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生存的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亟待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从水生植物的物理作用、化感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3方面,阐述了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分析了该水体修复技术在水体修复方面的技术优势和限制因素,介绍了该水体修复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15篇参考文献综述了生物修复的原理与特点, 针对地表水体的环境特点,重点论述了国内外生物修复在受污染的地表水体处理的几个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受污染水体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体修复技术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评述了其发展趋势,其中重点介绍了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美杰 《科技信息》2012,(10):60-60
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湖泊、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被人形象的称为"生物癌"。本文介绍其成因、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水生植物修复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植物物种差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差异、植物种植方式等。并提出了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技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强化混凝法原位修复黑臭水体中易形成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新型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草填料协同曝气技术对强化混凝处理后的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原水采自某流动性差的小型封闭黑臭水体,经高锰酸钾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作为试验用水,分别研究了空白处理、单独曝气处理、单独CF生态草修复和CF生态草协同曝气处理后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和UV254(ultraviolet absorptio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10 d后即可形成成熟较厚的活性生物膜。CF生态草协同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处理方式,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和UV254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5. 37%、80. 78%、77. 27%和77. 50%。可见CF生态草与强化混凝技术联用修复黑臭水体,可解决混凝沉淀技术易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强化混凝、曝气和CF草生态修复三种技术相组合的新型黑臭水体修复工艺,在黑臭水体的整治和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沈阳北陵公园的污染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水体微生物活化技术改变了传统水体净化采用的旁通水处理工艺,通过激活水体本土微生物,用水体本身代替传统的有限生物反应器,从而达到水体生态修复的目的.结果表明:微生物活化技术对沈阳北陵公园水体的修复效果显著,水体各项指标均达标,最终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超微细气泡水体修复技术在国际上是属于最前沿科技。本工作对超微细气泡水体修复技术的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日本的超微细气泡曝气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很好的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并有效的消解底泥有机物,减低底泥厚度,实现水体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城市污染河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技术具有投资省、能耗低、效果好、长期稳定等优势,因此在污水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主要方法,给出了利用此技术修复温州滨海园区蓄水河(10 000 m3/d)的工艺设计方案。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可达到应有的设计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9.
地表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技术与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对持续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水体的污染控制技术和修复技术.河流污染控制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控制、农业污染源控制、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源控制以及社会源废物回收处置;河流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适用条件,指出应重视利用生态组合技术解决河流水质恶化问题,构建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修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浮游植物增加,沉水植物消亡。在外源污染物降低后,沉水植物的恢复仍然滞后相当长的时间,而沉水植物的恢复对浅水湖泊修复的长期效益至关重要。探讨了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的修复技术。降低浅水湖泊水体的P含量,增加水体的透明度是沉水植物恢复的关键。沉水植物的修复主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法。发展以轮藻植物为优势种群,杂草类沉水植物共生的多样性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的修复,对改善浅水湖泊生态环境,促进湖泊向健康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红琴  肖明 《科技资讯》2009,(17):154-154
对受污染的地表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已是国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沉床微宇宙技术对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作为一种能同水体工程治理相融合并能灵活应用、少占地、易操作、模拟自然性好、实用性与针对性强、投入少和运营成本低的高效可持续处理技术,完全适合于我国国情,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双龙湖治理前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状况及原因,介绍了双龙湖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如环湖截污、湖底生态清淤、复氧措施、边坡护理、湖滨带生态重建与景观恢复、后期监管等措施)。对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湖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是治理双龙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能够为国内外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方法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明 《科技咨询导报》2011,(15):125-125
城市景观水体通常与外源水体隔绝;因缺乏流动性以及外源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逐渐散失景观价值.本试验应用循环增氧技术加速水体的混合,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及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有望成为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组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贵州草海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海自然保护区紧靠威宁县城,县城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总量的三分之一直接流入草海,污染草海水质,造成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严重影响到湿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草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和区域特点,结合现代植物修复技术,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区之内的水系统呈现出黑色或泛黑色,并散发令人不适的恶臭味道的水体。在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时,存在着不可逆因素,如高浓度的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发育影响,并对修复效果造成影响。可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并进行水体修复,并引导微生物群向良性方向活动,使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参考国内外水体生态修复模式,分析各类水体生态修复模式的优缺点,调查了解黄河流域兰州段流域生态现状,结合水体生态恢复的目标,将黄河流域兰州段待修复的水体划分为黑臭治理型、水质改善型、生态功能恢复型、景观美化型和水资源恢复型共五种类型的生态修复水体,并针对不同类型待修复的水体提出不同的修复模式,为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水体污染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随着水体环境污染的加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不断地寻求新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水生植物原位修复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的水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技术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蔬菜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的景观水体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经济价值。本文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主要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并着重论述了蔬菜浮床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其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污染水体和土壤的重金属种类以及重金属的来源,分析了重金属对植物的根系、叶片生理功能、种子萌发、光合作用、酶活性等产生的影响,并从植物提取、植物稳定、根际过滤、植物挥发等方面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方式及其机理。提出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对水利工程中有关生态修复的各问题进行了探索,对不同的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类。笔者将通过实例对不同水体中的修复技术及其效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