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锯缘青蟹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锯缘青蟹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三个时期,卵原细胞核大而圆,卵质稀少,胞器以滑面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核显著膨大,部分核内可见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卵质细密,出现核仁外排物和大量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自噬泡,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卵质中各种胞器高度发达,参与形成卵黄粒和脂滴;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细胞外围单层滤泡细胞,本  相似文献   

2.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其余的均沉积卵黄物质形成卵黄小板  相似文献   

3.
三疣梭子蟹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两个方面研究了三疣梭子蟹的雌性生殖系统。卵巢壁薄,由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薄层肌肉构成,它有许多延伸物伸入卵巢中把卵巢分成一个个小区。内生殖上皮不断增产生生殖带,其中含有卵原细胞等各阶段雌性生殖细胞和滤泡细胞。卵原细胞较小,核圆形,核仁不明显。初级卵母细胞核开始增大,由于核质增多而逐渐呈空泡状,核仁圆形。卵母细胞胞质内的卵黄逐渐积累增多而发育为成熟卵母细胞。卵  相似文献   

4.
透射电镜下比较研究了海水浸泡前、后太平洋牡蛎卵子(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的超微结构。太平洋牡蛎卵子为均黄卵,由卵黄膜、质膜、卵质与卵核4部分组成。卵质内除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之处,还含有多种来源的卵黄颗粒,但缺乏皮层颗粒,海水浸泡前,内质网含量少,线粒体丰富,集中分布在核膜附近,卵核(发生泡)未破裂;海水浸泡后,胞质含有十分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分散分布,生发泡破裂,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核仁存在,核仁组织中心与粗面内质网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第1时相,卵原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核仁1个,由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组成;核内异染色质少,常染色质多;细胞质中有1~2个核仁样体,线粒体数量少,其基质电子密度低,嵴不发达.第2时相,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核仁数目增多,形态上出现大小区别.早期细胞质中核仁样体增多,靠近核膜,不被线粒体包围;光面内质网较多,糖原颗粒均匀分布;线粒体出现聚集现象;中期线粒体包围核仁样体.晚期核仁样体由大变小,逐渐消失,细胞膜边缘开始形成胞质突起.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形成大量突起,且越来越明显;中期放射带开始形成,滤泡细胞出现颗粒细胞和鞘膜细胞的分化,两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显著差异;晚期卵母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发达,呈束状,鞘膜细胞扁平状,卵母细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讨论了圆口铜鱼早期卵子发生的特点,并与铜鱼的卵子发生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表面和滤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从卵原细胞期到卵黄大量合成时期,滤泡细胞逐渐向卵母细胞迁移,细胞膜向外伸出许多突起,胞质中的细胞器逐渐增多,它们与卵黄蛋白物质一同移入卵周隙.到卵黄合成晚期,滤泡细胞逐渐解体.与此同时卵母细胞表面在卵黄发生初期可见微胞饮小泡;卵黄大量发生期出现大量微绒毛;卵黄合成晚期,卵黄膜形成,卵黄膜上出现多条通道,这些结构为卵母细胞吸收来自滤泡细胞的卵黄蛋白物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两栖动物卵巢内不同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卵子发育中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中华蟾蜍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发现,三种受体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中均有阳性反应:雌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期和卵黄合成后期的滤泡细胞表达为强阳性,在卵母细胞胞质和核膜中呈弱阳性反应;孕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早期的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质、核膜中表达均较弱,在卵黄合成后期表达均增强;雄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早期的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胞质、核膜中表达也均较弱,在卵黄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核膜中表达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8.
北京油葫芦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 Matsuura)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期卵子发生可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生长及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可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二阶段,卵母细胞核内核仁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第三阶段,滤泡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单细胞层包围在卵母细胞外,之后滤泡上皮细胞形成双核的柱状体.第四阶段,卵母细胞胞质的周缘有泡状小体出现,随后卵黄小颗粒开始在胞质周缘沉积.第五阶段,卵母细胞积累大量卵黄物质,胚泡膜界限变的模糊.第六阶段,卵黄积累完成,胚泡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又成为扁圆形.第七阶段,卵黄膜和卵壳形成,卵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9.
波纹巴非蛤雌性生殖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纹巴非蛤雌性生殖腺中的卵巢由生殖管和输卵管构成.生殖管反复分枝形成生卵小管和其末端膨大的生殖泡囊状结构.卵巢壁薄,由外膜和内生殖上皮组成.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单层上皮和薄层肌肉组成,它有许多延伸物伸入卵巢中把卵巢分成一个个不规则小区(即分枝的管状结构,或卵巢小管).内生殖上皮不断增殖产生生殖带,其中含有卵原细胞等各阶段雌性生殖细胞.卵子的发生可根据卵细胞、细胞核及核仁的大小形态和卵黄积累情况分为:1.卵原细胞期;2.初级卵母细胞期;3.次级卵母细胞期;4.卵黄合成初期卵母细胞;5.卵黄合成中期的卵母细胞;6.卵黄合成后期卵母细胞;7.卵母细胞成熟期.发育早期卵母细胞的核仁出现核仁排出物,较晚期的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的核仁变成双质核仁.本文还报道了波纹巴非蛤卵巢中独特的卵子退化现象.卵巢的发育有季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稻蝗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直翅目蝗总科中华稻蝗[Oxya chinesis(Thunberg)]卵子发生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及阶段划分,成虫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母细胞分化、卵母细胞营养及卵母细胞卵黄形成3个时期,并且可划分为8个阶段:第l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第2阶段,卵母细胞增大,滤泡上皮细胞开始出现;第3阶段,滤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为一层包围在卵母细胞外,卵室内有空隙;第4阶段,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卵室内无空隙,胚泡向卵质周缘移动;第5阶段,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滤泡上皮细胞长柱状,细胞间开始出现空位;第6阶段,卵母细胞胞质周缘有泡状小体出现并有卵黄颗粒积累;第7阶段,卵母细胞胞质内充满了染色较深的卵黄球,卵黄物质逐渐被卵黄膜包被,胚泡膜消失;第8阶段,卵黄积累完成,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卵壳蛋白凝聚固化而成为卵壳。  相似文献   

11.
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锯齿米虾卵黄发生过程是双源性的.在卵黄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和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均参与了其内源性合成,其中线粒体最早参与形成卵黄颗粒.在卵黄发生的中后期,内质网成为内源性合成卵黄蛋白最主要的细胞器,并最终演化成颗粒较大且有膜包被的卵黄球;溶酶体也在此时期发挥其特有的吞噬功能,通过融合分解线粒体、内质网等胞质细胞器,最终形成一种十分致密的卵黄球.外源性卵黄则主要通过卵质膜形成的微绒毛和微吞饮小泡从卵周隙及滤泡细胞中摄取外源物质而形成.  相似文献   

12.
僧帽牡蛎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在亚显微的水平上研究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 Born)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及细胞器的演变规律。可能有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内质网和微吞饮泡四种细胞组分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在积累卵黄物质中,卵母细胞的核膜看来凸出细胞质和凹陷入细胞核内,核孔的数目增加,孔径扩大。许多线粒体围绕在核周围,并与核膜接触。在卵母细胞核内观察到微管结构。所有这些似乎暗示着核质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很强烈的。  相似文献   

13.
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前后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屠宰场采集犬卵巢,收集间情期(不可见卵泡)和发情期卵巢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前,其超微结构有以下特征:间情期犬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间以及卵丘细胞之间通过胞质突起相连,胞质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和脂滴,质膜下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囊状卵泡的卵母细胞,结构近似于间情期犬卵母细胞,但细胞间连接更为普遍,胞质中细胞器更加丰富,并出现零星的皮质颗粒。经TCM199+20%FCS+10IU/mLFSH体外培养36h后,微绒毛、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增多,胞质内细胞器向皮质区迁移,核仁发生致密化。体外培养72h后,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表面微绒毛由倒伏状变得细长且坚起,皮质颗料沿质膜下呈线行排列,线粒体分散于皮质中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果蝇幼虫唾腺细胞在分泌周期过程中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演进规律及这两种细胞器共同组成一个典型的“液泡区”(即高尔基区)。论证了在此高尔基区内的液泡直接酿造形成酶原颗粒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高尔基区的线粒体并不直接参加酶原颗粒的形成。在酶原颗粒形成过程中,唾腺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仁变形并移动,而且在核仁中出现“核仁小泡”,数目可由一到七个。变形虫状的核仁向核模逐渐移动,与线粒体及细胞质仅相隔一层极箔的核膜。双方可能通过核膜进行着某种“化学贸易”。核内巨大染色体与核膜紧密地接触,在其末端或侧面,靠近核膜处,有“染色体小泡”的出现与消失的现象,甚至还有些“染色体小泡”穿过核膜外移到靠近核膜的细胞质内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核质关系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些“核仁小泡”的DNA化学特性,应用孚尔根核酸反应得到了证实。并且讨论了这些核仁小泡的生理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野生型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第三龄幼虫唾腺细胞的恢复期(分泌颗粒合成期)。粗糙型内质网(RER)十分发达,高尔基复合体与线粒体共同组成的“高尔基区”,有时可见中心粒。研究结果表明分泌颗粒是由高尔基液泡浓缩而成。此时期,核内巨大染色体的带区和间带明显,并与核膜接触,核膜呈被浪状且有“核膜泡”出现。核仁呈不规则状,与核膜接触,同线粒体仅一核膜之隔,暗示着核质的密切关系与细胞内分泌颗粒合成活动相适应。 果蝇唾腺细胞的质膜内陷与内质网池接触,内质网与核外膜相连,也与高尔基液泡外膜相连。线粒体外膜与核外膜相连,又与内质网相接,暗示着线粒体来源于ER的可能性。同时证明这种唾腺细胞和其他细胞一样,也是一个真正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锯缘青蟹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卵母细胞的卵黄粒形成是通过多种胞器的共同作用完成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参与卵黄粒和脂滴形成的主要胞器,其演化方式复杂多样:高尔基液泡和胞溶酶体不同程度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粒还可直接在胞质中聚集形成,此外.微吞饮颗粒可参与卵黄合成表明部分卵黄物质也来源于卵母细胞之外.中文讨论了上述结构在卵黄发生中的变化特点和作用。还描述了卵黄粒内一种类似“微管”的微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小鼠卵孤雌激活及激活过程中细胞内游离Ca^2+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经8%乙醇或电刺激后在体外可孤雌发育至囊胚。利用Ca2+荧光探针fura-2测定人工激活小鼠卵过程中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乙醇和电刺激激活卵时均诱导胞质游离Ca2+浓度较大幅度升高;而未被激活的卵胞质Ca2+浓度维持稳定。表明胞质游离Ca2+浓度升高可能是卵激活的启动信号。在无Ca2+或用EGTA螯合细胞外Ca2+的条件下电刺激不能诱导卵内游离Ca2+升高,而乙醇却仍可引起卵内游离Ca2+较小幅度升高。这表明,电刺激必导的卵内游离Ca2+升高主要来源于细胞外Ca2+内流。乙醇则可诱发细胞内钙库Ca2+释放。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卵子发生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卵子发生过程中主要生物大分子的变化。从卵原细胞到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核酸逐渐分散,蛋白质大量沉积。尽管卵原细胞和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中,PAS和苏丹黑反应为阴性,但随着卵母细胞被滤泡细胞包围,这两种反应阳性物质在卵母细胞质中大量出现,似乎表明滤泡细胞可以向卵母细胞提供糖类和脂类或能构成糖类、脂类的物质。成熟卵子内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为此后的胚胎发育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卵子发生过程中主要生物大分子的变化。从卵原细胞到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核酸逐渐分散,蛋白质大量沉积。尽管卵原细胞和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中,PAS和苏丹黑反应为阴性,但随着卵母细胞被滤泡细胞包围,这两种反应阳性物质在卵母细胞质中大量出现,似乎表明滤泡细胞可以向卵母细胞提供糖类和脂类或能构成糖类,脂类的物质。  相似文献   

20.
银鲃卵子受精后,液泡溃解,内层辐射膜的内表面与原生质膜融合,形成受精膜.环孔片层趋于解体.线粒体吸收卵黄小球.形成板层体,参与卵黄的降解及蛋白质和脂类的转运.原核仁裂解成不规则致密团块,进入细胞质中,直接转变成蛋白质卵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