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锡尔系数与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2年,河北省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承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总体表现出生态赤字状态,河北省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在11个地级市中,秦皇岛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生态赤字均最高,沧州市最低;而张家口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最高,唐山最低,从环渤海、环京津与环省会旅游圈来看,3个旅游圈之间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小,但各旅游圈内各市的差异较大,其中以环渤海旅游圈内的差异最大;为了促进河北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生态赤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Theil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3种测度方法,分析了2003年~2012年10年间广东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特征.结果表明:(1)2003年~2012年广东省国内旅游收入的市际差异Tp、地带间差异Tbr、地带内差异Twr整体趋势是逐年下降,2012年地带内Twr略有上升,且地带间差异始终大于地带内差异;(2)地带间差异Tbr对总体差异Tp的贡献率一直居高不下;(3)旅游产业地位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在不同城市中的吻合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借助SPSS软件计算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nich指数,分析2009—2018年湖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级市(州)的旅游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旅游经济的收敛和分散格局更显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借助SPSS软件计算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nich指数,分析2009—2018年湖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级市(州)的旅游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旅游经济的收敛和分散格局更显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2000年~2014年的入境旅游收入为基础,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位序规模理论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间入境旅游收入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的趋势;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差异明显大于地带内差异,是省际总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东部地带内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其中东部沪、苏、浙的入境旅游收入长期处于前3位,云南是西部四省市入境旅游的领头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是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区域发展政策、特殊事件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最后提出了协调长江经济带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SPSS的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6~2007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结果显示:辽宁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出现了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距越来越大的格局;辽宁省在旅游经济发展上存在2个很大的断层,并且随时间的变化在不断扩大;大连在辽宁省的旅游经济中首位度过高,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极化效益倾向.  相似文献   

7.
以合肥经济圈五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作为基础数据,探索2009—2015年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国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增大,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减小,但入境旅游是相对差异形成的主导力量;国内旅游经济的差异贡献率显著高于入境旅游。(2)合肥经济圈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城市是合肥市;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分布,入境旅游经济规模趋于从首位型向集中型的转变。(3)合肥市旅游经济发展速率最快,远高于滁州市和淮南市。(4)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城市增加一个星级旅游景区、城市GDP增加1亿元、城市公路里程增加1公里时,总体旅游收入分别增加2.07亿元、2.04亿元、3.89亿元。  相似文献   

8.
对于山西省旅游业与经济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各地级市旅游综合实力与经济水平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于各地级市旅游综合实力,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9个指标对其进行测算,并运用2015年各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即GDP来体现各市的经济水平,最终得出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综合水平和经济水平实力及排名.对二者做回归分析后,可以得出二者之间具有的显著相关性:GDP每增长1万元,旅游综合实力增加0. 002;反过来旅游综合实力每上升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326. 344万元,通过对各地级市旅游综合实力及经济水平的分析从而为各地级市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各个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为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1997-2008年福建省三大层次间、三大层次内和市际差异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福建省区域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基本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趋于下降,但呈现明显的波动性.(2)层次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泰尔系数和均方差决策等方法,揭示了2001年~2013年山西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山西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山西旅游市际差异逐渐缩小,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山西省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山西旅游经济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因此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缩小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选取了1990—2003年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GDP、人均GDP等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对山东省内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重心测度公式,分析了山东省10多年来经济重心转移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3大地带与17地级市(地区)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现出拉大的态势;地级市(地区)之间的差异程度较之3大地带间更为显著;依据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利用2003年的数据,将山东省内107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山东省经济重心位于几何重心偏东,且东、西偏移波动大.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SPSS的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6~2007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结果显示:辽宁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出现了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距越来越大的格局;辽宁省在旅游经济发展上存在2个很大的断层,并且随时间的变化在不断扩大;大连在辽宁省的旅游经济中首位度过高,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极化效益倾向。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其总体差异及年际变化趋势,利用首位度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规模结构演化,揭示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演化规律,并围绕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解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小态势.上海旅游的中心性是导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主因,初现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苏州为次级旅游发展中心的主-副中心旅游圈层结构;(2)长三角地区各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初现空间分异性,即错位型和匹配型;(3)长三角地区入境游客日趋分散,逐渐由中心城市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以省内17地市的旅游收入指标为测度旅游经济差异的变量,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和塞尔指数,定量评价了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趋势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体区域绝对差异增长的同时,鲁东、鲁中与鲁西3大区域问的差异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的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影响,最后简述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在SPSS19.0和ArcGIS9.3等软件的支持下,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与旅游经济密切相关的10个指标,从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对2001~2012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陕西省旅游经济整体上升趋势明显,绝对差异呈现上升态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通过空间分析发现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西安占据首位,北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对优于南部地区,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速率快于西部地区;泰尔指数分析表明陕西省旅游经济差异缩小趋势明显,地带间差异是引起陕西省旅游经济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关中内部差异是导致地带内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使用统计学方法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空间差异测度方法泰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以及区域分离系数等指标,以2000—2014年浙江入境旅游经济数据为基础,从动态角度对地带间、地带内以及市际间的浙江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引用Walsh J A的区域分离系数方法,定量比较了浙江省两大地带的分离收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级市之间入境旅游的差异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入境旅游的差异变化速度逐渐趋于缓慢.相比地带间的差异,地带内的差异成为导致浙江省入境旅游差异的主导因素.最后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及其变化的几个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或政策制定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以长三角地区11个沿海旅游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探讨2002~2012年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经济的空间总体差异、差异构成及其差异演变态势,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其滨海旅游经济差异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拟合分析,从时空视角揭示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长三角滨海旅游经济差异演变呈现波动变化特征,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下降的趋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2)泰尔指数分解显示,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逐渐缩小态势,且变化幅度逐渐趋于平缓;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南部、中部、北部地带内沿海城市之间的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南部和中部地带内差异呈现逐渐缩小且趋于平缓的态势,北部地带内差异则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特点.(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基础设施条件、旅游规模与长三角滨海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显著,是其滨海旅游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规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99年法定节假日增加后,“五一”和“十一”成为假日旅游的黄金周.据统计,自1999年“十一”黄金周至2003年春节黄金周,11个黄金周国内累计出游人数达6.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72.8亿元.从新疆旅游市场假日旅游、假日经济与旅游环境三者交汇的视点来浅析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以拓宽关注旅游与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的视野,唤起社会潜藏久远、亟待开发的环保觉悟与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泰尔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旅游产业地位指数等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13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与市际差异泰尔指数走势相一致,总体上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广西整体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造成;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的差异主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地带间差异影响的结果;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的差异主要由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区地带内差异共同主导形成;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及泰尔指数等定量研究方法,对2000—2016年云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国内及入境旅游经济均呈现绝对差异加速增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的态势。国内及入境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滇南、滇中及滇东内部差异变化是造成其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地带间差异与总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同俱乐部"现象明显,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显著,国内及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均经历了由"双极核心"到"多极核心"的演变过程。影响省域地级市间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旅游资源禀赋、交通通达性及旅游服务设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受旅游资源禀赋及旅游服务设施影响较大,交通通达性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