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主要探讨非正常情况下铁路接发列车工作人员认知行为产生的机理,由此构建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的认知行为模型。基于认知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人因失误因素,并以某铁路局在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人因失误数据为学习样本,分析人因失误因素对人误影响的主、次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培训与应急演练"、"工作经验"、"疲劳程度"及"工作压力"等因子是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人因失误的主要贡献因子。研究表明,该认知行为模型与灰色关联分析法正确可靠,适用于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对制定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铁路跨越式的发展,铁路行车设备不断更新,既有行车设备改造、大修、检修任务也十分繁重,运用过程中难免发生故障;同时基建、工程施工、站场扩建、改造等项目多,导致车站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近几年来,所发生的事故中,有大部分事故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造成的,因此,铁道部、路局、行车站段加大了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培训工作,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实作教学,是车站值班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手段。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实作教学,现就实作教学谈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牛春年 《山西科技》2013,28(4):31-34
非正常接发列车在行车工作中虽然不经常遇到,但无论是行车设备发生故障,还是施工以及运行条件发生变化等,对于接发列车人员来说其处理能力一直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多年行车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了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接发列车人员非正常作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以来,我学院利用运输培训基地为沈阳铁路局车务系统车站值班员举办“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培训班”31期,培训人次约1500余人。培训效果显著,深受现场职工的赞誉。普遍反映培训内容能紧密结合现场实际,真正解决了车站在特出情况下接发列车中现场普遍问题。良好的培训口碑,促成吉林车务段主动来院寻求与学院联合对车务段接发列车人员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能力的“应急培训”。使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所覆盖区域为基层站段的安全生产服务的愿望得以实现。为确保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奠定了基础。为校企联合办学,提高现职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铁路接发列车作业是车站重点工作之一,是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因此,为确保铁路接发列车的安全,降低接发列车事故发生的概率,本文从影响铁路接发车作业安全的人员、管理、设备和环境四个方面入手,对影响铁路接发列车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个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与之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对策,希望能在铁路接发列车作业安全防控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接发列车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铁路的经济效益,因此确保接发列车安全是铁路生产的重中之重。"反方向接发列车"是双线区段车站行车组织工作中的高风险安全关键环节,作业人员不仅需要理解掌握车站的各种闭塞特性、列车运行方向、列车运行路径、及其各种不同情况下行车组织方式的平稳转换,更要熟练掌握"改方"操作技能,落实各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行车安全。该文主要讨论双线双向(反方向大区间)接发列车的安全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非正常作业进路安全监督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通过该设备在车务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概述了该设备在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时所具有的安全防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行车设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发生故障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铁路行车组织的主要部门,接发列车车站端操作人员掌握主要行车设备的故障应急处置能力,日益成为行车安全的重要前提.在长期基层行车组织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辅以接发列车操作标准的阐释,对最新的铁路行车列车占用丢失故障的主要类型、故障状况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实践一一给出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对于提高行车组织质量、防范行车设备风险、确保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有的电气集中联锁仍沿用传统的方式,功能简单,现有的计算机微机联锁设备,型号多样但不能解决防止错办接发列车实际问题。目前车站接发列车,仍需人员确认进路、甚至靠字条提醒、干部到岗防止差错。目前铁路系统急需能通用的、可与联锁设备接口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所以在TDCS车站的基础上,系统依据阶段计划与车站规章制度经逻辑处理判断后,对列车作业进行监督控制,该方案的研究既能解决了目前车站系统的行车安全问题,又提高了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目前铁路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在于现场作业过程控制乏力,中间站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兼顾接发列车和旅客运输组织,盯控调车作业人员力量不足,导致中间站调车现场作业过程控制处于薄弱状态。该文通过对影响中间站调车安全稳定的现场作业过程控制进行探讨,分析现场作业过程控制的不稳定因素,提出保障调车作业安全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铁路科技的发展,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列车偏载仪已经成为了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仪器,T11BK系列长钢轨列车组作为长钢轨的主要运输工具,在日常运输当中,普遍存在安全车满载荷情况下偏载超过10t,不符合铁路技规的要求。为解决T11BK系列长钢轨列车组安全车偏载问题,通过认真仔细地调研及大量的力学与强度计算分析,认为,对安全车可以通过增加移动配重的方法解决满载及空载情况下的偏载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隧道火灾列车继续运行疏散模式CF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速铁路铁路火灾疏散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首先分析了隧道内列车火灾疏散模式及安全疏散准则,然后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RH(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在铁路隧道发生列车火灾时,采用继续运行疏散模式时温度场变化以及烟气扩散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列车在隧道内继续运行疏散过程中,列车活塞风的作用主导了烟气的运动轨迹,烟气的逆流效应几乎不存在,上游车厢基本不受影响,下游车厢内的流场温度和烟气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增长,并且在火灾达到最大规模时会趋于稳定。在继续运行疏散过程中,火灾规模和列车运行速度对下游车厢烟气流场的分布有较大影响,是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高铁枢纽车站接发列车和客运作业的特点,考虑接发列车技术要求和现场客运组织要求,将到发线运用和进路选择作为整体进行综合优化,以到发线运用和检票口作业量均衡、接发列车受交叉干扰程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并针对实际问题设计蚁群算法求解。最后以广州南站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到发线接发列车数量和检票口作业量较为均衡,占用同一到发线相邻两列车最小时间间隔较为合理,有利于列车运行受到干扰时接发股道和时间的调整,达到了优化到发线运用和进路选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保障铁路治安安全、维护铁路运输秩序是铁路和地方公安机关的共同任务。无论铁路民警还是地方民警,在警务工作必要时,都要进入铁路站场和区间。我国铁路大面积提速以来,与列车发生相撞的伤亡事件不断发生,伤亡人员中有铁路民警,也有地方民警。在运行速度高、牵引重量重、动能大、惯性强、列车随机可控性差的动态的铁路环境中开展公安工作时,民警必须知晓和绝对遵循铁路安全规定,与运行列车及特种铁路设备在空间上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和保卫铁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嘉北站和嘉策铁路近8年的运量分析,确定嘉北站北场南咽喉通过能力限制车站运输能力。理论计算和查找影响因素,发现进路交叉和等待接发列车占用咽喉时间长,提出既有线改建和保障运输顺畅等措施提高咽喉通过能力,以应对嘉策铁路不断攀升的运量需求,提高冶金铁路车站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铁路的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对铁路危害最大的就是路基病害。路基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承载着铁路轨道及列车的荷载,因此需要路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足够的强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各异,因此会造成路基多种病害的发生,给铁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对铁路路基的病害产生原因及病害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铁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模拟系统特点和铁路信联闭的功能需求基础上,研究了在列车接发与调度指挥模拟实验系统中用软件完成车站联锁和区间闭塞的实现方法,着重论述了适用于模拟系统的通用联锁逻辑算法  相似文献   

18.
郭磊 《当代地方科技》2012,(20):108-108
驼峰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加速车辆周转、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重要环节。驼峰调车作业为编组、区段站高效解体、编组车列的重要手段,而驼峰调车作业也是铁路安全关注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9.
在岩溶地区,列车振动荷载已成为引起铁路周边地表岩溶塌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新建地铁隧道在岩溶地层中开挖时,列车荷载对隧道、地表及地层的动位移和动应力响应,以贵阳地铁3号线下穿川黔铁路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建模计算了在最不利围岩和列车动载条件下,隧道拱顶无溶洞、有溶洞和溶洞注浆3种工况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溶洞存在及对其注浆加固对地表位移动力响应的影响范围大致为3.3倍洞径以内,有溶洞时地表最大瞬时沉降发生在路基中线与隧道中线交叉处,为2.74 mm,而对其注浆加固后此处的沉降为2.16 mm,减小了21.2%;对溶洞进行注浆加固后隧道支护结构产生了相对更大动力响应,最大瞬时位移和主应力均发生在隧道拱顶,分别为-1.41 mm和-0.36 MPa;地层竖向应力从地表到隧道拱顶衰减最明显的是有溶洞的情况,从-0.076 6 MPa衰减到-0.008 4 MPa,衰减率为89.03%。可见,对铁路与隧道之间的地层溶洞注浆加固后,在保证新建隧道安全的情况下,明显改善降低了列车动载引起的地表瞬时沉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大准铁路沿线21个车站助理值班员工作现状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车站助理值班员现状及存在问题。在论证转变助理值班员岗位职能可行性的同时,结合各车站站场规模、接发列车数量、闭塞方式及行车组织方式的差异,提出优化方案和实施步骤,为优化大准铁路助理值班员岗位职能、深化人力资源配置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