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犹太小说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辛格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代表作家。文章从小说主题及小说中的文化超越等角度对辛格小说进行剖析,发掘出美国犹太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流散性、顺从性与反叛性以及对人类命运思考和探索中的虚妄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美国犹太小说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辛格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代表作家.文章从小说主题及小说中的文化超越等角度对辛格小说进行剖析,发掘出美国犹太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流散性、顺从性与反叛性以及对人类命运思考和探索中的虚妄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犹太移民文化的发展。美国犹太移民身份演变遵从的“固守-背弃”的文化模式有了新发展;“第三代利益原则”的代言人马库斯·L·汉森提出了第三代回归模式理论,指出第三代犹太作家呈现出重又回归民族身份及文化传统的趋向①。而事实上,许多第三代犹太作家的确开始高度关注其犹太身份。菲利普·罗斯虽是第二代犹太作家。但是其创作紧跟时代变化,其晚期创作的主题十分契合汉森的回归理论,呈现出对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的回归趋向。《遗产》②作为其晚期作品之一,通过比较主人公罗斯对一系列象征物的态度变化,揭示了他从物质到精神逐渐深入地回归犹太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美国犹太裔作家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回忆》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其同情重点是二战中受害最深的犹太民族,本文把这同情归纳为“犹太同情”。因为重视了“犹太命运”的展示和“犹太精神”的挖掘,作家将民族自怜植根于民族自信之上,“犹太同情”便有了深沉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秋玲 《科技信息》2011,(36):199-200
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学术检索平台),对国内1979年-2011年期间国内美国犹太文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国内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对国内美国犹太文学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地区分布、作者分布、主题分布等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为美国犹太文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的犹太社区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犹太社区.1933年创立的哈尔滨犹太医院在哈埠医务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哈尔滨犹太社区医药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存在为依托,是哈尔滨犹太社区领袖们不断的倡导、无数犹太移民共同努力和诸多社会因素积聚释放的最终结果.犹太民族的团结、互助和奉献精神是其建立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犹太文化资源是西方20世纪荒诞文学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因。自我本体的变异既是荒诞文学致力表现的基本主题,更是犹太人具有恒定性的民族体验,而犹太观念与经验的分裂所造成的“犹太玩笑”,无疑成为犹太裔作家生发和膨胀荒诞意识的文化酵母。西方世界的犹太人作为外来异体生存在隔绝式的对立关系中,这从文化深层表述了西方人类无以沟通的窘境。犹太民族的文化难题与20世纪西方世界的普遍困境相契合,犹太裔作家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形而上运用中,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世界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8.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当代美国杰出的犹太裔作家,他的犹太性特别展现在他对犹太文化传统和犹太传统道德的强调和弘扬上.他的"超级短篇小说"<魔桶>通过里奥对犹太博爱,自律的道德信条的执着追求,以及斯坦拉背 弃犹太教规而后又回归犹太传统信仰的心路历程,再次审视了犹太道德传统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犹太性是指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性和民族特质,它强调犹太文化的传统意义和价值,在小说<赫索格>中通过生活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生存体验,表现为边缘感、异化感、寻根性和寻本性.其核心--回归犹太传统文化,坚守生命成就了<赫索格>一书的犹太文化品格.这也说明,洞悉犹太性是了解<赫索格>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多克托罗以其激进的思想和特殊的犹太身份书写了一部真实的美国历史,在历史与虚构间勾勒出社会的本质和人类的真实生存空间,唤醒了被假象迷惑的人民的历史感和道德感.  相似文献   

11.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深刻地影响了二战以后的美国文学。从索尔·贝娄几部小说中所呈现的"犹太性"可以看出贝娄不同时期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从早期小说中犹太性的表层局部地呈现到中期隐蔽性地渗透,再到晚期纵横开阖地深刻呈现,对"犹太性"的剖析为透彻地理解贝娄及其小说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犹太家庭塞莫尔·利沃夫家族几代人在美国的生活状况,以小见大地折射了二十世纪犹太人与美国主流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艰辛.通过刻画美国身份失效后经受精神磨难和心灵割礼的“瑞典佬”,罗斯表达了重获犹太身份,回归犹太传统的内心欲求和希冀以及对犹太民族命运及走向的关切.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认为犹太文化即自我禁锢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冲突会带给文本创作以独特的效用。一方面,犹太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实文本将人心灵深处的追求与传统文化利益的严酷限制进行对立,反映出犹太社会群体神秘莫测的心理性格;另一方面,犹太文学文本中采用的压抑且具负罪意识的"自我"解构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深化,形成该背景下对立"自我"的文本理论结构,从而在文学审美和创作领域独辟蹊径,形成当代犹太作家的文本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刘晨 《世界知识》2014,(19):64-66
<正>1938年纳粹德国掀起反犹浪潮后,大量欧洲犹太难民外逃。当时,一些国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安置犹太难民计划,然而,重庆国民政府在中国西南边区划定犹太难民安置区的计划却鲜为人知。孙科提议设"犹太区"安置难民1938年"水晶之夜"反犹狂潮(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疯狂袭击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给犹太  相似文献   

15.
王新春  乔多 《科技信息》2012,(33):477-I0005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一位个性独特、创作风格迥异于其他移居美国的犹太作家。本文从《肖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入手,进而探究男性色彩背后所隐匿的女性的命运,透过这部作品考察一下犹太传统文化对辛格创作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两部长篇小说,归纳出她的"反偶像崇拜"的主题。这个主题既是对犹太传统的回归,又是对历史及传说中"反偶像崇拜"的深化。她意在唤起犹太人的注意:偶像崇拜是注定要遭受惩罚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作家贝娄虽从不承认自己是"犹裔美国作家",但这并不妨碍其创作的犹太性,《洪堡的礼物》颇为典型。小说深刻地揭露了犹裔美国作家的身份焦虑以及对美好"家园"的渴望。犹太人"负罪—受难—救赎"的生命历程构成了小说的内在结构,以灵魂不朽解脱死亡重负的核心观念被设定为小说的旨归。在同犹太思想的呼应中,不仅突出了犹太性,更赋予了小说感慨沉郁、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蕴和深厚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犹太文化的两本经典巨著《圣经》和《犹太律法》为基础 , 着重论述犹太人的信仰、犹太人对智慧和教育的尊崇、犹太人注重经典与思辩结合 的教育方式、犹太人的文学音乐造诣及素养、犹太人的法律意识、犹太人的家庭和 社区意识、犹太人的经商意识七大传统文化特色对犹太人素质的影响。作者认为 : 良好的人文素质、浓厚的法律意识和合理的经济意识不但可以帮助一个民族度过危 难关头 ,还能有力地推动这个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索尔·贝娄在1989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偷窃》中蕴藏的犹太伦理:重视个人内省、自新和精神上的自我净化,呼唤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宣扬人与人之间的真爱。认为《偷窃》体现了贝娄一贯的深切的道德关怀,指出蕴藏其中的犹太伦理对现代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来元 《世界知识》2012,(17):60-61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以来,一批一批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拥来。以色列至今奉行鼓励移民的政策,凡能够证明自己有犹太血统的人到以色列定居,都受到欢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这些移民有来自前苏联、东欧和欧美的阿什肯纳吉犹太人,也有来自西亚北非地区的也门犹太人和塞法迪犹太人,以及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黑种犹太人。这些移民有自己的方言和原居地的习俗,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亦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宗教理念又分正统派、保守派和革新派。更有甚者,经过三次大流散,许多犹太移民几乎丧失了犹太人的民族属性。他们不会讲希伯来语,对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