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瓶梅词话》中运用最多的方言是淮阴方言,对其分析考辨对清《金瓶梅》的成书年代、作者、源流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中的许多方言口语,至今依然活在内蒙西部的方言中。现代内蒙西部的汉人,先辈大多为明朝中晚期及清代从晋陕北部迁移而来,语言亦从晋北、陕北方言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李焱  池静莲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43-44,50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醒世姻缘传》作者的身份进行考证。在比较《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续金瓶梅》三部作品的差比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量化分析,并结合汉语发展史和山东方言的现状,认为在行文风格上这三部作品存在着较大差异,《醒世姻缘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鲁东或鲁中的山东人。  相似文献   

4.
两部《金瓶梅辞典》(一为1988年吉林文史出版社本,下简称“吉本”;一为1991年中华书局本,下简称“中本”)的相继问世,不仅填补了我国辞书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的“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这确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我结合阅读《金瓶梅》原著,查阅有关资料,和进行某些方言调查,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发人所未发 言人所未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是一座语言宝库。举凡典故、轶闻、方言、俚谚、隐语、行话、拆字、歇后语等等,应有尽有。这就决定了研究《金瓶梅》的语言是一项大工程。本世纪以来,先有姚灵犀、陆调安两位先生,做过较为系统的工作。此后,由于历史原因,中断了相当一段时日。在台湾,最早接续上去的是魏子云先生,他出版了三卷本的,《金瓶梅语话注释》,此书在质与量两个方面,皆比姚、陆两先生前进了一大步。在大陆,自70年代以来《金瓶梅》研究形成热点,自70年代末以来,《金瓶梅》研究形成特点,于是注家逢起,著作迭出。相继有吉林文史出版社和中华书…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与文化嬗变产生过较大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金瓶梅》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引起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删节本,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词话》全校本,都促进了《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发展。《金瓶梅》的版本,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系统,三种类型。一是词话本系统,即《新刻金瓶梅词话》现存三部完整刻本及一部23回残本(北京图…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问世以来,便惹得世人沸沸扬扬,如今《金瓶梅》研究又走出国界成为显学。可是,如此一部旷世奇书出自何人之手?作者“兰陵笑笑生”究为何人?长期以来虽有几多说法,但都不能令人心悦诚服。近年来,我校中文系李芳元同志经过认真的研究,提出《金瓶梅》的作者为明代河北内邱训导山东峄县人贾梦龙(贾三近之父),并从考察方言入手,结合贾梦龙的身世经历、思想、创作等充分论证,不失为独到的一家之言。为此,本刊在新设“《金瓶梅》研究”专栏编发此文,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专栏将继续开设,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醒世姻缘传》作者的身份进行考证。在比较《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续金瓶梅》三部作品的差比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量化分析,并结合汉语发展史和山东方言的现状,认为在行文风格上这三部作品存在着较大差异,《醒世姻缘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鲁东或鲁中的山东人。  相似文献   

10.
《歧路灯》是真正的文人独立创作的、以家庭为中心描摹世态的杰出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这一写实主义传统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水浒传》《金瓶梅》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又是与《红楼梦》在几乎相同的历史条件下,由具有不同世界观、艺术观的作家的不同创作实践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选取闽南话区的厦门、漳州、龙岩,客家话区的武平、梅县五地,来比较闽南话、客家话文白异读,从三方面进行研究:文白异读单字、文白异读的分布、文白异读音素。结果显示:闽南话中心区的白读字数是容话的三到四倍;音素文白异读在五地都大于相应的单字文白异读;而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间的龙岩,不管在单字、还是音素上,都显示了阂客过渡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元代以来的戏曲、小说等通俗作品多选用当时的北方方言中的口语词,这些口语词至今仍保留在一些北方方言之中。南阳方言一直在北方方言中处于重要地位,故而也保留了一些古代的口语词,这些语料对古汉语词汇的研究和戏曲小说词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广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滇南片。文章以广南县城所在地莲城话为调查对象,整理总结出广南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同时对广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及音变现象作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拿李荣先生主编、黄雪贞先生编写的《梅具方言词典》的全部词条与玉林话的词条进行对比,从词形和词义两方面探讨了玉林话与客家话共用词的交融途径、词义上差异以及造成词形不同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情况。玉林话与梅县客家话词汇交融的途径主要通过普通话的基本词。相同的词目在两种方言的意义上的联系是:或完全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或完全不同的,词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或因为方言内部对相同事物的不同称呼造成书写不同,或因为语言不同而书写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中的鞋意象和花园意象,在意义凝聚这一层面,体现出蕴涵的丰富与深广,在传达方式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质。鞋意象与花园意象分别关联虐恋的表白、权力的诉求,而在虐恋和权力背后,又潜含着欲望和政治两种话语轴线。  相似文献   

16.
《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文》是东汉服虔所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当时的方俗词语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在词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俗文》不但具有共时性,它其中的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仍广泛使用,具有历时承继性。文章选取了6个《通俗文》的词语,解释它们的意思,重点考察它们在汉语方言里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谢章铤《说文闽音通》正卷共考证261个词语,考证了一批福州方言本字、记述了一批福州方言词语、记录了一批福州方言字音,并引证文献解说字义,辨明这261个词语中的古今字、俗体字、假借字,在闽方言词考证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某些失误。  相似文献   

18.
福建长汀客家话具有复杂的变调规律;来母字大多不念l,却念成t;有些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在别的方言中少见;一些习俗方面的词语在别的方言中少见。这些特殊现象,构成了长汀话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畜牧业类词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构成一个母语义场。本文结合语义场理论,对其中畜牧业类词语中一组牲畜性别类词语进行考察分析。分析中结合现代方言资料,认为同一语义场内部词语相互影响并相互竞争,最终导致这一语义场内词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临夏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中原官话片陇中方言的小片.临夏方言在长期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其双音节的连读变调更是独具特色.文章主要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临夏方言中心区的双音节连读变调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夏中心区双音节词的调值变化区域多在3度4度之间,变调类型大体可以归纳为5种.所以在整体上看,临夏中心区双音节词的变调形式较为简单,并且去声为中降调,阳平为中升,因此在听感上临夏方言的语调显得较为平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