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策略的适应性工作流资源动态分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工作流执行系统的适应性需求 ,提出了资源动态分配管理模块体系结构 ,修改和补充了 HP公司的工作流资源管理技术 .在需求策略、资格策略和替换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了优先策略和情景策略 ,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 ;利用重写技术和各种策略直接把需求转化为对应的 SQL查询语句 ,简单实用 .结合具体的实例介绍了基于策略匹配和需求重写的资源动态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2.
P2P应用的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P(Peer-to-Peer)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针对P2P技术的应用特点,对Peer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属性进行了描述.建立了P2P应用的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了“一个核心、三个层次、四个接口”的体系结构,通过四个接口为P2P应用提供所需的安全服务,并对安全体系结构的层次关系进行了描述.该体系结构的建立能为P2P应用提供一个通用平台,通过该通用平台,实现对P2P应用系统中各类对象的统一描述,对用户进行鉴别,实现对各类对象的统一权限与授权管理,提供所需的安全服务,从而建立有序、可信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的计算,以任务划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异构可重构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化描述方法,给出了基于异构计算任务和异构可重构体系结构相结合的异构可重构两种任务划分方法:节点内部可重组及网络可重建的任务划分及算法,最后验证了其任务划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模块化机器人的高效控制与对接,在基于有向图的图论拓扑描述和连接矩阵的数学拓扑描述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重构机器人模块拓扑描述综合矩阵,它能准确的表达了机器人模块的连接方式和转角状态信息;利用综合矩阵可以找到构型的根节点,并以根节点为起点利用DFS(Depth-First-Search)得到初始构型与目标构型新的综合矩阵.并对两矩阵进行对比进而得出同构部分与重构部分.按照重构策略仅对重构部分进行重构得到目标构型.减少了参与重构的模块的数量并提高了重构效率,最后利用webots软件对模块化机器人进行仿真来验证重构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函数式语言中引入约束类型和优化规则定义机制,并将扩展的函数式语言与代数规约说明语言相结合,支持从规约到程序的设计,并提高编程的效率及灵活性.混合语言系统将代数规约转换为合流的重写系统,将函数定义、计算约束和优化规则视为重写规则,基于重写模型,以平行最外方法辅以必要归约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可重构多智能体系统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构建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可重构多智能体系统实验平台的方法.在详细分析了可重构系统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中任务分解理论、多智能体基于对策论的协调理论,给出了构建实验平台的实现策略,包括整个可重构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单智能体结构设计.最后,采用开放式智能体结构技术实现了系统多智能体的组织协调.  相似文献   

7.
将XML技术应用到类规约描述和重用中,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类规约重用方法.使用XML描述可重用的类规约,设计类规约重用的一般流程以及需要遵守的准则,然后在类规约库中查找符合需求的类规约进行重用.实践证明,重用XML描述的类规约可以使软件分析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面向对象程序的系统中,如何有效地实现程序的测试和维护是软件工程研究所关注的和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结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重写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程序重写技术的基本思想及其框架结构,该模型在借鉴了抽象的重写系统和重写逻辑的基础上,构造了面向对象程序的重写理论,并定义了重写系统的模型.在该模型中,通过研究并定义对象行为的三种状态(即初态,中态,终态)变换,结合实际可能使用的重写规则,可将对程序行为的描述重写成所包含对象状态变换的描述,进而实现用对象运行状态的范式形式来描述程序行为的目的.在严格地定义了相关概念后,给出了该模型的语义解释及其在程序测试和维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支持动态重构的制造系统可通过组元升级、组态调整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功能,针对制造系统混流生产、快速重构的特点,其逻辑控制器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构Petri网的制造系统逻辑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制造系统的加工控制需求建立逻辑控制器形式化模型;其次,根据系统重构方式给出网重写规则;最后,逻辑控制器根据重写规则动态重构自身结构以适应新的生产需求.制造系统的变化通过重写规则可快速、自动重构成新的系统逻辑控制器并且其行为特性是可判定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该逻辑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智能制造模式要求制造系统能够快速动态重构以及时响应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客户化、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本文从生产制造流程出发,针对不同输入输出函数下非托肯守恒复杂制造系统一般PN模型,在网重写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修正网重写系统。修正网重写系统依据产品制造流程聚类对规则类库中重构单元子类进行系统的模块化封装,并制定相应的重构区域边界耦合约束与内部结构使能规则。构建的修正网重写系统重构单元类库具有行为特性继承的特点,保证局部区域重构后制造系统的活性、有界性及可逆性,根据制造系统修正网重写系统重写规则与重构步序可实现制造系统自主快速的动态重构。仿真结果与应用实例验证了修正网重写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软件重构的自动检测是目前软件重构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多重软件重构的自动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在不同软件版本的不同位置上实施的多重重构操作,但是对发生在不同软件版本的相同位置上的多重重构操作则无能为力.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在函数级别,利用函数调用图,实现基于多版本的多重软件重构的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检测出在不同软件版本中的同一个函数上发生的“函数抽取”和“函数重命名”多重重构操作.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面向Java多线程机制的软件重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Java语言中Thread和Executor两种线程机制在线程管理模式、代码编写量和性能上的不同,提出了一种面向Java多线程机制的软件自动重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Thread和Executor之间的自动重构转换,进而帮助程序员选择更适合的线程机制.在Eclipse JDT环境下实现了从Thread到Executor的自动重构工具Rethreader.在实验中,使用Rethreader对JGF基准测试程序套件中的Series、Crypt、Lufact、Sparsematmult和Montecarlo等基准程序进行了重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Rethreader可以在小于1 s的短时间内实现从Thread到Executor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软件体系结构的使用是提高软件质量、减少软件开销和促进软件生产率提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也开始超出传统的对软件设计阶段的支持,并逐步扩展到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首先阐述了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然后利用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最后总结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在实际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源代码重构技术来源于软件开发中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一种更系统化的基于本体技术的源代码重构方法.通过使用本体来组织已有的基于经验的源代码重构知识,并使用网络本体描述语言(OWL)进行描述,进而建立源代码重构知识库.这就使得重构知识以一种更系统化的方式被保存下来,不仅是形式的,而且是可复用的,易于在开发人员之间共享源代码重构知识.该方法为源代码重构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可以为源代码重构工具的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分析设计过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软件体系结构技术,将软件分析设计过程细分为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系统设计3个阶段,并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分析设计过程(SADPBA)模型,该模型是一种采用迭代增量方法将功能设计空间映射到结构设计空间,再由结构设计空间映射到系统设计空间的过程.应用函数理论对模型进行了严格的数学定义和形式化描述,确保设计结果满足完备性、一致性和正确可追踪要求.在扩展设计空间建立了需求规范与体系结构、系统设计间的可追踪机制,并建立了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环境模型.与传统软件分析设计过程相比,SADPBA模型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原则,解决了软件系统从需求到实现的平缓过渡问题,提高了软件分析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用例驱动的软件体系结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件体系结构是有效实现大粒度软件复用的重要方法,但如何具体实现软件体系结构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文中在分析用例和软件体系结构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例驱动、迭代增量方式,构建软件体系结构的方法及其模型.同时,分析增量迭代的过程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软件体系结构一致性仿真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软件体系结构的一致性进行讨论,给出软件体系结构一致性定义和软件体系结构一致性仿真测试方法,并通过三层Client/Server结构中组件事务特征一致性测试说明上述方法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软件体现结构与其约束的不一致性,并具有线性时间·  相似文献   

18.
软件结构级上的需求变化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处理需求变化,提出一种基于软件结构引入技术的变化处理机制(Variant Handing Based on Software Architecture Introduction,VHBSAI)和它的4个具体的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实施步骤(需求变化的分析和识别,变化对象的转化,软件结构的引入,软件结构的调整),以达到对其他变化处理技术进行指导,以及以模块上的操作手段,有效地进行软件系统维护,VHBSAI为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开发效益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最后以成功的实例验证说明了VHBSAI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综合软件体系结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实现软件系统的自适应,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方法,即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方法(SASA)。该方法利用基于质量属性场景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方法来获得适应性变化的原因和时机,通过质量属性驱动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决定适应性变化的内容,使用支持变化性描述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记录上述信息,借助于支持运行时刻软件体系结构的中间件在运行时刻实施指定的适应性变化,以达到面向质量属性的软件自适应目标。该方法通过J2EE平台的一个应用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基于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架构存在因需求质量导致漏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根本原因分析的软件测试技术架构,对基于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架构进行了优化和补充。利用该测试技术架构指导测试用例的设计和实现,可对软件缺陷进行划分,查找缺陷产生的原因和源头,从而对缺陷进行完整修复,克服由于软件需求自身的问题而导致的漏测现象,提高了发现软件缺陷的手段,保证了软件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测试技术架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