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分级机制的优化移动IPv6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移动IPv6节点进行远程小区移动时的性能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分级机制的优化移动IPv6模型,对面向小区移动的分级管理机制(HMIPv6)进行改进,通过引入域边缘路由器并设计自适应绑定更新策略和传递绑定匹配算法使得HMIPv6下的三角路由问题得到解决,优化了移动节点的性能·另外,模型根据移动节点的通信伙伴(CN)所处位置,提出了内部CN处理策略,进一步降低了内部CN与移动节点间的通信开销,使模型对网络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实验系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孙煜  包杰 《科技信息》2012,(7):206-207
本文在借鉴FMIPv6中移动节点在切换接入路由器时预先进行转交地址配置的方法后,提出了一种预先注册MAP机制的分级移动IPv6模型,同时引入网络仿真工具NS-2,对改进的切换算法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FHMIPv6具有良好的性能。与其他算法相比FHMIPv6切换时延更小,丢包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主机在外地网络中频繁的域内切换的性能问题,提出了移动IPv6的层次型管理的切换模型并给予实现.层次移动IPv6采用移动锚点,可以减少移动主机同本地域以外节点的信令交互,并对层次移动IPv6域内切换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组建了层次移动IPv6实验床和物理网络拓扑结构与之相似的移动IPv6实验床,对比移动IPv6的切换机制对层次移动IPv6的域内切换机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层次移动IPv6能够显著提高域内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IETF正在开发快速切换和层次型移动IPv6来为移动IPv6提供切换机制。在详细介绍了两种技术原理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并给出了一个在层次型移动IPv6模型下的快速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5.
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MN每次发生移动都要重新配置转交地址,同时还需要向其家乡代理以及所有的通信对端进行注册更新.这一系列操作导致了移动IPv6切换时延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无法适用.针对这一问题,IETF提出了快速移动IPv6(FMIPv6)与层次移动IPv6(HMIPv6),分别从不同方面减少了切换时延.为了从整体上减少切换时延并实现分组路由优化,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移动IPv6切换时延优化方法,并经过数学理论推导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自适应的切换方法比普通的快速、层次直接相结合的切换方法在切换时延方面存在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有移动IPv6中资源预留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上下文转移协议的特点,提出一种在快速分级移动IPv6网络中基于CT—RSVP资源预留的切换方案。该方案兼顾切换方式中的宏移动和微移动两方面,在无缝快速切换的同时进行资源预留。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是一种在切换过程中新型的资源预留方案,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了切换延迟及丢包率,保证用户定制服务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7.
IPv6成就下一代互联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Pv4与IPv6的比较,讨论了20世纪的互联网协议IPv4的特性与不足和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改进与优点。着重论述了基于移动IPv6协议集成的IP层移动功能和IPv6协议的内置安全机制。预测了在移动通信领域IPv最有可能首先得到广泛应用,实现移动互联 。  相似文献   

8.
移动节点从一个接入路由器移到另一个接入路由器时会发生切换.由于链路交换延迟和IP层的相关操作使得移动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为减少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满足时实需求,分析了快速移动IPv6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协议特点,采用预先注册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快速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的融合方案,并详细的描述了该方案在宏观移动和微观移动情景下的原理架构结构和数据包的流程图.切换延迟分析结果,证明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IETF在移动IPv6(MIPv6)基础上制定的网络移动性(NEMO)协议规范中,嵌套移动子网的数据传输存在次优路由和多层封装,影响数据包的传输效率.为此,该文在层次移动IPv6(HMIPv6)的基础上,提出了嵌套移动子网的优化方案HRO,引入MAP域优化节点的位置管理,建立优化路由传输数据包.提出路由评估机制,建立了传输开销和传输效率的解析模型.解析结果显示,与NEMO基本支持协议相比,优化后的方案提高了数据包传输效率,更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种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弥补了上下文转移协议中上下文仅在移动节点切换前的接入路由器和切换后的接入路由器间转移不能满足端到端的QoS机制需求的不足.采用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法,减少了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使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最小.采用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框架,能提供无缝的切换并能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信令开销和切换延时.通过在网络模拟器ns2中的仿真实验比较了本方法与重新发起RSVP信令建立QoS状态的方法的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更小的延时和更少的丢包.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在切换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阶层式组播技术的方案,从而改善了移动IPv6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MAP选择算法的评价指标不能直接反映用户的实际通信情况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指标——会话阻塞率.利用排队理论推导出会话阻塞率的数学期望公式,分析得到影响会话阻塞率的4个因素:会话频率、持续时间、节点的速度、MAP的层次.同时根据实时性需求和会话阻塞率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会话特征的MAP选择算法.该算法采用了基于速度选择算法的节点分类机制,并在选择条件上增加了节点的部分会话特征.通过实验对这2种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为用户的实时性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蒋群艳  蒋铃鸽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8):1343-1347,1352
针对目前分层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在用户移动时无法达到无缝切换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型分层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tMT-HMIP).该策略利用网络的层次化结构特性,通过改进切换触发机制、地址配置策略,对切换过程进行了优化.在移动终端向移动锚点(MAP)注册新链路地址的过程中,通过在移动锚点处建立临时地址映射表,将发往原链路地址的数据包缓存,并将其链路地址映射为新链路地址.保证从原链路失效之后到新链路建立之前,数据包不被丢失.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减少了切换绑定代价和切换延时,有效地避免了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达到无缝切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多层移动IPv6的动态管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层移动IPv6结构中存在移动锚点潜在负载压力大及通信开销高的弊端.为了改善移动管理的性能,借鉴了多种现有的移动IPv6管理方案,针对多层移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和驻留时间预测,融合3种层次移动管理策略的多层移动IPv6的动态管理方案.该方案从MAP负载和整体开销2方面综合权衡利弊,依据预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转交地址和移动锚点.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缓解、均衡MAP的负载压力,降低整体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5.
移动IPv6支持主机在Internet上移动,但它并不支持任意一个网络在Internet上移动.随着无线通信日趋成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将会出现这种移动网络,比如:在一列火车、一辆大巴上,许多顾客带有手提电脑,这就构成了一个移动网络.本文分析了移动IPv6直接应用于移动网络所带来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对移动IPv6作一些改进来支持移动网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移动IPv6 协议(MIPv6)中的切换延迟一般为2~3 s,这对于实时性业务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快速移动IPv6协议(FMIPv6)通过获取链路层信息来预测切换事件从而大大减少了切换延迟.本文首先分析了MIPv6切换流程及延时,然后引入了快速切换中的二层事件抽象原语,并结合二层事件对切换延迟进行分析,接着给出了Linux平台下FMIPv6软件的设计模型及实现流程,最后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估.测试结果表明,FMIPv6的切换延迟可以降低一个数量级.文中论述的快速切换机制可应用于各种IP移动性解决方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