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党“三个代表”的政治方向,与“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辩证统一。二既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具有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党及其事业8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三个代表”政治方向与“两个务必”优良作风辩证运动的历史,既取得了辉煌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又历经挫折且留下了严重教训。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使二辩证统一的客观需要显得极为强烈而迫切。为促进“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四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阶段向全党同志发出的伟大号召,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三个务必”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实践要求。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论述为“三个务必”提供了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奠定了文化基因;从历史逻辑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奋斗不断胜利的经验总结;从实践逻辑看,是新“赶考”路上迎接风险挑战、破解党内外难题和顺利完成新中心任务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大”召开后,胡锦涛同志率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赴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两个务必”,意义重大。本文从不忘基本国情,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角度,阐述了牢记“两个务必”,当好“三个代表”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理论源泉上看,“三个务必”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价值立场是其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是其作风源泉,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是其动力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淀是其丰富的人文根脉;从历史根基上看,“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光辉历程赋予的高度的历史自觉、优良作风和历史主动;从价值意蕴上看,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纷繁复杂的国内形势下,牢记初心使命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根本动力,树立忧患意识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思想警示,发扬斗争精神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策略方法,“三个务必”对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号召。“三个务必”传承了“两个务必”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是走好赶考新征程的时代要求。“三个务必”内涵丰富,体现了新征程党的使命担当感、自我革命性、时不我待感等特质,在秉承初心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等方面对新征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了重要的时代思考。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成果。“两个第一要务”使这一成果更具操作性和时代气息,回应了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和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的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存在“三个形态”理论。深刻认识“两个第一要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结合点,是我们“两课”教师讲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理论渊源,讲授社会主义学说的三次飞跃;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形成过程,讲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次伟大构想;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讲授“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之异同。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国际和国内新的形势下提出的党建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是实践,我们必须从实践的高度深刻领会和理解“三个代表”,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传大纲领;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当前的理论学习中,深刻认识它们形成、提出的重大意义,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全面实现,无疑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及郭店简书《性自命出》等文的相关材料,可以将《中庸》“中”“和”之说解读为一种性情境界论。二、把《荀子》、《乐记》之“乐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龢)”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十六大上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判断自身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党进一步探索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解放后至今.中国共产党为抵御西方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作了坚持不懈的斗争。这场斗争的理论形态,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抵御“西化”“分化”的理论主要有两条,即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理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以此为界,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抵御“西化”“分化”的理论,主要是三个有利于原则和民主与法制原则。后者是在对三中全会以前理论的批判与扬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践证明,前者削弱了自身力量,后者不仅使我国未被“西化”“分化”,相反我国的综合国力变得更为强大。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一表述精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就是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足点来选择党的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也是党所领导的图书馆事业的基本指导思想,指明了中国图书馆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抓好三个重点第一 ,《讲话》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论述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于实践是形成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基础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而“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因此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中 ,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与进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二 ,在讲授辩证法部分时 ,要深刻领会和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中所倡导的创新精神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  相似文献   

16.
从回顾过去的角度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正视现实的角度来看,它是从更高的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和先进性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从展望未来的角度来看,它是解决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两个历史性课题的战略思考;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建方面的理论创新的角度来看,它提出了六个新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情节中包含两个世界性民间故事类型———“传假信”和“江流儿”。前者可以上溯到佛本生故事《六度集经.四姓害子》,后者更可以上溯至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萨尔贡王传说。从这个意义上看,《水浒传》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优秀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今天 ,我们组织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全体党员 ,以上党课的形式 ,共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目的在于以实际行动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82周年。最近 ,党中央发出了两个重要文件 :一是《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 ,二是《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省委也发文 ,号召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我们要进一步动员、组织、号召科技系统全体党员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 ,自觉把个人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我们高校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两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其关键是加强领导,进教师的头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进入了教师头脑,才能确保“三进”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必须充分发挥“两课”教育三个课堂的作用。第一课堂是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主阵地、主渠道;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发展,它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寓教于乐的特点;第三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必然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是学习和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环节,更是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宽广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