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某型多轴转台设备中双通道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粗通道的原始精度差,无法应用传统粗精耦合方法(要求综合精度优于0.4°)输出绝对角度。该文结合双通道测角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查表实现粗精耦合的方法,阐述了建立粗精相关表及查表得到绝对角度的过程。建立了以精测结果及绝对角度为自变量的粗测输出表达式,分析了粗测综合相对误差的边界条件。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查表法实现粗精耦合,取消了对粗通道固定误差的限制,仅要求以精测零点为基准的360°/y(y为精测极对数)范围内的粗测综合相对误差(主要为漂移误差)小于粗测区间长度的一半(即0.5°)。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超声波脉冲测距预警倒车雷达系统。该系统以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确定条件,利用反射超声波测量待测距离。论文介绍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以及特性,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构成。针对测距系统发射、接受、检测、多路控制、显示部分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DSP芯片的超声波测距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测距系统精度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用数字处理芯片(DSP)取代传统的用单片机来进行距离的测定,讨论了测距一般原理,给出了硬件系统的结构图及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4.
基于TEDSPC5409 Ⅲ型DSP实验系统和CCS2.0软件,采用DSP与单片机相结合的方式控制LCD,设计并实现了LCD显示控制系统.系统中的DSP实现与单片机之间的并口通讯,单片机将DSP送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将数理所对应的汉字进行循环显示,使系统具有循环显示中文汉字和字符的功能.系统的DSP可以一次发送多个数据,单片机控制液晶显示屏循环显示两行汉字.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伪码时延的码元整周期数进行粗测距,将接收端伪码信号进行锁相提纯及差额测相技术对伪码时钟信号相移精确测量以达到精测距.这一提高空间伪码扩谱测距精度的实用方案,在计时时钟频率仅为30MHz的条件下,测距精度优于0.3m,量化误差小于0.2m,并具有测距范围大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设计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硬件电路系统主要包括单片机控制、超声波测距和数码管显示等模块.使用KeilC51对软件系统进行设计,采用Proteus8进行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结构简单、智能性高、稳定性好、精度高,动态响应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AVR单片机ATmega16作为主控制器,结合超声波发射、接收模块DYP-ME007,巧妙地利用AVR单片机特有的输入信号捕捉功能,实现3cm~3.5m的非接触式距离感测,并实时显示距离和报警。分析了DYP-ME007模块的超声波测距原理,给出了测距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硬件组成结构图,并具体阐述了系统软件设计过程并提供了程序框图。经实际测试证明本系统实现了超声波测距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实现的非接触式距离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于制药设备的液位和物位的非接触式测量。介绍了超声波传感器原理及系统各单元的设计。系统采用了AT89C51型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单片机发出的超声波,通过换能器发射出去,遇到被测物体后反射回来,计算此超声波从发射出到接收的时间差从而得出被测物体到测距仪的距离。利用单片机设定距离值和输出控制信号。最终距离用串行的方法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可以直观地查看距离值,以实现测距、显示、输出控制信号的功能。并介绍了其硬件设计与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片机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英 《科技信息》2011,(22):I0145-I0146
本文采用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的低成本、高精度、微型化数字显示超声波测距仪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法。在分析超声波测距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测距系统;考虑到温度对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阐述了DS18B20在测距时的温度补偿方法。对超声波的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DS18B20温度采集电路、LCD显示电路做了硬件制作和软件设计;对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相关部分附有硬件电路图、控制程序。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有良好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卢永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287-5290
考虑到目前电缆行波故障测距系统中存在精度低的问题,以提高故障定位的速度和精度为目标,设计了一种输电线缆短路故障测距系统。该测距系统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控制器,能够准确地对故障行波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和转换,进而实现线缆故障的准确定位和及时排除。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检测速度快、测距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该回波抵消器以TMS320C25 DSP芯片作为核心,采用横向滤波器形式的分块修正LMS算法,具有双向通话时中止参数修正功能.在回波抵消到某一个固定门限时将残余误差置0.最大尾电路延迟时间达32ms.  相似文献   

12.
DSP通信系统的静电放电电磁脉冲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单片微控制器(SCM)等组成CAN总线通信系统,采用人体-金属静电模型,利用静电放电模拟器对水平耦合板、垂直耦合板放电,对该DSP通信系统进行了静电放电电磁脉冲(ESD EMP)辐照效应实验研究,得出了该DSP通信系统出现"死机"故障的ESD敏感电压值.实验表明,靠近DSP芯片一侧比靠近SCM一侧更易受到静电放电电磁脉冲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超声测距系统的高精度中心椭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基于新型驱动电路和低噪声程控放大器的超声测距系统.驱动系统的设计从硬件角度提高了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和稳定性.基于能量重心校正法和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椭圆中心超声回波寻峰算法:通过曲线拟合搜索椭圆中心点,即回波信号能量集中点,进而找到回波信号的峰值点.测试比较证明,与包络线法和三次多项式法相比,此算法测量相对误差稳定在0.2%,适用高精度工业测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断路器运行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LabV IEW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新方案.该系统主要由上位机、下位机和传感器环节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和下位机构成现场监测模块,并安装于断路器本体上.下位机硬件平台以TM S320F2812DSP为核心完成对断路器机械参数、分合闸电流信号和振动信号的采集、处理与显示,同时通过CAN总线将数据送至上位机.上位机管理软件采用LabV IEW软件开发,主要完成对测量数据的存储、显示和分析处理等.测试结果表明,研制开发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地反映真空断路器机械运行状态,具有人机交互友好、功能齐全和可靠性较高等特点,并且实现了在线监测系统预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电脑话务员普遍不能识别脉冲拨号信号这一缺陷 ,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 80C196KB和DTMF芯片MT8880的实用电路框架 ,运用模糊控制理论中的相关判识策略 ,并通过实验结果给与验证 .  相似文献   

16.
提出采用Proteus和KeiluVision3联合应用构建单片机虚拟实验室的方法来解决单片机实验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验手段落后、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以实现基于AT89C52的数码时钟为例来论述这一方法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了数码时钟的电路原理图和全部的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7.
在此介绍一种基于DSP芯片的音频信号处理系统中回声效果的实现,在该系统中,DSP(TMS320VC5410)完成回声效果的产生功能,AIC24完成音频的A/D输入,D/A输出,软件编程实现时间延迟产生回声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机与HPI接口的DSP程序直接下载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I公司生产的DSP芯片所提供的HPI接口及其功能,提出了一种新的从计算机直接将DSP程序下载到DSP芯片的RAM中的方法,即将PC机的打印机接口与DSP芯片的HPI总线直接相连,用来下载程序和传输数据。其中,只需要在PC机端对下载程序代码进行一些处理就可以省掉DSP下载仿真器以及DSP芯片的外围下载辅助电路,从而只使用了DSP中的RAM,提高了处理速度,大大地减少了硬件设计的复杂度和开销。  相似文献   

19.
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器电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电源设计.主电路前级采用推挽电路升压整流,为后级提供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后级采用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电路,产生稳定的220V/50Hz交流电压输出.电源采用数字化控制,驱动信号由DSP计算产生.逆变器工作于恒压模式,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PI控制策略,通过PI算法调节三电平逆变电路的驱动占空比来实现闭环控制.最后制作了1kW的样机进行验证,实验证明,方法可行,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DSP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数字处理系统,它处理的必须是数字信号,这就需要通过前向通道和后向通道使DSP芯片能用于实际系统,模数转换差不多是DSP的必需的外围电路.介绍了高性能定点DSP芯片TMS320VC5402和ADC芯片AD1674的主要特点,设计了基于TMS320VC5402与AD1674的接口电路并利用C语言进行了硬件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