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收字范围过宽,字形来源过多以及流传时间久远等原因,《康熙字典》所收录的"古文"形体讹混现象很严重。可分为笔划的讹混、偏旁的讹混和整个文字的讹混三类。  相似文献   

2.
“讹”是钱锺书先生在其讨论翻译名篇---《林纾的翻译》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作为“信“的对立面,“讹”总是存在于所有的翻译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笔者认为,“讹“一般可分为两类:能通过译者的主观努力尽量避免的“讹”及由于语言文化差异性及个体译者能力的有限性而不可避免的“讹”。本文结合钱锺书先生的文章,区分讨论翻译中不同性质的“讹”旨在表明笔者坚持忠实性原则的翻译标准,主张尽量避免“讹”,还原原作“本来面目”的翻译论。  相似文献   

3.
东巴文字的演变中存在着大量讹变现象。部分字形因发生讹变而与字义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直接联系。追求书写的美观、便利、个性化是造成讹变的主要原因。讹变具有复杂性和地域性特征。讹变给文字的识读、传承造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4.
Sul的幽默乖讹—消解理论,认为乖讹在心智中生成一定的心理能量,并在消解能量过程中产生幽默效果,然而没有在语言层面上解释其具体心理机制。本研究发现:乖讹消解过程中存在概念整合现象,幽默接受者发现乖讹后,形成乖讹产生概念域,消解乖讹过程中形成消解概念域,两个域间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上具有类属性,从而实现消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科技英语中有关倍数的表达与翻译方法争议颇多。其中有英汉语言差异的误导问题,也存在着传统的以讹、由此将讹扶正之说。本文旨在排除一切干扰,从语言结构本身,分析归纳了倍数的三种表达与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6.
鲁迅教育改革思想体现在提倡科学教育、主张个性解放、实现教育平等和改革儿童教育等四个方面。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是鲁迅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特点.值此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之际,探讨鲁迅的教育改革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人选录元剧,大抵都要做“正讹”的工作。臧懋循笔削“元剧”,是为不争的事实,凌Meng初肯定臧氏“补缺正讹之功故自不少”,但也批评臧氏“时出己见”作改易,将两者作了区分,这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笔者20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过许多鲁迅作品,再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众多的人物: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狂人、人力车夫等,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但我们还要注意一个人——“我”。再议“我”的非虚构色彩与典型性,可以有利于读者深入领会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借鉴鲁迅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9.
补白     
许广平在鲁迅生前,是鲁迅亲密的战友;鲁迅逝世后,是鲁迅事业的捍卫者、继承者,她为编辑、出版鲁迅著作,为宣传鲁迅精神和指导鲁迅研究工作,呖心沥血,鞠躬尽瘁。整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初,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明显减少了鲁迅作品篇目,《阿Q正传》等作品在教材中消失,引发教育界、文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热议。同时,师生中普遍存在鲁迅作品难教、难学的困境。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在校园中面临是去是留的尴尬的境地。笔者2011年2月在湖北咸宁、黄冈以及浙江绍兴等20所中学组织开展鲁迅作品教学问卷调查,综合调查数据、意见和各种相关的研究资料、文献,从教材编选和教学应对两方面分析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以引起更多的一线教师关注并参与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材编选及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说史略》一直被视为集中体现鲁迅小说的史观之作,为学界所称道。但近年来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小说史略》存在着知识结构的不足,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切开了整体文学史,孤立地谈小说",比较意识薄弱。针对这些论点进行探究,认为《中国小说史略》在知识结构上的确存在缺陷,但这主要是由文献和精力的不足所造成的,并非单纯的鲁迅本人的知识结构缺陷。而其规避中国小说的说唱传统,则是鲁迅从教学实际出发,并为撰写中国小说专史而有意为之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大学中文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鲁迅概论(鲁迅研究)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当下大学生对鲁迅的接受状况并不乐观。如何能够让当代大学生真正的走进鲁迅,如何切实改善当下大学课堂鲁迅教学的现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教材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成为我们改善鲁迅教学现状,实现真正走进鲁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25年底到1927年初,集中了鲁迅几乎全部牵涉爱情婚姻的作品,而写于此期间的全部六篇小说都在思考至爱者或身份关系上至密者之间的关系形态,这正是鲁迅此期间复杂爱情心态的呈现.《铸剑》写于这一时期的末尾:鲁迅下定爱情决心并付诸实施的时间.通过对鲁迅与许广平书信的考察,认为从眉间尺到宴之熬是鲁迅爱情心路的过程与精神结果,爱情同时促成了鲁迅于此时精神生命大转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钱理群的鲁迅研究独具特色之处就在于,采取了“单位观念、意象”研究方法,对鲁迅文学世界中最具鲁迅个性色彩的单位观念、单位意象进行文本细读,把握鲁迅深邃复杂的精神与心灵世界。同时,在对鲁迅文化精神探寻中观照现实,对现实进行严峻而理性的反省,在对历史与现实的上下求索中,达到与鲁迅的精神与生命的感通与交融,凸现其“不合适宜”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与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不仅是我们民族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受荆楚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影响,在特定的时代体现着他的深刻。荆楚先贤作为研究对象受到鲁迅的评价和批判,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也作为一种资源出现在鲁迅的作品中,影响着鲁迅的创作和价值观。鲁迅的思想在先贤们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日本坛曾掀起一股翻译鲁迅作品、评论鲁迅的热潮。在这股热朝中,日本坛宿将佐藤春夫的译介工作格外引人注目。他所选择的角度,对鲁迅学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写作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典话题,然而,已有阐释多以外在历史结论穿透鲁迅的文本却较为忽略其形式的意味。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包含着重要的形式线索,远非从象征出发的阐释模式可以把握。作为文学的狂人日记建构出全新的吃人,动摇了旧有整全的意义世界,同时也付出了沉陷于寓言状态的代价。鲁迅以其写作承认了中国革命的吊诡之处及其寓言式的状态,也以此弃绝了诸种简单的进步或回退的历史意识与历史观念。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现代文学起源的《狂人日记》呈现出鲁迅关于中国革命及其历史展开的洞见。  相似文献   

18.
大时代是鲁迅中后期思想发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鲁迅历史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从鲁迅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的写作中可以看出,在其思想中,启蒙者与革命者是合二为一的整体。在革命的催动下,大时代才可能到来。大时代是方生方死的时代,可以因之生,也可以以此死。鲁迅对大时代的解读和思考,是其生命意志的深刻体验,亦即其生命哲学在历史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多方面对当前高中生鲁迅小说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课堂内外的鲁迅小说阅读情况都不太理想,但他们对鲁迅小说并不反感;高中生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来了解鲁迅,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进展,更加有意识地挖掘鲁迅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帮助学生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呐喊》、《彷徨》研究有关《狂人日记》、《伤逝》的论述最为醒目;总论《故事新编》的文章多从文体角度入手,以汤哲声、陈林侠、房伟的文章为代表;李今、刘进才、孙玉石针对胡尹强《鲁迅:为爱情作证》一书发表了针锋相对的看法;有关《藤野先生》的论争构成《朝花夕拾》研究中的热点;朱正的鲁迅杂文重读,戈双剑、杨晶关于鲁迅日记的语言考察,孙郁《鲁迅的译介意识》,邢植朝、袁盛勇、崔云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于鲁迅作品的整体解读,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