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根据南方七省(区)867块杉木实生林标准地原始资料,按不同地位级分别编制了杉木林密度管理图。 各测树因子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林龄与平均树高关系式为;林龄、密度和平均胸径的关系式为 图象采用直角座标系,以林分平均高、年龄作纵座标,每亩株数(密度)作横座标。基本线为等胸径线和等蓄积量线。参考线为最大密度线和冠幅线。 本图可为杉木林抚育间伐、作业类型设计、杉木生长和产量的预测以及杉木林资源清查提供参考依据。适用范围,年龄5—40年;密度50—500株/亩。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湖南朱亭人工杉木林的生长量与其立地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的生长量与其立地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在生长量中以树高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影响生长量的主要立地条件因子分别为经营级、坡位和土层厚度。应用这—方法可以分析出某一地区影响杉木生长的主要立地条件因子,从而为合理制定人工杉木林的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岩岭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浙江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濒临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可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用岛津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有机碳(SOC)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7种林分的SOC和WSOC含量都呈现出了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各土层SOC含量均以杉木林最高,≥10~25 cm与≥25~40 cm两土层WSOC含量亦是在杉木林中最高。WSOC与SOC含量之比为0.59%~1.51%,以杉木林≥25~40 cm土层的最高,以松林≥25~40 cm土层的最低。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H分别存在极显著(P<0.01)与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W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H均存在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土壤密度与pH均为影响林分SOC和WSOC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木的生长机制能够为树木年轮学以及重建高分辨率环境演变历史提供重要途径和基础,在高分辨率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林龄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特征,能更好地规划被监测树种在不同林龄的生存策略。【方法】利用带状树干径向测量仪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不同林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进行监测,以最大值法提取日径向生长量,用Gompertz模型对累积径向变化值进行模拟,利用偏相关分析研究不同林龄杉木的年内径向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在生长季,不同林龄杉木的日径向变化都呈现相似的周期性(包括收缩期、膨胀恢复期和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林龄的日径向变化程度不同,日振幅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杉木的年生长期较长,且不同林龄的年生长期随林龄增加逐渐缩短,生长季开始的时间却随着林龄增大而向后推移。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生长期分别为:2月初—10月末、2月末—9月末、3月初—7月末,且分别在5月末、5月初、4月末达到生长速率最大值。不同林龄杉木径向生长对于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幼龄林杉木生长主要受到降水、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中龄林杉木生长主要受到降水、最小相对湿度的影响;而在近熟林和成熟林中,气象因子与杉木生长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因子的变化可能会逐渐影响到林龄较小的林分,因此对将乐杉木人工林进行经营时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林龄的杉木林应采取不同的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全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地条件、林龄、密度是影响林分生长的3个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Richards理论方程为基本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立地指数、株数密度、林分年龄3个因子,从而构建了研究区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的可变密度的全林分蓄积生长模型,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区蓄积量的预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梁庆松 《武夷科学》2007,23(1):106-109
本研究对杉木人工中幼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三个因子的平均年生长量作主成分分析,以综合主成分值作为衡量林分合理密度的标准,确定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最佳树冠重叠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为以期获得林分产量及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定向培育大径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经营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进程的比较分析可知,在相同年龄下,杉木林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降低而增大,且密度小的林分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的时间推迟2~4 a,林木生长的速生期有延长的趋势,呈现出较强的生长后劲.密度管理是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关键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应在10 a前后,并且适时调整林分密度,以适当增加立木中大径木所占比例,促进大径木成材.保留密度以1 200株·hm-2左右较为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大径材种出材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秀春  王春 《科技资讯》2009,(1):250-251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强度的合理确定,不但能促进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且能提高林分的质量和产量,依据林龄阶段、立地条件、平均胸径综合因子来确定林分的经营密度,间伐强度参照经营密度表进行。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洋口林场杉木林生物量的年变化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根据32株不同年龄、不同胸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物量数据所作回归分析,评选出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最密切的方程。据此,估算出不同年龄杉木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比较了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分析了不同年龄杉木的平均净生产量、年间净生产量和针叶的净同化率,得出19-20年为该林分数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杉木林营养质量分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he populus tomentosa laboratory of Beijing ForestryUniversity Chinese led by professor Zhu zhiti hassuccessfully cultivated the triploid of populustomentosa which is a fast growing cellulose materialbearing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The triploid ofpopulus tomentosa has got a popularization in northChina for its excellent features of fast growing,anti-disease and highly active. We have carriedthrough the detailed research on its biology structure, lignin distribution in c…  相似文献   

14.
杉木不同杂交组合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4组不同杂交组合的亲本和子代用改进的DEAE阴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和硅胶薄层色谱法分离制备针叶磷脂酰甘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杉木针叶中PG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3-反式十六碳-烯酸。不同杂交组合的测定结果表明杉木抗寒性有较强的遗传性。几个测定指标中,IUFA(不饱和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杉木抗寒性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15.
苏南丘陵区杉木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在苏南丘陵地区,用“分层切割法”研究了2—18年生33株杉木地上部分生物量。通过几种生物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得到杉木胸高直径与树干、枝条和针叶重量之间相关较紧密,精度较高的经验公式。本文探讨了本地区不同年龄阶段杉木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现状和分配,以及年净生产量的潜力。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地区杉木林宜以  相似文献   

16.
杉木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我们对于杉木早期选择的研究是从1964年起,于1979年完成。在杉木子代测定中,观测了各年到16年(或7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1与16(或7)年观测值之间的秩次相关是非常显著的。 家系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家系早期选择的可靠性,而家系内的相关性则证实家系内个体早期选择的可靠性。 根据子代测定结果,杉木在6—7年生时进行选择可以增大年度效益。在理论上,要比在25年生时进行选择,大约增加遗传效益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和施用不同比例N、P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9年生立地指数2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9块标准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间伐和施肥的配套试验,间伐保留密度为1 200、1 500和2 250株/hm2,N肥施用量为0、100、200 g/株,P肥施用量为0、250、500 g/株,连续观测4 a。【结果】不同间伐密度和N、P肥施用量对杉木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有较大影响,最小密度与最大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肥施用量和P肥施用量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影响较小,不同N、P肥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间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存在显著差异,N、P肥施用量对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影响较小。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量增量并不显著,但较高水平N、P肥施用量能促进林分蓄积量增量显著提高。低间伐保留密度显著影响杉木大径材出材量,而1 200株/hm2保留密度下大径材出材量最高,1 500和2 250株/hm2保留密度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中径材出材量。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杉木连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福建省南平市花岗岩母 林地上,应用生态系列法对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待人接物不同林分年龄的系列杉林样地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连栽对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的影响主要在林分的中龄林时期。随着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趋于增加;对于幼林和成林,由于受整地、抚育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及枯枝落叶的分解,不同栽植代数对土壤孔隙状况的影响不甚明显;不同载植代数对土壤水分性能的影响主 表现在中龄林和成熟林时期。表层土壤的持水能力一般随栽植代数增加而下降,土壤的渗透性能超于降低,地位指数愈高,这种下降趋势愈明显。  相似文献   

19.
枫树山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枫树山林场四个分场不同林分类型下森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枫树山林场森林土壤表层pH值偏低,除毛竹pH值较高外,其余林下土壤pH一般都在3.7以下。这主要是由于枯落物分解产生的腐殖酸所致,市区工业污染也是原因之一。(2)大部分土壤供P水平极低,供N水平中等,供K水平稍高,土壤一般不缺K。(3)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在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天然阔叶林中,以天然阔叶林林  相似文献   

20.
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结实稳定性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安徽西田林场杉木种子园对从福建洋口林场引进的25个无性系,每系固定6株样株,分系分株连续进行6a的结实量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结实相对产量在年度、重复间稳定性较强,但结实量的年度方差分量较大,占总方差的36.72%,而无性系仅占10.12%,表明种子产量稳定性受气候、生物、环境、人为措施及无性系基因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同年度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则是无性系的基因型。以结实量的变异系数(cv)或生态价系数两种方法评价无性系结实稳定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应以多年的结实量与cv或生态价系数综合判断,对无性系再选择均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按该法可把25个杉木无性系划分为高产稳定、中产稳定、低产稳定等9种结实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