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 MR测定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所致肝脏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经肝脏穿刺活检确诊的CHB肝纤维化患者47例(其中S1期10例,S2期10例,S3期14例,S4期13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肝硬化患者(S5)14例及健康正常人(S0)10例,进行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测量肝脏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分析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及其与LF程度、炎症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DC值评估LF程度的能力.结果:LF程度与ADC值呈负性相关(R~2=0.859,P=0.000),组间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F=40.868,P0.001),组内相互比较:S0与S2、S3、S4、S5之间,S1与S2、S3、S4、S5之间,S2与S0、S1、S3、S4、S5之间,S3与S0、S1、S2、S5之间,S4与S0、S1、S2之间,S5与S0、S1、S2、S3之间,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0、S1+S2(轻度LF)、S3+S4(重度LF)、S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15,P0.001),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ROC曲线显示ADC值预测LF(S≥1,S≥3,S=5)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ADC≤1.229诊断S≥1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8.5%,以ADC≤1.109诊断S≥3的敏感性为96.9%、特异性为90.2%,以ADC≤1.034诊断S=5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85.7%.结论:无创、简便的DWI检查测量肝脏ADC值,可为临床评估CHB肝纤维化的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相关危险因素模型,对符合诊断的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应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肝硬度(LSM)值,筛选出发生显著肝纤维化者(LSM值≥7.5kPa),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性别、年龄、HBV DNA载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239例慢性HBV携带者中,未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占45.19%(108例),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患者占54.81%(131例),其中有16.32%(39例)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经t-检验发现,HBV DNA载量、年龄、性别为男性、HBsAg高水平和HBeAg阴性均为慢性HBV携带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性别为女性及HBeAg阳性是HBV携带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保护因素.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P=eS/(1+eS),S=-5.258+1.807 X1+0.749 X2-1.154 X3+0.219 X4-0.124 X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1230.1,表明该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好.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并确定诊断临界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标准误为0.037,p=0.0080.05,95%置信区间为0.528~0.872,表明该模型对于慢性HBV携带者转归的预测价值中等.综上,HBV DNA载量、年龄、性别、HBsAg和HBeAg是本组研究患者的主要相关因素,该模型或可应用于临床上对肝纤维化进行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3.
寻找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分析血清肝纤四项浓度与肝脏不同程度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对应关系。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病理活检病例结果及血清肝纤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将肝纤四项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HA、PCⅢ、Ⅳ-C、LN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5(P0、01)、0.387(P0.05)、0.488(P0.05)、0.412(P0.05)。四个指标水平均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且HA的S3、S4期水平与S1期、S4期水平与S1、S2、S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PCⅢ的S3、S4期水平与S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S0~S2为轻度纤维化,S3~S4为明显纤维化,通过ROC曲线分析HA、PCⅢ、Ⅳ-C、L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736、0.779、0.642。敏感度:LNⅣ-CPCⅢHA;特异性:HAPCⅢLNⅣ-C。肝纤四项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对肝组织明显纤维化时(S3、S4),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其中LN最敏感,HA特意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57例慢性肝病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并观察与评估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在57例肝穿刺活检病例中,慢性肝炎43例,非酒精性肝病4例,早期肝硬化6例,肝硬化4例,其中2例合并肝细胞癌.其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属于G1/S0-1,G2/S2,G3/S3及G4/S4分别为23例、17例、8例及9例.结论肝穿活检是诊断肝损害程度的"金指标",并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确诊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HA、LN、PⅢNP、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比较和评价血小板/脾脏体积比预测脾功能亢进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临床价值。连续收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2016年因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患者共28例,所有患者均行脾脏切除术+胃底食道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取肝脏活检标本,术前所有患者行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方法评价血小板/脾脏体积诊断肝纤维化指标与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价值。28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患者术前行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根据Fibroscan测量结果将F3F4认定为重度肝脏纤维化,F4以上认为肝硬化。Fibro Scan测量脏硬度与血小板/脾脏体积(PSVR)比值各项评分的ROC曲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0.92,与纤维化程度明显相关。血小板/脾脏体积比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模型来预测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脾脏功能亢进患者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评估方法,有助于外科医生术前进行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脾脏功能亢进患者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PRI、FIB-4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住院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的HBV感染者100例,根据肝穿病检结果将G2以下者定为轻度炎症组,G2及以上者定为中度炎症组;S2以下者定为无显著纤维化组,S2及以上者定为显著纤维化组,分别将其与APRI评分、FIB-4指数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91例资料完整,肝活组织轻度炎症组(60例)与中度炎症组(31例)比较,无显著纤维化组(69例)与显著纤维化组(22例)比较,APRI、FIB-4两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Z=3.222,P=0.001,Z=2.390,P=0.017;Z=4.944,P=0.003,Z=2.128,P=0.033); APRI、FIB-4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08、0.651,95%CI分别为(0.583~0.832)、(0.512~0.790),约登指数为0.36时,APRI最优截点值为0.525,其对应的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85.5%;约登指数为0.28时,FIB-4最优截点值为1.19,其对应的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78.3%.结论:对于HBV感染者,APRI评分、FIB-4指数与肝组织的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有关,APRI评分对于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优于FIB-4指数.  相似文献   

8.
评价3.0TMR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5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DW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评价DWI在肝纤维化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肝纤维化组ADC值为(1.18~2.01)×10-3mm2/s,平均为(1.59±0.23)×10-3mm2/s;正常对照组ADC值为(1.75~2.25)×10-3mm2/s,平均为(2.05±0.23)×10-3mm2/s,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1、F2、F3、F4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0.31)×10-3mm2/s、(1.58±0.25)×10-3mm2/s、(1.40±0.19)×10-3mm2/s、(1.23±0.14)×10-3mm2/s,随着肝纤维化分级的增高,平均ADC值不断下降,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做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筛选106例符合慢性肝病组织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D-PAS特殊染色,并评估肝穿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106例肝穿刺活检组织中检测出慢性肝炎86例,肝炎性早期肝硬化13例,肝炎后肝硬化7例,其中3例合并肝癌.在86例慢性肝炎中,轻度慢性肝炎44例,中度慢性肝炎33例,重度慢性肝炎9例.106例慢性肝病中,G1S0 12例,G1S1 39例,G2S2 26例,G3S3 19例,G4S4 10例.结论肝穿刺病理检查对评估肝组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分析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88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100%存在肝组织损伤,其中肝硬化6例(6.8%),慢性乙型肝炎轻度41例(46.6%)、中度28例(31.8%)、重度13例(14.8%).82例病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59例(72.0%)、纤维化分期S≥2者41例(50.0%).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关.随年龄增加肝组织纤维化呈加重的趋势(P0.01).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组织学改变.血清HBV DNA不能反映肝脏损伤情况,年龄越大纤维化程度越重,特别是年龄≥40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替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r7年6月18例来我院就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剂量0.5 mg/次,1次/d,基本疗程1年.观察HBV-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肝纤四项指标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2.
HA、LN、PⅢNP、IV-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单药及联合应用对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15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连续治疗并随访12个月.治疗后测定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Child-Pugh评分,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肝脏硬度值(LSM).结果 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及联合组分别有45例、46例、45例患者纳入统计,治疗后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降低(P<0.05),白蛋白(ALB)升高(P<0.05).结论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可达到快速、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较单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声脉冲辐射力超声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无创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应用ARFI技术定量检测158例部分乙肝患者和志愿者的肝实质剪切波速度,同时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均在ARFI检查后随访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显示,研究显示sO与S1期的弹性参数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对于评价S2级以上程度的肝纤维化,ARFI技术均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对S4期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达0.942,且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0.875,P=0.000)。由此可知,应用ARFI技术检测各期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横向剪切波速的佳截断值可能成为诊断肝纤维化各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常成人膝关节软骨MR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关节软骨MR扩散加权成像(DW 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表现。方法:观察1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36个膝关节MR扫描(常规序列+DW I),在DW I的彩色ADC图上,融合相同层面的FS-SPGR图。测量髌软骨9个小感兴趣区,分别代表上、中、下部髌软骨的内、中、外份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正常健康成年人髌软骨ADC均值=(7.80±2.27)×10-4mm2/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 i法),髌软骨上、中、下部间ADC值差异没有显著性(各组间P>0.951);不论哪一部分,由内侧至外侧,ADC值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正常成人关节软骨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正常值可为关节软骨早期病变诊断中提供重要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A)、 型胶原 ( - C)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 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 HA、 - C水平 ,并与临床 B型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二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呈良好的正相关 (P<0 .0 1)。二项指标分别在慢性肝炎中型、慢性肝炎重型以及肝硬化中渐次升高 ,有显著差异 (P<0 .0 1)。同期 B超检查结果准确率不高。结论 :二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上较 B超检查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表达及意义,为阐明Th1/Th2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调节作用提供实验依据.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感染1周组(n=5)、感染2周组(n=5)、感染4周组(n=5)、感染8周组(n=5)、感染12周组(n=5)和感染16周组(n=5),每鼠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15个.按感染时间处死各组大鼠,观测各项指标.HE染色和V G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L-4,IFN-γ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动态变化.HE染色和V G染色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面积比值(S/T)和肝纤维化评级在逐渐增加,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FN-γ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8周逐渐增加,到第8周末时达到最大,在12周到16周又逐渐减少;而IL-4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16周逐渐增加,到第12周末IL-4表达开始增加迅速. 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可引起肝脏纤维化病变,IL-4和IFN-γ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增加,其纤维化病变程度与感染时间、IL-4和IFN-γ的表达增加有关.提示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的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替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18例来我院就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剂量0.5mg/次,1次/d,基本疗程1年。观察HBV-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HA、LN、POⅢ、Ⅳ—C),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肝纤四项指标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9.
观察活血化瘀与补气治则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患者血清肝纤指标的影响并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肝炎后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或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桃仁组、黄芪组,后两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给予桃仁、黄芪水煎服,各组均连续给药3个月,治疗前后各测量一次血清肝纤指标,比较各组自身治疗前后及其差值的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黄芪组、桃仁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黄芪治疗前后PCⅢ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29>0.05),桃仁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黄芪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黄芪、桃仁均对慢性乙型肝炎轻度、肝炎后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患者血清肝纤指标均有作用,桃仁的影响较黄芪大,说明:补气活血治则对其血清肝纤指标均有影响,活血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40%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法制备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3、5、7、9、11、13周分批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各5只,剖取动物肝脏,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纤维化和TGF-β1在大鼠肝组织的表达.结果在大鼠CC14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在肝损伤早期即明显增加,并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结论TGF-β1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