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指文学作品的物质形态的整体,即文学作品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情状、具体表现的全部.听人朗诵完一首诗歌、一篇小说,听到的是该诗歌该小说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情状、具体表现的全部.处于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听者接触了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文学作品的形态不只一种.把文学作品放在“文学活动”中观察,创作主体创作文学作品,先在头脑中形成成型的感性情伏,如果说这可称为文学作品1,那么,作品1用物态构件物化为文学作品的物态系统,则可称为文学作品2.而读者解读作品的物态系统,通…  相似文献   

2.
自晚清开始,我国不断引进的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国内儿童读者的精神食粮。但由于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翻译者和读者群的相异性,使儿童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所以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应注意尽量译出“童味”;选词要简单;要善于将长句化短,这样才能翻译出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来。  相似文献   

3.
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考 ,从而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获得享受美的精神活动。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涉及到欣赏者立场、观点、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圆周句句型,通过把最关键的内容置于句末达到制造悬念、幽默、强调和增加信息量的功能,从而使文学作品韵味无穷。读者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在理解作品中的圆周句的文字意义的基础之上,更应该深入剖析其语用功能,以提高对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谈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考,从而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获得享受美的精神活动。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涉及到欣赏者立场、观点、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由真、善、美等多种审美基因构成的,潜在着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社会功能。任何一个作家,他之创作文学作品,目的都在于要寻找知音,通过知音的赏识,充分发挥其作品潜在的功能。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社会功能是不可能由作品本身单方面发挥和实现的,它只是具有实现或发挥的可能性,要使作品的价值、功能得以真正显示、实现、发挥,只有通过读者的鉴赏、接受。而文学鉴赏,正是读者以文学作品为审美对象,对文学作品由观赏、品鉴而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形象感知与审美理解相统  相似文献   

7.
隐喻的修辞方法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对读者阅读和学习英语文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性质的短语和句子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很好地掌握作者在英语文学中想要表达的规律,也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认知英语文学的方法,有利于读者欣赏和学习英语文学作品,从而丰富了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隐喻的定义、隐喻的内涵、隐喻的类型以及隐喻的派别,并简单叙述了在英语文学中使用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具有语义不明确、内涵丰富、概括性较强等基本特征。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文学表现功能:一是可创造一种意境,产生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二是可使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给读者以朦胧含蓄、扑朔迷离、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三是可为读者欣赏作品时的想象、审美、再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是古老的文学和全新的网络相互融合产生的。一方面,它必然符合文学的根本属性——文学是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构成的一种活动。因此,它产生作为文学活动而存在;另一方面,它的技术属性又使文学在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层面上发生了众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从《金瓶梅》研究的历史来看 ,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作者读解 ,即对作者生平、籍贯及作品与史实的考证。而这些作者读解既没有可靠的材料作依据 ,又对读解《金瓶梅》无大意义。《金瓶梅》文本读解则成就极低。当前 ,《金瓶梅》研究所关注的应当是建立以文本读解为主 ,作者、文本、读者相结合的文本读解体系。摒弃只注重作者的作者读解主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作家对这种阶段性特征的认识等因素制约,中国新文学反帝主题的萌芽生长、兴衰起伏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30年代的反帝抗日文学,经由革命文学的倡导时期到"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的爆发、再到东北作家群的兴起,不断拓展和深化,最终上升为中国现代文学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创作之一。民族独立与阶级解放主题的交叉融合、不同政治倾向的作家的共同民族情感的艺术表达,构成了1930年代反帝抗日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主题是"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并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神话历史"、"遗产与历史"、"族群与历史"和"证据法"展开热烈讨论,这一议题继续凸显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入世进取主题中充满着忧患意识乃至于悲剧色彩。忧患意识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甚至形成一种积极的时代风尚。屈原模式和范仲淹精神是入世进取主题中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入世进取主题中悲剧色彩的出现 ,具有多方面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文学理论学科建设,首先要对基本概念重新梳理.作者通过对主题原有定义的评析,指出其存在的局限,归纳出新的主题定义.  相似文献   

15.
苦难是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关注的主题,这其中底层女性的情感困境得到有力的书写,但有批评者指责底层文学夸大苦难及缺乏文学性。对此一些创作者和论者则提出各自反驳的理由。底层文学主要问题在于思想资源的匮乏。强化现代性眼光,并且结合形式突破,这是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关学出路。  相似文献   

16.
俞春玲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40-1443
长期以来,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被认为是薄弱的,这与其在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不相吻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同类题材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不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艺术性两个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这种缺陷与中国独特的文化语境对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要求有关。与此同时,当下这一领域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新动向,题材决定论的悲观论调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科技腾飞与文学发展是全球语境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针对这一话题主要有两种观点:持悲观论调者认为科技腾飞导致文学终结;持乐观论调者认为科技腾飞带来文学进步。究竟谁是谁非是理论界亟待解决的关系到文学及其研究是存在还是消亡的根本性问题。本文认为科技腾飞既没有导致文学的终结也没能带来文学的进步,而是推动了文学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一,现代科技媒介与制作方式为文学发展拓宽了空间,生产了新的文学种类,为文学大家庭增添了新成员;同时也改变了文学的活动方式。二,新的文学种类的出现、文学活动方式的改变以及高科技时代的后现代语境,使文学的价值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赋予文学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大众的、消费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描述、歌颂游侠形象,开掘、赞美任侠精神,是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这个传统文学主题的创立、扩展,既是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又是与当时的时代思潮相关联,适应了寒士阶层的历史性斗争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兵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从文学史范畴看 ,有些兵书可从文学史角度研究 ,如先秦兵书与先秦文学 ;从文学创作范畴看 ,兵学对文学作品有着除题材之外的更全面影响 ;同时 ,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