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索纳米粒子掺杂对有机功能分子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掺杂超分子结构的功能复合材料设计新方法,即将具有存储功能的偶氮染料甲基橙定向锚接在球形银粒子表面,制备出银与甲基橙共掺杂超分子结构复合材料薄膜.利用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样品的光吸收,分析了金属银纳米粒子光吸收红移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纯染料分子掺杂相比,该实验设计的复合材料具有更短的光吸收波长.这为缩短有机光存储材料的吸收波长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金属-染料包覆共掺杂复合物的制备与热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包覆共掺杂结构金属纳米粒子偶氮染料复合物(MNPADC) 合成的新方法,可使偶氮染料甲基橙定向吸附于球形金属银纳米粒子表面形成染料对纳米粒子的包覆结构,再将具有该结构的掺杂剂掺于聚合物基质聚乙烯醇中,制备出MNPADC复合材料薄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该材料在波长为400~450 nm的波段具有良好的光吸收特性.热质量分析发现,其热学特性更适合于光存储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的设计方法为改善有机光存储介质材料的热学性能提供了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纳米TiO2的固定化负载,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选用1维孔结构的坡缕石矿物为载体,以TiCl4为钛源,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坡缕石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采用XRD(X射线衍射分析)、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谱仪)和SEM(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甲基橙染料评价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和硅烷偶联剂用量等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坡缕石负载纳米TiO2复合材料对甲基橙染料具有吸附与光催化的协同作用,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循环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ZnO纳米棒/PVC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热法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在此基础上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PVC复合材料前驱体,适当温度下煅烧得到了氧化锌纳米棒/PVC复合材料.借助XRD,TEM,SEM,IR,UV-Vis和ESR等测试手段对氧化锌纳米棒及其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氧化锌纳米棒和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和复合材料制备条件对光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氧化锌和PVC的质量比1∶1,煅烧温度250 ℃,煅烧时间1 h.在光催化剂用量为0.5 g/L,甲基橙浓度为10 mg/L,采用15 W家用照明荧光灯做光源的光催化体系下,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88%,表明了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棒/PV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将多金属氧酸盐K6P2W18O62(多酸P2W18)和小分子物质甲基橙(Methyl Orange,MO)组装成复合膜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扫描等手段对复合膜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使用电化学和UV-vis联机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呈现出淡黄色、浅蓝色到深蓝色的颜色调变,其光反差可达30.9%,着色效率高达53.4cm2/C,着色与褪色时间分别为2.4和3.1s;多酸和甲基橙复合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利用芒果皮和贝壳类废弃物资源并有效缓解水体中甲基橙的污染问题,利用废弃芒果皮和贝壳绿色合成贝壳基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利用Folin-Ciocalteu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D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测试结果优化材料制备工艺,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表征材料结构,同时研究了材料对水中甲基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芒果皮提取液成功制备了纳米零价铁,其大多为球形和椭圆形颗粒;负载贝壳后有效地分散并稳定了纳米粒子,降低了纳米零价铁的聚集程度;当反应温度为45℃,投加量4 g/L,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贝壳基纳米零价铁对于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93.66%.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Fe3 O4掺杂纳米TiO2 光催化剂 ,当Fe3 O4量与TiO2 摩尔比为 0 .5 :10 0时 ,在 30 0℃焙烧 ,催化剂用量为 1.0g·L-1时对甲基橙的水溶液分解效果最佳。SEM、XRD及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表明 ,纳米粒子均匀 ,平均粒径 80nm ,有一定团聚 ,掺杂催化剂有一定红移。研究了掺Fe3 O4量 ,焙烧温度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体积 ,氧化剂的加入等对催化剂降解的影响。紫外光辐射实验表明Fe3 O4的掺入对光催化降解率有一定的提高 ,反复使用不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构筑具有特定功能的复杂物质是纳米颗粒自组装的重要目标之一。聚焦于纳米颗粒自组装的基本原则,讨论了纳米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驱动自组装具有理想性能的纳米结构和材料,精确制备从零维到三维的高质量结构,如胶体分子、纳米链、胶体晶体和光子晶体等;回顾了2022年纳米颗粒组装体在传感、光电器件、显示、药物递送和生物医疗诊断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在构筑新物质方面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法制备了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及镧掺杂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后,化学修饰在碳纤维簇电极上,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镧掺杂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碳纤维簇电极,该电极对CO_2有光电催化还原作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后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后还原电流变大增强了电催化还原功能,镧掺杂后起始电位正移增加了光催化还原功能。以MOPAC2012提供的PM7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在设计的铁-氧-氯构成的氢氧化铁分子簇模型上进行半经验分子轨道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热力学,能级,分子轨道组成以及光谱分析表明,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及其镧掺杂对CO_2有光电催化还原行为。所设计的分子簇模型是具有热力学稳定的结构,镧掺杂加强了其稳定性。氢氧化铁分子簇具有较好的电子转移性,镧掺杂降低了其费米能级高度,有利于光催化,与实验结果相对应。且催化后的CO_2在键长、分子结构以及红外光谱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具有碳酸的前体结构,实现了对CO_2分子的活化和光电化学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10.
王戈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主要从事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功能特性研究,以及超分子结构新型功能材料的组装研究。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0,+∞)上构造了一个次增泛函,它在有限区间上是无上界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可动边界二元函数泛函的极值定理,对可动边界多元函数泛函极值作进一步推广,从而给出可动边界多元函数系统最优控制的必要条件及其证明。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考虑平面上的随机积分微分方程:(Ⅰ) 在具有积分压缩函数的条件下解的轨道唯一性。  相似文献   

15.
等周约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带积分方程约束的泛函极值问题。利用泛函极值的基本定理求解出等周约束问题,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6.
单变量函数方程的理论、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单变量函数方程的理论、应用和近期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基础有机化学教材的基础知识部分如何紧紧扣住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由简到繁,有逻辑性、推理性地安排复合官能团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泛函微分方程是对各种具有复杂变元的微分方程和带有各种滞后量的积分微分方程等的抽象概括,其稳定性研究在现代化的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就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非线性泛函微分方程和随机时滞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不同类型的泛函微分方程采用的数值方法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无论哪种方法,都旨在为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9.
0 IntroductionFiunntcetgirointyal c doenpsetrnadienntsc yin ( dFaDta)b aisse so n.e F oDfs ,meoxstp aic imaplloyrt aapn-tproxi mate FDs , are widely used on knowledge discovering,privacy protection,datainference[1 ,2],etc .For instance,pa-thologists wishto acquire the 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dietetichabits and diseases ,salesmen want to knowthe 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ge-grades and consuming patterns , etc .Those prevailing non-preci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ata arecalled approxi mate …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证明了在可分赋范空间上的一个泛函延拓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