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云南高海拔稻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的早熟、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和推广难度大且又无法向外引种。属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稻区之一的实际.我所根据云南高海拔水稻生产发展的需要和育种目标要求,育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1号兼具了早熟、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等优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鹤16、凤稻9、14、15等原主栽品种,扩大推广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设计育种的概念、意义、原理以及内容进行概述,提出了适合黄淮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产量水平与构成因素、株叶型、抗逆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类型等性状的具体标准和设计思想.依据小麦品种设计原理,在小麦高产育种实践中,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性国审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品种设计在对我国超级小麦育种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冷型小麦品质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界,小麦依其冠层温度的状态可分为冷型、暖型和中间型.冷型小麦和其他两类小麦相比,具有优良的代谢功能、组织结构和较强的抗逆性,非常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在环境生态条件尤其气象条件影响下,对17项重要小麦品质性状变异的研究表明,冷型小麦和暖型、中间型小麦相比,其品质的变异小、稳定性好,这利于已经实现的品质育种目标在生产中的保持和重演.造成冷型小麦品质稳定性强的基本原因是不同环境下代谢功能较为稳定.由于冷型小麦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一系列优良特性,有可能在冷型小麦上出现集高产、稳产、优质、稳质于一身的优势生产状态,这对小麦品质变化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小麦生产的进一步提升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高海拔稻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2250M之间,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同时也是汉、彝、白、纳西、藏、傈僳、怒、独龙等多个民族杂居的贫困地区。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的早熟、耐寒、抗病、适应、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难度很大.且又无法直接引种外省和省内其他稻区育成的新品种。后继接班品种必须坚持自育。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所长期坚持开展了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为该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新育成的风稻18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是目前我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纵横》1997,(4):28-28,30
辽春10号是由辽宁省衣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用“1048”做母本,以“70181—2”为父本,采取有性杂交和定向培育的方法,历经18年选育成功的国内外顶尖级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实现了我国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已喜获1996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其主要特点是:1、熟期特早辽春10号为春性小麦品种,在沈阳地区春播,lA出苗到成熟仅需75天左右,在雨季到来之前的6月末至7月初gF可成熟,比国内外同类品种早熟7~10天,是当今世界上生育期最短的面包小麦品种。由于早熟早收,不仅可…  相似文献   

6.
凤稻22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通过合系35/合系40//鹤16/鹤89—24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耐寒、高产、稳产等优点,一般亩产750.0千克左右,高产田达961.17公斤,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鹤16、凤稻14、15等高海拔原主栽种。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冷型小麦是一种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小麦,有一系列较为优良的性状,对小麦的高产、稳产和优良品质的稳定十分有利。本文阐述了冷型小麦研究的进展和有关重要问题,并对冷型小麦未来的发展以及对其他作物、植物研究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黑龙港麦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要实现该区小麦的丰产稳产,必须要求小麦品种具备多种抗逆性状。通过对黑龙港流域小麦的育种现状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重新确定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9.
黑龙港麦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要实现该区小麦的丰产稳产,必须要求小麦品种具备多种抗逆性状。通过对黑龙港流域小麦的育种现状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重新确定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0.
GS冀麦26号、冀麦36GS冀麦38号和GS石4185是我院”八五“以来培育的几个高产、稳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亦是冀中南不同时期的当家品种。本文以GS冀麦38号为例,回顾了冬小麦育种的总体思路、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麦区超高产育种的三种途径和模式,即多穗型、中穗型和重德型,依据本生态区气候条件和现推广品种的产量的构成特点,认为采用多穗型和  相似文献   

11.
9个大果型花生品种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然而,花生单产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品种杂乱、老化是制约花生产量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此,选育高产、稳产、优质、高抗的花生新品种是现代育种工作主要的育种目标,而这些育种目标与花生的农艺性状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凤稻17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以合系154为母本,凤稻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性强、抗病性好、熟期适中、地区适应性较好。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优质米品种,并获铜奖。2003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适宜于在海拔1950米以上的冷凉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中间型”和“粒数型”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要须走“粒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辐射育种工作是从1958年大跃进年代开始的。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群众性的辐射育种科学实验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辐射育种已成为群众性种子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部份和手段。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辐射诱变先后育成了具有早熟、抗病、矮杆、高产等优良性状的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七十个新品种。其中四十二个,已推广三百七十四万亩:如辽宁省育成的水稻品种“熊岳613”较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已推广六十余万亩;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从水稻中籼“二九矮七号”诱发育成“辐育一  相似文献   

15.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述自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条高效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新途径。将优质、抗病和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解决了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大粒水优质和早稻难优质等难题。选育出福建省第一个优质早籼新品种“佳禾早占”,成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早稻品种之一,累计推广10万hm^2。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玉米育种的快速发展,各育种单位或企业选育的新品种层出不穷。为规范品种管理和筛选抗病、抗逆性强,耐瘠、优质、高产、稳产的品种在生产上推广,2005年临沧市种子管理站承担了国家玉米品种试验——西南四组,结果表明,黔1748、NK6661、DH3633三个品种表现抗病性强,耐旱、高产、外观品质较好等特点,适宜在临沧种植。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农科所经济作物组,从该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出发,确定油菜育种工作以甘兰型油菜为主攻对象,以早熟、高产、抗病、耐严寒、优质为选种的主要目标,以早熟为近期主攻方向,兼顾中、晚熟品种和春播品种的选育。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已经选育出一批以早熟品种为主体的早、中、晚熟品种及春播品种互相配套的油菜品种。现将他们在油菜早熟育种方面的经验简要介绍如下,供我省广大贫下中农和油菜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导入野生大豆DNA小麦后代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DNA导入小麦,获得了转基因小麦,其后代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变化。田间实验分析了变异系小麦植株与对照植株在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面积及株高、穗粒、穗重等性状上的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系小麦在叶面性状及产量性状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外源DNA的导入改善了植物的农艺性状,并在后代中表达,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小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饥饿是一个比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更为紧迫的世界性难题,尤其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 1998年由许启凤教授选育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农大108"被定为"九五"10个重点推广品种的首选,由此,中国的玉米种植走上了高产、稳产、优质之路。 玉米起源于南美洲,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有400多年,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但长期来,国内玉米品种,不是高产不稳产、不优质,就是优质不高产或优质不稳产,达不到国家要求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育种目  相似文献   

20.
赵新民 《科技信息》2011,(8):I0406-I0406
粮食生产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农业生产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常发生不利于小麦生产的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产发育,使其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如何应对不良天气,使小麦达到高产、稳产、优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