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其“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数句补正如下:1.《疏证》所引陆机《为顾思远妇作》及其相关论述,有三误。2.《疏证》谓“张华论韵,以为士衡多楚”可证陆机对于“楚辞”,不仅“猎其艳辞”,且“莞其鸿裁”,非是。因为二者,并无关系。3.对“大才”的含义作了具体发掘。4.择要著录历代文人对陆机其人的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3.
陆机与萧统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析萧统的文学批评原则与陆机的文论之间存在的明合暗契之处,表征出陆机的文学理论是萧统批评原则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萧统的《文选序》、《文选》的体目设立与选篇,皆显露出陆机的影响,其对陶渊明评论中的人格与文品相统一的论点同陆机的人格理想也有思想意蕴上的一致性。文章同时也指出了萧统与陆机文学理论的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4.
陆机《文赋》研究在《文选》钱氏学中占重要位置,特别精彩处有四:一、揭文胆;二、辨“警策”与“警句”;三、释工拙相参;四、证灵感。对李善注肯定少否定多,且有嘲讽口吻。《管锥编》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是粉碎“四人帮”后文化界的第一声春雷,在中国学术史上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5.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6.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7.
张华是西晋时期众所推崇的文坛领袖,然而这样一位有着重要地位与影响的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却生前显赫,身后寂寞。张华博学多识,奖掖后进,对太康诗风的形成功不可没。其诗风清丽靡墁,兴托多奇,尤以《情诗》、《杂诗》为代表,“重情尚文”与文辞华美是其特色,对当时和后来的诗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论张华褒少贬多,这与钟嵘《诗品》对张华评语的影响不可分割。其实长期以来世人都误解了钟嵘也误解了张华,我们结合张华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张华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以期对张华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钟嵘认为曹丕作品源出李陵,与王粲的体制相似,《诗品》把曹丕作品分为“鄙直如偶语”与“美赡可玩”两类,前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对乐府民歌的继承;后者“美赡可玩’’之处,即遣词造句方面清丽自然,音调用韵方面细腻和谐,辞意韵味方面委曲婉转。  相似文献   

9.
古直《钟记室诗品笺》是《诗品》最早的几种全注本之一,至今尚被誉为“考订”最善”的作。本即对该书的成就与不足作出综合综述。其中特别指出了此书在献考订方面的得和失。从中可见,“考订“最善”之举,也不是那么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引刘敬叔《异苑》之“谢玄亡”,自近代以来,海内外学都作了探讨,或疑为谢安亡,或疑为谢Huan亡,皆不当。从《晋书》谢玄《疾笃疏》中可证而亡  相似文献   

11.
叶长青《钟嵘诗品集释》1933年由华通书局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集注性质的《诗品》注本。本概述了该书各部分内容,并对其有中代表性的是非正误作了举证。特别指出:该书的自按,有的于后人研究《诗品》富于启示意义;有的廖误则其不良影响亦大。读须仔细分辨。  相似文献   

12.
体是《诗品》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以体论诗是锺嵘诗歌批评的重要特点。它集中反映了文体论是六朝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个热点。但同时应该看到,与前人的谈论相比,锺嵘的体论表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就对象言,他只论诗体且是五言诗体;从内容上看,他主要从明确体制规范和辨析体貌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行文逻辑说,《诗品》序文重在明体制,正文重在辨体貌。剖析锺嵘的体论,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品》一书的理论体系,又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六朝文体论的实况。  相似文献   

13.
钟嵘《诗品》对陆机诗歌进行了总体评价,但如何理解钟嵘对陆机诗的评语,目前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我们结合陆机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陆机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陆机广泛吸收前代文学精粹,博学多才,开启了西晋绮靡文风。其诗歌受曹植影响较大。陆机诗结构上遵循五言诗的写作要求,内容上重藻饰,词彩华美,感情表达曲折迂回。  相似文献   

14.
本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视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陆机《文赋》研究在《文选》钱氏学中占重要位置,特别精彩处有四:一、揭文胆;二、辨“警策”与“警句”;三、释工拙相参;四、证灵感。对李善注肯定少否定多,且有嘲讽口吻。《管锥编》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是粉碎“四人帮”后文化界的第一声春雷,在中国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影响难以估量;不可“臆说”。  相似文献   

16.
"太康之英"陆机的《辩亡论》与《五等论》在西晋论坛占据重要地位,代表了西晋文风发展的新倾向,表现出对绮丽华赡、藻饰雅化的自觉追求,正体现了其在《文赋》中提出的"论精微而朗畅"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7.
《玉篇》部首系统承《说文》而有改易:《说文》“据形系联”;《玉篇》“以义类聚”。《玉篇》对《说文》540部进行删并、增补:删并11部,增补13部。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陆机条中有“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一句,“尚规矩”主要着眼于陆机五言诗在继承诗歌“风雅”之旨方面有诗人本身的儒学修养和时代风尚等因素的推动;“不贵绮错”的根本原因在于诗人崇尚的诗学标准是“缘情而绮靡”,对诗歌创作的要求在于“会意尚巧”、“遣言贵妍”;“有伤直致之奇”的评价源于钟嵘认为陆机的拟古之作过于拘泥古诗的情绪,而非由己出,兴、比不尽自然,加之语句华丽略过逞才雕饰,妨碍了诗作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9.
陈延杰《诗品注》于1927年由开明书局出版以后,即受到同行学的严厉批评。1961年,作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修订,由人民学出版社重排印行。以后,又不断重版。但它仍是一本错误颇多,很不规范的作。似人民学出版社这样的代表国家水准的出版单位,若再不断印行这样的作也就不合“改革开放”的时宜了。因此,人版《诗品注》应当重作。新版《诗品注》的主要问题有三:第一是注释的讹误疏漏;第二是献片引的不合规范;第三是字校勘的疏失。新的《诗品注》本,应当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20.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年,已成八卷之本。但至康熙四十三年阎氏去世时,《疏证》并未最终成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