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改进的非微扰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研究了强激光场中激发分子产生的高次谐波,并分析了能量低于电离阈值的谐波随激光波长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光强较高时,氧分子产生的谐波极小值是多个分子轨道独立产生的谐波相互干涉的结果;随着入射光波长的改变,单个分子轨道辐射的谐波出现π相位的突变,导致总谐波谱中出现了极小值;当光强较低时,总谐波由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产生的谐波主导,总谐波极小值即为HOMO谐波极小值.另外,随着激光波长的改变,单个复合通道产生的谐波也会发生π相位的突变,与不同复合通道产生的谐波相干叠加后造成单个分子轨道谐波的极小值.  相似文献   

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在谐波检测过程中会出现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导致谐波与间谐波参数的检测精度不高.为了提高估计精度,利用最大旁瓣衰减窗(MSLD)进行乘积和卷积运算,构建出旁瓣性能优越的MSLD自乘-卷积窗(MSLDSMC),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三谱线插值的高精度谐波与间谐波参数估计算法.在不同复杂场景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MSLDSMC窗三谱线插值的谐波与间谐波参数估计算法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前一篇文章“谐波潮流研究(一)”已将电力潮流问题重新形成公式以计算由非线性负荷引起的谐波分量,本文为其续文.在本文中将讨论其实现和实际应用.文中考虑了母线电压(包括谐波分量)初始值给定问题并从理论观点和实际研究结果评价了算法的收敛性.介绍了包含非线性负荷(整流器)时谐波潮流计算的两个例子. 文中作出了关于谐波潮流应用方面的结论和建议.突出的建议是在出现非线性负荷(特别在轻载期间)或在系统包含直流高压线路的情况下,谐波分量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4.
谐波检测环节对谐波治理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神经网络由于可以快速逼近非线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谐波检测,传统的神经网络用于谐波检测时会存在收敛速度慢,精度不高的缺点,在传统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级连神经网络(CCNN)构架,并利用改进蚁群算法(IASO)进行优化,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该算法不仅可以在线学习实时检测谐波,在精度与收敛速度上的表现也优于传统方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超短脉冲(3个光学周期)高次谐波发射功率谱的性状及其成因. 结果表明, 短脉冲谐波谱与长脉冲(10个光学周期)相比, 其平台区末端的谐波谱变得伪连续. 这是由于3个原因导致该现象: (1) 在短脉冲情形下, 谐波的生成仅经历1~2次辐射, 在长脉冲情形下, 谐波的生成经历多次辐射的累加; (2) 对于相同的谐波级次, 短脉冲比长脉冲的谐波线宽宽; (3) 短脉冲比长脉冲的激光频谱宽.   相似文献   

6.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Visual C++语言为开发环境,开发了电力系统谐波潮流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某地区的风电机组接入电网后所产生的谐波进行评估,计算并网点电压、电流的总畸变率,确定山西某地区的风电场接入系统公共连接点PCC(point of common coupling)处的谐波畸变情况.由于公共连接点处的谐波畸变值超过了国家标准(GB/T14549-93)规定的允许值,因此,必须在公共连接点处加装滤波器进行谐波抑制.  相似文献   

7.
以昆明市的小型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系统的谐波数据进行分析,将测试的谐波电压含有率、谐波电流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并计算出系统的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HDV)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i).  相似文献   

8.
高次谐波产生(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HHG)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带间极化和带内电流,以及由Berry曲率引起的反常电流机制上.将强激光诱导完整电流分解为不同机制的贡献,得到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混合项电流.通过数值求解半导体Bloch方程(semiconductor Bloch equation,SBE),研究了不同机制产生高次谐波的峰值振幅和激光波长相关性,探索了各电流机制之间的相干性.研究发现,无论是随着波长变化还是随着峰值振幅的变化,混合项电流与带间极化电流诱导的高次谐波谱有着十分相似的变化规律,以及极其接近的谐波强度;同时发现Berry曲率诱导的反常谐波只能产生垂直于激光场偏振方向的偶次谐波,且在波长和峰值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极小值是反常谐波独有的特征.通过分析不同机制之间的干涉作用,发现带间极化谐波与带内谐波(包括反常谐波)在垂直偏振方向上发生了明显的相互干涉,而混合项谐波与带内谐波的相干则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9.
易建刚 《广东科技》2009,18(24):112-114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和新型电气设备的出现,电力系统的谐波问题日趋严重.新型的继电保护设备.特别是LZ-21型阻抗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被大量采用,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文中通过对电力系统谐波的分析,笔者结合主要研究对象LZ-21型阻抗继电器,从构成阻抗元件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化回路(JYB)、电抗变换器回路(DKB)及变压器(YB)回路方面对其进行了谐波分析.最后着重提出了消除和抑制谐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抑制灵活交流输电(FACTS)装置注入电力系统的谐波,以统一潮流控制器(UPC)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Haar小波分解与重构原理的小波换流器(WVSI)并以此为UPFC建模.进而提出了基于小波换流器的UPFC抑制电力系统系统谐波的时频统一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车辆对比例阀驱动电路可靠、节能及体积小等方面的要求,在分析了比例阀工作原理及传统驱动技术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车辆上应用PWM驱动技术必要性;并针对该驱动方式开环控制精度低的缺点引入了电流反馈闭环控制技术;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驱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铝电解槽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叙述了我国铝电解槽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指出目前常用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及可能的改进,并较详细地介绍了自适应控制和分布式系统的原理及其在铝电解上的应用,指出中国铝电解控制技术将发展成为以氧化铝浓度自适应控制为基础的智能模糊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涡流斥力机构及其低压控制与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国内外涡流斥力技术仿真研究和样机设计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涡流斥力机构具有结构简便、动作迅速的特点.对带有涡流斥力机构的新型交流接触器样机进行动态特性测试,证明其能够在接触器控制操作特性基础上实现快速动作.结合短路故障早期检测技术,通过实际的单相短路实验测试系统,验证涡流斥力机构的低压短路故障快速分断有效性,为兼具控制与保护功能的低压智能集成电器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单相逆变器变环宽滞环控制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滞环电流控制动态过程的定性分析和理论推导,得出了环宽与频率新的关系式.以单相全桥电压型逆变器为例,在MATLAB下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限流技术 ,比较各限流方案的特点 .分析人工智能型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CPS)对限流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跟踪控制是光伏并网功率调节(PVPC)系统的重点,首先对三相PVPC进行数学建模并分析其动态结构,引出电网电压扰动的前馈补偿策略。然后进一步简化系统的电流闭环,分析PI控制校正技术后,引入无静差的电流跟踪技术,使得系统电流输出实时跟踪并网指令电流,电网电压的扰动影响为零。最后,为了验证提出的控制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与实验室样机实验,表明了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传统的转速PID不能根据无刷直流电机参数变化自适应调整的缺点,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动态电流响应,本文将模糊转速PID控制和固定频率的电流跟踪控制相结合用于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中.首先介绍了模糊PID的概念及算法模型,然后分析了固定频率的电流跟踪控制技术,最后利用在MATLAB/simu link基础上建立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与采用传统PID的系统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证明了采用模糊PID和固定频率的电流跟踪控制相结合的系统的高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防蜡清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法防蜡清蜡技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施工方便等优势;但对于超声波能防蜡清蜡的具体作用机理,以及参数的优选等基础性研究并不透彻,阻碍了超声波防蜡清蜡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研究发现在超声作用下石蜡能在常温下快速溶解到柴油中,并且超声波发生器工作电流越大,熔蜡速率越快。频率68 kHz工作电流2 A的超声波清蜡效果最好,对超声波防蜡清蜡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防汛指挥这一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系统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分析了天津市防汛指挥系统的网络系统现状,给出了VLAN技术的基本介绍,详细阐述了VLAN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天津市防汛指挥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及VLAN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军团是未来的重要军事力量,该军团的指挥控制也必然是智能化的。从当今科技现状出发,探究了机器人军团智能指挥的技术基础和重要发展方向,评述了智能指挥相关技术的内涵,并提出了当前军事技术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