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对喇萨杏主力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沉积过程和模式演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重点指出形成该三角洲的河流属中等流量和中等含沙量的河流。指出从葡萄花到东部出水口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由北向东偏转的、受吞吐流场控制的弧形砂岩发育带,该带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镇雄县马河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聚煤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晚二叠世聚煤区,西靠川滇古陆,东临浅陆表海,自康滇古陆剥蚀区以东依次形成山麓冲积扇带、河流冲积平原带、三角洲平原及海滨平原带。云南省马河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镇雄段正处于冲积平原与滨海平原下三角洲的交替带,东部已处于滨海平原的海陆交互带及长兴期的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故成煤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3.
山间洪流是福建省福清市大丘海岸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之一,波浪、潮汐和沿岸海流是改造该扇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动力,潮差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了洪流和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丘山间顺直小河流-海岸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由陆上、海岸过渡带和潮下带的前扇三角洲组成.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古代扇三角洲研究和扇三角洲油气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找出有利的天然气储集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描述岩石露头剖面13条,钻井岩心62口;室内薄片鉴定158件、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样品各50件。结果 探讨了两类三角洲沉积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两种不同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沉积体系是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主体沉积类型之一,包括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叠系三角洲沉积为一种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部分迅速向前推进并广泛分布,成为砂层集中发育带,分流河道砂体是其砂体骨架;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前缘砂体骨架。结论 河流类型、盆地坡降、构造背景、水动力条件、水介质密度及喷流机制等是决定三角洲沉积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山间洪流是福建省福清市大丘海岸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之一,波浪,潮汐和沿岸海流是改造该扇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动力,潮差引起的海平面和升降变化控制了洪流和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丘山间顺有小河流-海岸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由陡上,海岸过渡带和潮下带的前扇三角洲组成。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馆陶组辫状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济阳坳陷馆陶组下段沉积相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河流相的基础之上 ,并且一直认为缺乏良好的盖层 ,这些认识明显束缚了对馆陶组下段的油气勘探 .本文从古地貌、古生物、沉积构造等 6个方面的研究出发 ,发现济阳坳陷北部地区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 .辫状三角洲由辫状平原、前缘和前辫状三角洲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为前缘骨架砂体 ,河口坝和远砂坝不甚发育 ,前辫状三角洲发育普遍较薄 .该沉积体系总体表现为多物源、近物源的多个辫状三角洲在横向的叠置 ,形成湖泊陆源碎屑丰富 ,滨浅湖相带窄的沉积格局 .湖相泥岩在横向和侧向上形成遮挡 ,与油源断层配合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隐蔽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河流入海三角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沉积物不断通过河流输送并沉积至入海口地区,形成河口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和时空变化反映了河口沉积环境变化特征.本文利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九龙江河口三角洲1985~2017年8期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分析三角洲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九龙江三角洲在1985~2017年总体从洲尾向下游扩张,增加了近16.0km2,增幅达24.0%;2)近30年来三角洲面积时空变化主要受河流沉积动力影响;3)三角洲沉积面积变化趋势,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以及河口沉积学原理表明,短期内九龙江三角洲有继续从洲尾向下游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网状河流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网状河流是由低坡降、深且窄、重复分汊合并的多河道系统及大片的泛滥平原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河流类型,研究尚待深入。中国的许多河流发育了网状河段,其中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和长江等一些大型河流以及许多中、小型河流。按照地理和构造背景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平原地区网状河流、山谷网状河流、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和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四大类。这四类网状河流在形成机理、地貌和沉积特征等方面有所不同。研究古代沉积,对于研究油气储集体来说,进一步地了解网状河流,特别是研究平原地区和三角洲平原上的网状河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龙湾地区位于盆缘断层驾东断层和驾掌寺断层之间相对低洼地带,根据单井岩性、沉积构造等分析,沉积相类型主要为陡坡-洼陷带的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区沙三上亚段煤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和滨湖相的泥炭沼泽中,平面上沿盆地陡坡和洼陷带呈长轴条带状排列。研究区沙三晚期处于盆地强烈断陷的回返阶段,在经历了沙三中湖泊相沉积之后,迅速过渡为浅水或水上环境,沉积相类型以三角洲平原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为主,形成了广泛的平原沼泽相煤层,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沉积坡折带控砂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槽模拟实验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的方法探讨了断陷湖盆中沉积坡折带对于湖盆砂体沉积的影响及坡折带附近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坡折带是沉积作用活跃的区带,它控制了新增沉积物在三角洲各亚相的分配,在坡折顶部和坡脚附近形成两个沉积物的富集区,形成砂体的有利发育区带;坡折角度是控制三角洲前缘滑塌的一个重要因素,三角洲中间位置向湖盆方向是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的有利发育区带;低水位时期坡折带控制了下切谷-低位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一直认为以湖相沉积为主,缺少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应用钻井、岩心、露头、分析测试数据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元坝地区沉积与前人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一元坝地区地层特征与周边地区特征相似,岩性上可以划分5个岩性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以细粒沉积为主,可作为全区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志层;其二须二、须四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平原-前缘沉积体系,辫状河道沉积极为发育,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三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物源来至北偏东向的米仓山造山带,而不是前人认为的龙门山造山带,这种近源补给模式是研究区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建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惠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0):4745-4749
大庆肇州油田州57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三肇凹陷内,为多条断层切割的非均质砂岩油藏。主要含油层位是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处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前缘相带到湖相的过渡带上。截止2010年12月,采油井综合含水48.4%,有23口井含水已达90%以上,占采油井总数的23.4%。分析认为,储层的高渗条带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了高深条带的形成机理,并从岩心及测井资料入手,结合沉积相及生产动态对高渗条带进行了识别及分布预测,为高渗条带的治理及注采井网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观察和剖面测量、锆石年代学分析及沉积相分析等方法, 对新发现的苏尼特左旗乌华敖包地区浅变质岩系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古地理意义。结果表明, 该套浅变质岩系以变质火山岩、变质砂岩与大理岩互层为特征, 构成 3 个沉积旋回, 代表弧前盆地中?晚期向上变浅的海相火山喷发?沉积环境; 多层火山岩的出现揭示持续的岩浆活动; 火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54.4±4.1 Ma, 与北部早古生代宝力道岛弧带的岩浆岩年龄相近, 表明该套浅变质岩系与早古生代岛弧岩浆活动有关。由于该岩系位于北部宝力道岛弧岩浆岩带与南部混杂岩带之间, 因此其古地理位置应属早古生代弧前盆地。乌华敖包浅变质岩系的层序、成分、时代和位置特征揭示研究区曾存在弧前盆地。根据早古生代地层、岩浆岩和变质特征, 认为弧前盆地经历了俯冲及碰撞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物源、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综合分析,对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研究,认为长9油层组总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91局部出现浅湖沉积,储层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长91为主力油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其中盐池地区物性最优,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滇西碧罗雪山地区忙怀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碧罗雪山一带,澜沧江岛弧带上发育了中三叠纪忙怀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是流纹岩.常量元素SiO2、K2O、Na2O、Al2O3明显偏高,MgO较低,TiO2中等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1.39~3.01,为钙碱性系列,在log t-logσ图解中全部落入造山带区.碧罗雪山一带流纹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变化比较小,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Th也相对富集.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稀土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斜型.微量元素在Rb-(Yb+Nb)图解及Rb-(Yb+Ta)图解中大多数落入碰撞带花岗岩区和火山弧花岗岩区.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碧罗雪山地区忙怀组火山岩为澜沧江洋由西向东俯冲消减,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形成的岛弧火山岩.  相似文献   

17.
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区内新近系划分为1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以海泛面为界细分为3~5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层序界面和水进面与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变化有密切关系.结合钻井约束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可识别出低位域(辫状河)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等沉积体系.地层属性分析揭示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在平面上特有的环状结构.以四级层序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平面编图可很好地反映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演化.区内的层序结构和沉积相带演化主要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区内存在5种潜在的岩性地层或构造-地层圈闭,由断裂坡折带控制的低位域三角洲砂体已由勘探证实可形成重要的构造-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沉积环境通过控制储盖分布特征进而控制煤层气的聚集成藏,是煤储层开发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含煤岩系中砂岩、泥岩、煤薄互层特征突出,且砂岩分布横向变化快,使得砂体预测难度大.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建立地震地质等时格架,对目标层序进行地层切片并优选融合反映岩性、沉积相变化的敏感地震属性,结合单井岩性与微相特征精细刻画聚煤前后沉积相展布特征,在钻测井数据基础上分析顶底板所处沉积相带对含气富集的控制作用,进而划分沉积控气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沉积学可以研究解释研究区含煤岩系四级层序内沉积现象;弧长、瞬时频率属性在该区可有效反映岩性变化;太原组9+10煤聚煤前为障壁-泻湖相,山西组2+3煤聚煤前后为三角洲前缘相;泻湖泥坪相、分流间湾相有利于煤层气保存,障壁砂坪相及分流河道相不利于煤层气成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提取不同类型地震属性, 分析不同属性切片的特征, 得到8种能够识别滑塌扇体的敏感属性, 包括振幅统计类的平均绝对值属性、总绝对值属性、最大绝对值属性、最大谷值属性、平均能量属性、均方根属性, 复地震道统计类的平均反射强度属性, 以及频谱统计类的弧长属性, 其中最大谷值振幅属性最为有效。结合地震剖面和钻井联井剖面沉积学分析, 初步揭示了茂兴地区嫩江组二、三段滑塌扇体的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茂兴地区滑塌扇沉积于前三角洲相, 可区分为7个单体扇体, 单个扇体面积分布范围为2.8~7.0 km2, 滑塌扇物源来自呈北东方向的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