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鸡西盆地白垩纪不同时期砾石统计结果显示: 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岩和花岗岩, 与盆地周缘露头前中生代基底主要岩性相吻合; 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砾石成分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增多, 出现石英砂岩和少量泥岩, 砾石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下白垩统。 6个统计点的砾石主要为次棱角状到圆状, 长短轴之比集中在1~2, 粒径以小砾为主, 粒径长度符合正态分布; 沉积环境判别函数显示砾石主要属于河流(三角洲)成因。研究表明城子河组沉积时期, 盆地西部的张广才岭和盆地内的古隆起为盆地提供物源, 城子河组到穆棱组的沉积过程是一个水体不断扩大的过程; 穆棱组沉积中晚期, 盆地西部成为盆地主要物源区。晚白垩开始, 在强烈的逆冲作用下, 盆地及周缘发生区域抬升, 抬升区遭受强烈剥蚀, 为盆地提供物源, 低洼处沉积猴石沟组。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1):109-114
通过对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萨热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区泥岩样品中微量元素硼、锶、钡及K2O含量测试.在古盐度计算中结合Walker相当硼判定法、Walker计算公式及锶钡比值法对其进行定量—半定量地分析,得出矿区古盐度特征.研究统计古盐度值介于0.37%~3.16%,沉积环境以半咸水为主,淡水—微咸水沉积次之,个别样品为咸水沉积;古盐度变化明显,其中古盐度值最高的是中侏罗统塔尔尕组(J_2t),其次是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J_3K),古盐度最低的是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_1kz~(2-1)).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之一取决于沉积物中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特征,因此古盐度的恢复对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沉积环境的判定提供了沉积水体性质方面的依据,根据本文分析得出古盐度相对较高的半咸水沉积环境更有利于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二连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多年铀矿勘查工作,在二连盆地中-新生代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腾格尔组、赛汉组,上白垩统二连组、古近系脑木根组和伊尔丁曼哈组等多个层位中发现铀矿化。区内盆地中-新生代盖层经历了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盆地演化过程。受坳陷作用的影响,盆地内腾格尔组盆缘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和深湖相,且埋深较大,不利于与铀成矿作用有关的氧化作用的进行;赛汉组为坳陷阶段初期的河流相沉积,古气候为潮湿环境,还原剂含量丰富,沉积后期古气候转变为干旱-半干旱环境,利于氧化作用进行;二连组、脑木根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地层总体呈红色,并含有蒸发盐类矿物,还原能力不足。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关系的分析,确定了下白垩统赛汉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并对其它找矿目的层铀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赤峰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和孢粉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峰盆地是一个晚侏罗世晚期发展起来的陆相断陷盆地,主成盆期为早白垩世。盆地内沉积盖层包括了上侏罗统兴安岭群、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以及孙家湾组。作者首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赤峰盆地早白垩世岩石地层层序及孢粉化石组合序列,并对各地层单元的区域对比关系和地质时代归属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6.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分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北山盆地群侏罗系与下白垩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结果表明:北山盆地群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构造及古气候条件的影响,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属两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沉积阶段;由于阿尔金断裂在侏罗纪时对北山地区南部影响较大,导致侏罗纪沉积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部盆地断陷更为强烈.出现了较深湖相沉积,北部盆地断陷强度相对较弱,只出现滨浅湖沉积;早白垩世阿尔金断裂对本区影响不大,其沉积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及样品测试数据分析,对拉布达林盆地下白垩统上库力组一段(K1S1)进行地层划分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将该段岩层进一步划分为上、中、下3套岩层组合,岩层产状平缓,分布稳定,在盆地中心部位埋深大,保存好.测试数据表明:下部岩层中的暗色细碎屑岩、油页岩和泥灰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达到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演化程度为未成熟~低成熟,显示出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拉布达林盆地下白垩统上库力组一段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陕西山阳盆地上白垩统-古新统界限地层——山阳组和鹃岭组地层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地层中化石特征的研究表明:山阳盆地的上白垩统和古新统构成完整的沉积旋回;古气候以干热为主,且在晚白垩世晚期干热程度尤为严重,这种干热的气候很可能对恐龙在白垩纪末的绝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某探井全井段泥岩样品的热解分析资料和4个岩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存在3套潜在烃源岩,即赛汉塔拉组(K1bs)泥岩、腾格尔组二段(K1bt2)泥岩和腾格尔组一段(K1...  相似文献   

10.
二连盆地盖层条件与油气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二连盆地盖层封盖条件 ,寻找有利的储盖组合发育对二连盆地的油气勘探意义重大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 ,在其构造和沉积演化过程中 ,形成了众多的彼此分割、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 ,每个湖盆都有各自独立的沉积体系 ,接受了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一套粗 -细 -粗完整的正旋回沉积 ,暗色泥岩较为发育 ,以腾格尔组和阿尔善组最为发育 ,是 2套主力烃源层 ,同时 ,在与构造和储层相配置的有利区 ,又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 .  相似文献   

11.
江西南部版石盆地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江西南部三南-寻乌火山岩带版石盆地原鸡笼嶂组凝灰岩和原版石组流纹岩开展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42.5±1.3)Ma,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1.4±1.3)Ma.根据新的国际地层表,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的界线划在(145.5...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白垩系年代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0):4705-4708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分布广,沉积厚度大,地层发育齐全。以三大生物群中最具时代意义的重要化石为出发点,结合近年来盆地内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同位素地层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学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对确定松辽盆地沉积盖层的地质时代的归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大盛 -马站盆地的成因类型 ,重点调查了盆地内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及盆地沉积中心迁移的规律 .盆地内同生构造显示盆地边缘主干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特点 .盆地内生物化石及火山岩年代学特征表明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 .盆地性质为左旋走滑拉分盆地 ,说明郯庐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发生过左旋走滑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西藏革吉县赛利普地区测制了多条捷嘎组剖面,详细描述了阿母弄勒捷嘎组剖面,首次将区内捷嘎组细分为两个岩性段,讨论了捷嘎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横向变化规律.在捷嘎组内建立了一个圆笠虫生物组合带和一个腹足类生物组合带,确定捷嘎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特晚期至阿尔布期.认为赛利普地区捷嘎组从早到晚空间上由北向南火山活动趋于强烈,出现了偶发火山碳酸盐台地→间歇火山碳酸盐台地→火山爆发-溢流相的空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南江地区灯影组三段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江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东北缘,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杨坝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粉-微晶、泥微晶白云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局部可见角砾状泥微晶白云岩;上部以硅化细-粉晶白云岩、硅化叠层藻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角砾状粉微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岩层中主要发育纹层状、条带状、藻叠层及缝合线构造;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泻湖、浅水碳酸盐砂滩、潮坪三种亚相的沉积。总体上为一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6.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具有极高的综合研究价值,而杨庄组在该剖面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杨庄组在整个中、新元古界剖面中厚度不大,但其岩石类型多样且成因特殊。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沉积凝灰岩、硅质岩和石英砂岩。碳酸盐岩以内碎屑白云岩、燧石白云岩和含砂白云岩为主。沉积凝灰岩主要为中远源的火山灰与碳酸盐灰泥混合而成,含石英团块,显斑点构造。硅质岩包括燧石和沉积石英岩,呈薄层状产出,沉积石英岩具鲕状、砾状结构。石英砂岩呈薄层出现在杨庄组上部,具双众数结构。上述岩石特征表明,研究区在中元古代蓟县纪早期的杨庄期为浅海 潮坪碳酸盐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受中远源火山物质和风携碎屑的强烈影响。杨庄期火山活动可能提供华北地区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和构造 沉积演化研究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7.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s and volcaniclastic sedi-mentary conglomerates of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c- cur as wedge-shaped Neoproterozoic strata in the Yiyang region, Hunan Province. They overlie with a high-angle unconformity the Lengjiaxi Group of the Upper Meso- proterozoic Eonothem. The wedge-shaped Neoproterozoic strata of the continental clastic rocks and the Mesopro-terozoic deep marine flysch turbidites of the Lengjiaxi Group represent two distinct stages of basin-tectonic evo-…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 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四川峨眉山地区白垩系物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川峨眉山地区白垩系夹关组、灌口组进行野外剖面研究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峨眉山地区白垩系沉积时期的主要物源区。研究发现:岩石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反映出近源沉积的特征;碎屑成分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含有较多中酸性岩浆岩的源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物源区是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的大陆岛弧构造背景。结合前人对四川盆地白垩纪古地形特征的研究成果,认为夹关组和灌口组沉积时期峨眉山地区的主要物源区为龙门山构造带。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组合、古流向的研究结果显示,物源为盆地北面阴山古陆中元古界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的早期盖层,以及古元古界和太古字变质岩组成的结晶基底.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混合区(切割弧)和火山物质成分.这些结果揭示了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缝合过程的拉张-挤压旋回,由此形成具有明显旋回性的物源供给.在此过程中,每一演化阶段中所形成的超长期旋回的早期阶段,都对应着相对构造活跃时期和强物源供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