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建筑技术与建筑节能的发展,目前砖瓦行业以多孔砖为主导墙体产品已不适合国情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烧结制品墙材目前从建筑结构、建筑节能、还是地区的主导墙体材料方面来看,都应发展以低容重、大体积的保温隔热、隔音为主要功能的空心砖及砌块(无论是非黏土还是黏土材料)。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材料SLS中次级烧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成形中次级烧结严重影响成形件精度的问题,分析了次级烧结的形成原因,通过聚苯乙烯、尼龙12及玻璃微珠填充尼龙12三种典型的烧结材料,对SLS成形过程中影响次级烧结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次级烧结是由于已烧结部分向其周围的松散粉末传热,使其达到结块温度而引起的,主要表现在烧结件轮廓模糊和尺寸变大.提高预热温度和激光能量密度都会增大次级烧结,而通过添加高熔点的无机填料可以降低次级烧结,半结晶性高分子材料由于存在熔融潜热,次级烧结明显低于非结晶性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3.
郭毛毛 《科技资讯》2013,(24):77-78
本文围绕永磁材料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烧结钕铁硼强磁特性.永磁材料是现代化生产大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烧结钕铁硼具有强磁特性,烧结钕铁硼磁体主要由剩磁Br、磁能积(BH)max、矫顽力Hci、居里温度TC构成磁性能参量.可通过增大剩磁Br和磁能积(BH)max,减小矫顽力Hci来增强烧结钕铁硼的强磁特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铜基粉末冶金航空刹车材料,研究烧结压力和烧结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和致密化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和行为的改变。结果表明:当烧结压力由0.5 MPa增加到1.5 MPa时,材料的孔隙度显著减少,材料的摩擦因数明显减小,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当烧结压力由1.5 MPa提高到2.5 MPa时,材料的孔隙度进一步降低,但降幅较小,材料磨损性能稍有提高;当烧结压力达到2.5 MPa以后,继续提高烧结压力对材料的致密化程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不大;当烧结温度由900℃升高到930℃时,材料密度显著增加,材料的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当烧结温度由930℃增加至1 000℃时,材料致密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但材料的磨损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黄乐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266-3270
遵循常规粉末冶金法,采用埋粉烧结和真空热压烧结两种工艺制备出三层WC/Cu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热压烧结工艺明显改善了Cu基体与WC颗粒之间的结合状况且材料的密度也得到了提高。还研究了WC体积分数对单层WC/C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以上两种烧结工艺分别制备出两种不同WC体积分数的单WC/Cu复合材料试样,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WC体积分数下,真空热压烧结明显提高了烧结体的电导率和硬度;另外,在同种烧结工艺情况下,烧结体的硬度随着W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材料的电导率随W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温度与碳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抗弯强度对烧结温度最敏感,而密度、硬度、平均线收缩系数对焙烧温度的敏感性依次递减;材料中碳粉含量增加时,会使其烧结温度明显降低,当添加量为2.2%时,金属陶瓷组织中会出现石墨相,使材料的抗弯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郑玉丽  钱蕙春  王占勇  金鸣林 《科技信息》2009,(32):I0025-I0026
本文主要研究了添加Cu对锶铁氧体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添加物的含量、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等改善锶铁氧体材料的性能,主要研究如何实现低温液相烧结工艺。结果表明:添加Cu粉实现了液相烧结的工艺,提高了材料的密度与剩磁,烧结温度降低。添加0.2%的Cu粉时,最佳烧结温度可降低到1200℃,剩磁为405.4mT,磁感矫顽力为209.5kA/m,内禀矫顽力为226.5kA/m,最大磁能积为28.19kJ/m^3。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温度与碳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抗弯强度对烧结温度最敏感,而密度、硬度、平均线收缩系数对烧结温度的敏感性依次递减;材料中碳粉含量增加时,会使其烧结温度明显降低,当添加量为2.2%时,金属陶瓷组织中会出现石墨相,使材料的抗弯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WC、TiB2、Co、VC和Cr3C2粉末为原料,采用热压原位反应液相烧结和真空原位反应液相烧结技术,在1400℃烧结炉中制备WCoB-TiC复相金属陶瓷,利用SEM、XRD对两种烧结方式下制备的WCoB-TiC复相金属陶瓷进行表征,并分析其耐磨性和抗弯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与真空原位反应液相烧结方式相比,热压原位反应液相烧结方式能更好地促进WCoB-TiC复相金属陶瓷晶粒分布均匀且细化晶粒、降低材料的孔隙率,有效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弯强度,增强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拟制烧结后期的晶粒生长,采用二步烧结方法研究纳米BeO粉体的烧结。采用2个常规烧结实验确定每步烧结的温度范围之后,研究纳米BeO粉体的二步烧结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研究烧结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激光导热仪测试材料的热导率,并分析纳米BeO粉体的二步烧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1步的烧结温度(t1)范围为1 450℃≤t1≤1 500℃;第2步的烧结温度(t2)范围为1 300℃≤t2≤1 400℃;较合适的二步烧结工艺为:(1 450℃,1 min)+(1 400℃,25 h),该工艺下所得陶瓷的微观组织结构较均匀,致密度和热导率均较高,分别为96.6%和237 W/(m?K);在纳米BeO粉体的二步烧结过程中,晶界扩散和体扩散等利于致密化的机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相α/β-Sialon的合成及其烧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αSialon原料中加入Si,Al,Al2O3,在流动N2气氛中烧结,生成复相α/-βSialon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烧结温度试样的晶型、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主要探讨了不同的烧结温度对试样的耐压强度和体积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500℃材料烧结时,能制备出致密、耐压强度高的复相α/-βSialon材料.  相似文献   

12.
脉冲电流烧结过程的颈部形成机理,特别是非导电粉末材料,是需要着重研究的核心问题。以非导电Al_2O_3粉末为研究对象,引入L-S(Lord and Shulman)型广义热弹性方程,初步探究烧结初期非导电粉末颈部局部高温形成以及快速烧结机理。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得到脉冲电流烧结过程中颗粒内部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以及烧结颈部的化学势和空位浓度变化规律。数值结果表明,热以波的形式在烧结颈部产生叠加,形成局部高温。化学势变化表明:烧结初期表面扩散占主要作用,空位浓度差的突变使烧结颈部产生局部空位浓度梯度,促进烧结颈长过程,缩短烧结时间。  相似文献   

13.
碳化硼烧结动力学和烧结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碳化硼(B4C) 压坯烧结时线收缩和密度与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关系,根据黄培云综合作用烧结理论,得出了表征密度参数与烧结温度关系的烧结方程以及烧结动力学方程.根据动力学方程的系数,推断碳化硼的主要烧结机制为体扩散,同时有晶界扩散发生.计算了烧结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4.
用多晶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对多晶α-氧化铝亚微米级粉末材料的易烧结性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探讨α-氧化铝粉末材料的易烧结性能与α-氧化铝的纯度、粒径、粒度分布和粒子形状的关系,并分析了易烧结α-氧化铝陶瓷制品的成形及烧结工艺条件对材料易烧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之新概念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长期以来,人们对烧结用铁矿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粒度组成、矿物特征等常温性能方面,而对铁矿石在烧结过程中的高温行为和作用知之甚少.根据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提出了"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的概念.该概念包括同化性能、液相流动性,粘结相强度性能和铁酸钙生成性能等.研究烧结过程中这些高温物理特性,有利于完善烧结理论、改善烧结矿质量和优化烧结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加压烧姑工艺制备了双层烧结铁基材料,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高合金层烧结致密化的影响及其在界面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该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高C和Mo的含量有利于高合金层的致密化,而提高V含量阻碍其致密化。双层烧结铁基材料综合了高合金层和基体层的优点,抗弯强度达1980MPa,冲击韧性达18J/cm^2,洛氏硬度为50。高合金层呈脆性解理断裂,基体层呈韧性断裂;C和Mo和V在界面区的扩散受到抑制,其中Mo和V集中分布在碳化物中;Cr在界面区有一定程度的扩散,Cr在高合金层中的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延长炼镁还原罐的使用寿命,拟在离心法铸造还原罐时引入SiC质外衬材料保护层.采用SiC和亚白刚玉为主要原料,酚醛树脂粉为结合剂,添加适量外加剂,经混合、成型、固化后在1 400 ℃保温3 h烧成,研究外加剂的种类、加入量对烧结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硼砂或萤石均能提高材料的烧结性能、常温物理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而加入萤石的试样,其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加入硼砂的试样;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萤石时,材料的烧结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均较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烧结温度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四种温度(825、850、875、900 ℃)热压烧结,成功制备了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密度、硬度、抗压强度、摩擦性能,由此得到材料的较佳烧结温度。结果表明,在四种烧结温度下,材 料中的各元素能均匀地分布在Cu基体中。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密度、硬度、抗压强度和摩擦因数都先增大后减小,而孔隙率和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Cr能改善Cu与C之间的湿润性,提高金属基体与非金属组元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使材料的密度增大;Ni、Mn能向Cu中扩散,形成固溶体,阻碍位错运动,提高材料的硬度。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较佳烧结温度为850 ℃,此时的密度为6.17 g/cm3,孔隙率为8.62%,维氏硬度为81.2,抗压强度为172.8 MPa,摩擦因数为0.37,磨损量为0.074 g。  相似文献   

19.
以Cr2O3微粉为原料、TiO2微粉为助烧结剂、聚乙烯醇为结合剂,通过制浆、喷雾造粒、机压和等静压二次成型制备试样,分别在埋炭和不同氧分压气氛条件下,经过1 500 ℃保温3 h烧成制得Cr2O3材料.分析了氧分压对Cr2O3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埋炭条件下,无论是否添加TiO2,均能使Cr2O3材料烧结致密.在控制气氛条件下,未添加TiO2的Cr2O3材料在不同氧分压下均未能实现致密化烧结;氧分压对添加TiO2的Cr2O3材料烧结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氧分压降低,试样的体积密度增大、显气孔率减小.在添加助烧结剂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氧分压,可以控制Cr2O3材料的烧结程度,形成晶粒发育较好、结合程度较高、气孔多呈圆形且孤立分布的致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和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综合机械性能显著高于粉末烧结材料。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近似致密组织,密度可达7.60—7.70g/cm^3;表观硬度增加约50%;摩擦学特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