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真正做到了“给语言窄地盘,给思想以宽地盘”,其思想容量之深广,艺术手段之精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每一个短篇,都象一个蕴藏量极大的金矿,总挖不完。然而,由于鲁迅小说含蓄隽永的风格,也由于时代的距离,对于阅历较浅的中学生来说,要准确地、较透彻地理解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意义,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何突破这难点,是鲁迅小说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较多地采用了如下方法,自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刘柏君 《新余高专学报》2015,20(1):103-104,138
鲁迅的小说是复杂的,因此对鲁迅小说研究的视角也必须是多维的,从鲁迅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关系入手,讨论分析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在鲁迅小说中的体现,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3.
陈建华 《科技资讯》2012,(16):166-166
通过参加2011年学校组织的"国培"远程网络教育,使我对"初中现代小说解读与教学策略"有了全新的认识,解决了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现就以鲁迅小说《故乡》为例,谈自己有效教学小说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在形式方面具备丰厚的潜质,鲁迅确实是一个创造新形式的先锋。80年代以来的"实验小说"在文体意识、叙述意识等方面的形式革命,仍能从鲁迅的小说中聆听到清晰的历史回应。鲁迅是20世纪中国实验小说当之无愧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史略》一直被视为集中体现鲁迅小说的史观之作,为学界所称道。但近年来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小说史略》存在着知识结构的不足,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切开了整体文学史,孤立地谈小说",比较意识薄弱。针对这些论点进行探究,认为《中国小说史略》在知识结构上的确存在缺陷,但这主要是由文献和精力的不足所造成的,并非单纯的鲁迅本人的知识结构缺陷。而其规避中国小说的说唱传统,则是鲁迅从教学实际出发,并为撰写中国小说专史而有意为之的。  相似文献   

6.
陈果 《科技资讯》2012,(16):180-180
《祝福》是鲁迅的一篇经典小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既能体现重点,又能够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就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本文把电影《祝福》引入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影片中去思考分析、辩论探究中去学习。  相似文献   

7.
鲁镇是鲁迅乡土小说中的特定时空,几十个小说人物就活动在鲁镇。借用巴赫金的话语系统,可把鲁迅小说中的各个不同层次的人物化分为6个层次,且是成系统的。可以说,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是中国当时的"小社会",鲁镇人就是中国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人物性格中的奴隶根性问题,是从鲁迅的国民性主张角度考察他的小说而提出来的一个研究课题。鲁迅说自己从事小说创作,目的在于改造国民性。如何使所创作的小说起到改造国民性的作用呢?鲁迅认为办法是在其中发露国民性的劣点,使人们知道自己的病症之所在,这样便可以对症下药,设法加以疗治。本文所探讨的,就是鲁迅的发露国民性劣点的意图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寻找心灵的故乡——试论鲁迅作品中的“家园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鲁迅作品近二十篇,包括小说、杂文和散文等文体,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鲁迅思想的各个侧面。如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内在联系,对具体的课文教学无疑将是大有裨益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正在此。  相似文献   

10.
时间与空间在我们的感知中具有相对分离的特点,这形成了各有侧重的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鲁迅的小说创作主要对准中国人精神世界深处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国民劣根性,这决定了鲁迅的思维方式是空间性的。在鲁迅小说中,这种空间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对时间、发展的漠视,二是对空间物象的偏爱,三是小说叙事单位之间多是并置(对比或并列)的空间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空间性特征。因此,鲁迅小说是一种与传统的时间性小说完全不同的空间性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中年切入,着重探讨鲁迅中年步入文坛对其小说艺术的影响。中年心境和中年意识,直接影响鲁迅小说的抒情方式,形成其美学风格,还内在决定了文体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小说是中年人生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鲁迅的小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不是中国家族小说的典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反映的鲁迅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批判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运用叙事模式理论对鲁迅的小说《风波》作简略的叙述策略分析。同时将鲁迅小说叙事模式的转换作为个案,提出叙事模式的转换更新是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演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对鲁迅小说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问题,历来有争论。十年浩劫以前,一些文学史家撇开对鲁迅小说的总的倾向的分析,用穿凿附会的办法专门从作品中的细节寻找微言大义,比如说《药》中的乌鸦是革命和革命者的象征等等,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因素。粉碎“四人邦”以后,一些同志认为过去在鲁迅评价中也存在着“左倾”错误,在许多问题上把鲁迅拔高了。并以鲁迅小说为例,说鲁迅的小说是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创作的以揭露社会黑暗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不能说有社会主义因素。以上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歪曲了鲁迅的作  相似文献   

15.
论《呐喊》、《彷徨》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的本分析中,鲁迅小说的意象研究略显不足。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讨鲁迅小说意象与深层情感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意象的艺术凸现中,探索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独异的化思考,以形成对鲁迅小说价值的又一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6.
百年以来,鲁迅小说形式研究历经了探究写作技巧时的零碎探讨时期、马克思主义形式理论探究时期和西方现代形式文论研究时期。西方现代形式文论研究时期,全新的叙述学研究方法极大地推进了鲁迅小说形式研究。这些突破在鲁迅小说的叙述者、情节模式、复调和修辞等研究上都有明显体现。鲁迅小说形式研究仍有不足,符号叙述学能推进鲁迅小说隐含作者、修辞和叙述者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各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的成功典范,而心理描写是鲁迅小说运用最广泛、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鲁迅小说的美学意蕴,本文试图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就其方式来说是多样的,它所体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并本是单一的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鲁迅惯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为人物“写照传神”,很少以作者的Q气对人物作抽象的心理分析。在《阿Q正传》中极为典型。阿Q要技革…  相似文献   

18.
韩少功是对鲁迅十分尊崇的作家之一。在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中韩少功的“寻根”小说《爸爸爸》继续并扩展了鲁迅《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中存在的原始文化心态与思维模式的思考,并且在“启蒙母题”小说《马桥词典》中存在着鲁迅启蒙语言的双声话语特征;另外,韩少功的散文随笔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方法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鲁迅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描写入手,详细论述了鲁迅小说表现手法上的荒诞色彩。这种荒诞色彩的出现与鲁迅广泛接受西方文学创作技巧和吸取传统小说精华有很大关系,鲁迅找到了反映生活的最佳角度,用荒涎手法再现荒诞的现实,深化了作品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20.
《狂人日记》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又是中国现代心理小说的发端,与当时世界文坛最前卫的小说具有同步性。然而鲁迅之后的作家们却没有承继鲁迅的开拓,偏离了现代小说的方向,造成了中国现代心理小说的缺失。究其原因是鲁迅之后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心理小说丧失了其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