁理论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交点。本文在发展了检 测铁水中活性氧、硫含量方法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氧和硫的反球化作用、铸铁球化和 孕育的冶金物化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球化元素和反球化元素对球化和蠕化条件的 影响规律,由此找到了一种研制变质剂的高效判据,并用来具体考察稀土镁铝蠕化剂的 特性,最后根据实验得到的活性氧量与铁水球化程度的对应规律发展了一种新的炉前快 速检测球化率或蠕化率的方法——氧电势法。  相似文献   

18.
Ni基合金-石墨自润滑材料的熔炼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熔炼法制备了Ni-4.2%A1-3.5%C高温自润滑材料.结果表明,石墨在合金基体中呈高密度均匀分布;Al不仅是强化合金基体的元素,而且对结晶中的石墨有一定的球化作用,Al与氧结合成渣降低了氧在石墨表面的吸附;稀土镁球化剂对Ni-4.2%Al-3.5%C合金中的石墨生长具有更有效的球化作用,其孕育形核的作用也十分显著.石墨经球化处理后,材料的冲击韧性得到提高;该合金与45#退火钢及GCr15轴承钢在干摩擦磨损条件下,摩擦系数保持在0.12和0.15的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含镁、钙、稀土等元素氧化物的CaF2基渣系,对铸造铁水进行电渣精炼的实验室和半工业性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电渣精炼过程的脱硫、却气、去夹杂对获得优质铁水,提高铸件质量有明显的效果。精炼铁水的球化效果好并可大量降低球化剂的消耗。因此,新工艺有可能代替传统的铸造铁水溶炼工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动态敲击法对稀土镁球墨铸铁的弹性模量E值与金相组织及抗拉强度 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基体组织对稀土镁球墨铸铁E值的影响 很小。在基体组织一定的情况下,稀土镁球墨铸铁存在一个临界球化率范围,当其 球化率 超过此范围后,则E值和 值随 值的提高而增力得十分缓慢;同时指出,E 值与 值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这些结果为合理应用球墨铸铁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