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温度对钛合金膜电阻及其电化学腐蚀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钛合金的电流响应曲线和Tafel曲线。测得钛合金在H2SO4溶液中的钝化膜电阻和电化学腐蚀速率结果表明,稳定钛合金钝化膜只能在较低温度下形成,温度越高,钝化膜越不稳定,自腐蚀电位越低,自腐蚀电流越大,电化学腐蚀速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报导了过氧化氢-LP-1复合型钝化剂在火电厂新建125MW机组锅炉酸洗中的应用工艺和结果,并讨论了部分组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工艺完全能满足现代大型锅炉化学清洗中的钝化要求,生成的钝化膜致密、耐蚀性能良好,实现了钝化液的无毒排放。  相似文献   

3.
对用表面复合钝化处理的20g碳钢代替1Cr18Ni9Ti不锈钢制造生产甲醛的氧化反应器(废热锅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铝酸盐和磷酸盐等对碳钢表面进行复合钝化处理,形成含Mo、P的复合钝化膜,使碳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经此复合钝化处理的碳锅可用来代替不锈钢,制造甲醛氧化反应器废热锅炉。此废热锅炉已在湘潭合成化工厂得到实际应用,其使用寿命已超过该厂原不锈钢废热锅炉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用X光电子能谱(XPS)、先致发光(PL)和俄歇电子能量谱(AES)研究P_2S_5/NH_4OH对n型GaAs(100)晶面的钝化作用.测试结果表明,钝化后在砷化镓(100)面上的自然氧化物已被除去,表面形成了一层性质稳定的硫原子层.硫原子与砷、镓原子分别有效地成键,阻止了砷化镓表面氧化物的组成,并消除了表面存在的悬挂键,从而大大优化了GaAs(100)面的特性.PL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钝化后GaAs表面复合速度下降,表面态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器件的表面钝化是器件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必需.然而器件衬底和表面氧化膜之间常因热学性质不匹配而产生较大的应力,如高温氧化后的硅片中的张应力[1].由于Si-SiO2界面的应力增加了结构内部的缺陷,使器件的电流增益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一、概况某冶炼厂地处沿海地区,海洋大气环境中相对湿度大,大气中含有海盐粒子,沉降在金属表面上的海盐粒子或者表面上原有的具有很强吸湿性的盐分子与金属腐蚀物,会溶与水膜中形成强腐蚀介子;而且海盐离子为氯化物,渗透性很强,可以渗透进钝化膜,腐蚀底材,即使不锈钢也会因而产生点蚀。又由于  相似文献   

7.
GaAs的等离子体氧化在国内外已有报道.该薄膜的表面态密度约为1011/cm2·eV量级,击穿场强大于106V/cm.可用于MOSFET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的钝化膜,选择性(锌)扩散的掩蔽膜[6,7].本文报道GaAs上等离子体阳极氧化(OPA)膜的红外吸收光谱以及该氧化膜在一定波段内对GaAs衬底的增透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不连续锡膜上覆盖铝膜的光学性质.发现覆盖铝对不连续锡膜的光学性质影响很大,增强了可见光区的光谱选择吸收和红外反射率.不连续锡膜的填隙因子对这种膜系的光学性质影响较大.应用所建立的结构模型和Maxwell-Garnett理论,计算了这种双层结构膜的反射曲线,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这种膜系具有各种美丽的反射色,有可能作为新型的建筑、灯具、室内等装饰用的镜面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乳液体系中,选择蜜胺甲醛、尿醛、聚脲、聚氨基甲酸醣四种壁材。以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辣索同系物——N-香草基壬酰胺微胶囊.电镜与红外光谱显示了微胶囊的形成,以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和比表面分析探索了微胶囊的表面性质。根据微胶囊的外观和囊壁结晶状态,囊壁可分为有规则结晶状态的无孔膜和无明显结晶峰的有孔膜两类,其表面碳原子的化学位移类似碳单质sp^3杂化态的构型。是导致各类壁材出现不同程度结晶区的重要原因,微胶囊颗粒间无明显孔分布、符合紧密堆积方式和Langumire解析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讨论了多入射角椭偏法同时测量衬底光学常数和膜参数时结果的唯一性跟各未知参数间相关性的关系,从而提出了选择合适入射角的一般原则.计算了不同入射角下硅-二氧化硅体系和不锈钢钝化膜体系的椭偏参数△、(?)对n_2、k_2、n_f、、d和人射角(?)_0的一阶导数,考查了各未知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后给出了用随机单纯形法对这两个体系进行拟合计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活性稀释剂对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不同的活性稀释剂配制可UV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研究了活性稀释剂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度对PUA的粘度和其固化膜的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钛合金是航天制造业中的重要材料,具有弹性模量小、导热系数小、回弹大、相对切削加工性很差等特点。在钛合金切削加工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如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等,都是以切屑形成过程为基础的。本文根据钛合金车削试验,改变切削参数,通过测量各种切削条件下得到的切屑的几何尺寸,计算变形系数,研究了切削速度vc、进给量f等因素对切削变形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微弧脉冲离子表面改性技术与高能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具有阻燃特性的TiZrNiCuBe非晶结构改性层和具有隔热特性的YSZ隔热一体化复合功能涂层.研究了该复合功能涂层的阻燃特性、隔热能力、结合强度等关键性能,重点研究了该复合功能涂层对钛合金基体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高温拉伸持久性能、高温拉伸蠕变性能及高周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弧脉冲离子表面改性技术与高能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TiZrNiCuBe阻燃和YSZ隔热复合功能涂层,与钛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达到37.6 MPa;在750 ℃仍然具有显著的阻燃效果,而未涂敷阻燃隔热复合功能涂层的钛合金在350 ℃就发生“钛火”燃烧现象;600 ℃时的隔热温度达到70 ℃,能满足无人机尾喷管使用要求.TA32钛合金沉积阻燃改性层后,与TA32钛合金相比,室温抗拉强度下降2.7%,550 ℃高温抗拉强度提高0.9%,550 ℃/350 MPa高温拉伸持久寿命下降8.5%,550 ℃/300 MPa高温拉伸蠕变伸长量提高2.5%,高周疲劳寿命下降25%;TA32钛合金沉积阻燃改性层再喷涂隔热涂层制备的阻燃隔热复合功能涂层后,与TA32钛合金相比,室温抗拉强度下降12.9%,550 ℃高温抗拉强度下降12.7%,550 ℃/350 MPa高温拉伸持久寿命下降39.7%,550 ℃/300 MPa高温拉伸蠕变伸长量提高32%,高周疲劳寿命下降24%.因此,采用微弧脉冲离子表面改性技术与高能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TiZrNiCuB阻燃和YSZ隔热复合功能涂层,对于TA32钛合金基体的室温和550 ℃的抗拉强度影响不大,但对高温拉伸持久、高温拉伸蠕变和高周疲劳性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降低了钛合金基体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腐殖酸以及腐殖酸和TiO_2混合液的膜污染性质变化.试验采用超滤杯终端过滤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腐殖酸对膜的污染程度逐渐减轻.至光催化反应进行60 min时,虽然TOC去除率为70%,但腐殖酸已不再对膜产生污染,表明降解中间产物不会导致膜污染.同时,腐殖酸和TiO_2混合液的膜污染现象也消失,表明TiO_2表面性质已经恢复.可见,腐殖酸经过光催化降解后可以降低其膜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5.
西瓜“三膜一苫”覆盖栽培技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翔朱洪勋邢天民西瓜“三膜一苫”栽培技术是针对西瓜的生理特点,以地膜、天膜+草苫+护膜覆盖,与其他保护地栽培技术综合配套,形成“一拱双行,三角定植,三膜一苫覆盖,交叉整蔓,人工授粉,乙稀利催熟”的一整套早熟...  相似文献   

16.
TC21钛合金是在现代工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高端新材料。重视该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对促进钛合金材料加工工艺的提升和改进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简单概述了TC21钛合金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研究热处理对TC21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种热处理对TC21钛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推进均匀、牢固和高活性TiO2光催化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从固体表面化学、固相扩散以及烧结反应3个方面综述了载体性质对TiO2膜催化活性和牢固度影响的研究,即TiO2在载体表面的吸附和键合作用、载体元素在TiO2膜内的扩散渗透作用以及烧结过程中载体性质对TiO2晶粒和晶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包裹α—淀粉酶微胶囊的制备及释放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液中干燥法,以乙基纤维素为膜材,研究了一淀粉酶的包裹和促进淀粉水解的释放性质.在实验室条件下,为生化产品的合成和转化,为酶的保护和固定化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普物中对电偶极辐射场形成的论述,是遇极子正负电荷的运动由库仑场演变而成辐射场的,这种论述无法解释库伦场和辐射场的不同性质。本文从电偶极子中电场的变化即位移电流出发阐述了辐射场的形成,能较好地解释辐射场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对自行研制的火电厂锅炉酸洗用的H2O2-LP-1新型复合型钝化剂,从电化学的角度探讨了可行性,结果表明,复合型钝化剂的钝化效果可与NaNO2相媲美,而且可实现钝化液的无污染排放,这与作者所做的工业试验及实验室挂片试验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