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识别技术可以用来鉴别身份或证明身份,主要包括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指纹识别、DNA识别、气味识别、签字识别和声音识别等,其中指纹识别是最常用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在人类的物理生存空间和虚拟生存空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介绍生物识别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两种类型生物识别技术,一种基于生理特征: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另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签字识别和声音识别。  相似文献   

2.
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8):4765-476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为身份识别手段的生物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指纹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更是发展迅速。指纹识别技术为身份识别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识别技术在个人身份认证领域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生物识别技术中常用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3大技术,并对生物识别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林珊 《科技信息》2011,(13):25-25,34
以电子计算机和其他先进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发展起来的指纹识别、声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DNA识别、体味识别等诸多现代生物识别技术,在当今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由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方式不但简单快速,而且安全可靠,近年来,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典型技术,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被广泛应用.然而,使用单一特征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正确率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且容易被作弊手段攻破.因此,侧重于回顾联合人脸与指纹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方法.首先分别回顾了人脸、指纹识别的研究现状;然后对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存在的正确率不够高和稳定性不够强等问题,重点讨论了联合人脸与指纹进行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顾卫 《创新科技》2005,(2):58-59
<正>生物学特征很难在个体之间传递,可以被认为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标志。生物识别指的是利用可测量的人体生物学或行为学特征来核实个人身份。这些技术包括指纹识别、视网膜和虹膜扫描、手掌几何学、声音识别、面部识别等。对于任何需要确认个人真实身份的场合,生物识别技术都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市场,以旅  相似文献   

7.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主流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得到了业界的深入研究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过程以及当前指纹识别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33  
自动指纹识别技术是利用人类指纹的唯一性,通过对指纹图案的采样、特征信息提取并与库存样本相比较的过程来实现身份识别的技术。与帐号+密码、IC卡等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相比,自动指纹识别技术具有不完全丢失、不会遗记、唯一性、不变性、防伪性能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已经逐步在门禁、考勤、金融、公共安全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应用。介绍了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指纹特征定义和提取、指纹比对等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该技术面临的主要困难:指纹采集、指纹分类和缺乏相应的系统性能评价体系,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非接触式复皮层指纹采集、兼容主流采集设备的识别芯片的开发和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融合,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开始广泛地应用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金融服务等领域,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产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进展非常迅速,新确立的正式或非正式标准在数据格式、应用编程接口(AP I)、系统安全、系统特性描述和系统评估方法等方面对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细节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该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并全面介绍了已确立或即将确立的各类技术标准,以唤起国内业界对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及标准化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静脉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简要介绍了身份认证技术与生物特征识别,然后指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指纹识别的缺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静脉识别。分析了静脉识别的理论依据,特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和静脉图像特征匹配方法,进行了特征匹配实验,得出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指纹识别的易被污染性,虹膜识别给人造成的不舒服感等,为了克服这些已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缺点,本文对一种全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基于手背的静脉血管图像的特征识别算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管细化后的特征提取识别算法。分析了这种识别方法所要求的图像预处理过程,并对小数目样本进行仿真实验。实验证明,只要基于可靠的识别方案,手背静脉模式识别进行个人身份识别是完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采用“签字画押”的方法确定身份。19世纪,人类开始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指纹识别,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实现了计算机化。因特网普及后,用户名加密码,又成了网络世界最通用的身份识别方式。虹膜、人脸、手形、声音等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更因其具有随身“携带”,不会“遗忘”等特点备受人们青睐。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文新教授瞄准这一契机,对生物特征识别展开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 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已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现在的指纹识别系统采用了电容传感器技术,由电容传感器发出电子信号,这个电子信号将穿过手指的表面和死性皮肤层,最终达到手指皮肤的活体层(真皮层),直接读取指纹图案,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指纹识别式鼠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产品开发的目的是将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的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等用于计算机用户的身份识别,以加强存储在计算机中重要信息的安全。其核心是现场采集的指纹特征与已登记、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指纹通过可靠的匹配算法,进行一比一的对比来验证用户身份。根据鼠标内部较大空间、贴片式指纹识别芯片及微处理器体积很小的特点,将三者集成为集鼠标与用户身份识别功能于一体的“指纹识别式鼠标”,既方便快捷、又唯一可靠。其开发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及驱动程序、系统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认证中心建立等。  相似文献   

15.
本书是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施普林格专业计算》丛书中的一本。生物识别可以自动地识别一个人的生物学测量标识,即指纹、脸、手的几何形状、虹膜、步态以及签名。因为生物测量标识不容易被错放、仿造或共享,因此,实际应用中比传统的密码和口令更加便利,更为安全,而且高效可靠。本书介绍了生物识别中的指纹识别。  相似文献   

16.
指纹识别是身份验证中一种重要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所具有的唯一性、不变性、易于获取等特性使得指纹识别成为生物鉴定学中的最为成熟的方式。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集模式识别、光电技术、图像处理、智能卡、数据库技术于一身,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基于Intel XScale PXA255处理器和Windows 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构建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7.
指纹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志城  陈乖丽 《甘肃科技》2005,21(10):128-129
指纹识别是目前对人体最不构成侵犯、方便、实用、可靠和价格便宜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有应用前景的生物识别技术。本文讨论了指纹识别系统中读取指纹、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技术的原理并介绍了指纹识别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和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要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等.可用于生物识别的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廊等,基于这些特征,已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安全防盗性能较高的识别技术。目前,许多汽车单独采用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进行防盗,但是指纹识别技术在汽车防盗方面存在着指纹容易被高科技不法分子复制的缺陷,造成汽车防盗存在较大隐患;而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精度会受外界环境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造成识别可靠性的降低。文中针对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单独使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指纹与人脸混合识别技术应用于汽车防盗,解决指纹识别易被复制以及人脸识别的精度不稳定的缺陷,提高汽车防盗的安全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指纹识别技术在考试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考试管理中,通过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可有效杜绝考场上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介绍了指纹识别系统的选型、指纹识别系统的功能与特点以及软件设计的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