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有机融合资源基础理论、开放式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将创新资源、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整合到同一个框架内,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研究开放式、动态环境中创新资源和动态能力两大核心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对创新资源的整合和调节机理。结果显示: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和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在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以2014—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体划分为技术创新投入、转化与产出三个维度,分别检验三者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越强,其财务绩效提升越明显;(2)技术创新投入、转化与产出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3)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在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三个维度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充满不确定性、超强竞争和动态复杂环境中,企业只有谋求技术创新才能得以发展。以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为视角结合信息熵理论,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及其涌现性的概念模型和度量模型,提出了度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正熵与负熵指标。并以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运用Matlab软件加以实证分析,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涌现性进行度量。以期为理解动态复杂环境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生成机理、以及度量其涌现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企业培育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献回顾表明,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表明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更为复杂的作用机制。基于资源与能力理论,在企业家导向对突变创新正向影响的基本命题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平市场导向对企业突变创新的倒U形影响关系,以及市场导向对企业家导向和突变创新间正向关系的倒U形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45家资源型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新技术融合、动态能力与资源型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①技术融合对资源型企业长期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对短期绩效没有显著影响;②动态能力对短期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对长期绩效没有显著影响;③动态能力三个维度——成长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对技术融合与长期绩效的关系均没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对技术融合与短期绩效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成长能力没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针对如何提高资源型企业绩效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替代效应”和“外溢效应”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基准影响机制,并基于金融摩擦理论和行政垄断理论探讨了企业异质性下的影响差异,同时多角度分析了市场化的中介效应。而后基于2014—2021年的“长三角”面板数据,构建带有交乘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存量对不同性质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市场化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化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社会资本存量对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市场化中介效应在社会资本存量影响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过程中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着力挖掘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及其管理的复杂性来源及特点,以准确反映其创新本质和规律。基于系统研究的视角,运用协同理论确立了资源获取与控制能力、动态整合能力和创新实现能力作为支配役使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演化和发展的序参量,从而为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更高级的有序阶段,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数字创新的驱动要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企业数字创新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组织能力在此路径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框架模型,对285份来自企业的有效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分析能力对数字创新及3种组织能力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与创造性即兴能力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数字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自发性即兴能力不具有中介作用。在理论上揭示了不同组织能力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数字创新之间的影响路径,在实践上明确了企业需要重视大数据分析资源的开发与相关组织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数字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和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在不断加深。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不仅会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且还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以2011—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对其金融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越大,其金融化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在高融资约束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气候变化风险的增大,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与其金融化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会被减弱。研究结果不仅为引导非金融类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来进行金融资产配置,而且还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3种垄断属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认为:自然属性对垄断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行政属性对垄断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经济属性对垄断技术创新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组织韧性反映了企业应对危机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详细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对组织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2014—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管理者风险偏好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组织韧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可以显著提升组织韧性,管理者风险偏好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组织韧性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组织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成长期企业技术创新对组织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最后,为上市公司有效抵御外部风险和发挥管理者职能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丰富了技术创新与组织韧性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利于引导企业通过加大创新实践力度来增强组织韧性。  相似文献   

12.
具体分析OFDI、环境规制以及两者如何共同作用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动态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5—2017年数据,进行全样本和分区域分析以及不同条件检验。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而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同时环境规制具有调节作用;OFDI、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影响在长江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因此,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的过程中,有必要注重环境规制,确定适当的环境规制强度,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首席专家能力匹配度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理论分析,构建首席专家能力匹配度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以及技术创新模式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能力匹配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管理能力匹配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调能力匹配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模式对首席专家能力匹配度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突变式创新的调节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选择杰出的首席专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  相似文献   

14.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仅靠政府和公益组织难以解决。社会企业为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契机,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企业普遍存在绩效不佳问题。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提出社会关系为社会企业带来资源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对社会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市场信息管理能力帮助社会企业收集整合各方信息,提升社会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增强社会关系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对198家社会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关系对社会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市场信息管理能力在社会关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社会关系对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并为社会企业提高绩效提出了有效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2001~2011年我国西部11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论显示:环境规制对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充分验证了环境规制的"波特假说"。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如何在飞速变化的环境下形成动态能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在对学术界有关动态能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构造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模型以及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研究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其动态能力由市场导向、资源、能力与动态机制4个因子构成。其中,市场导向因子中的与竞争对手的互动、资源因子中的无形资源——企业文化、能力因子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态机制中的开放的创新体系对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对于服务型制造企业获取和保持长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服务型制造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内在机制尚不明晰。因此,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利用35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样本的数据进行研究,从组态视角分析引致服务型制造企业实现高技术创新水平的条件组态。研究发现:冗余资源、资产性质、数字化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均不是引致高技术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存在5种引致服务型制造企业实现高技术创新水平的条件组态,具体可以归纳为轻资产企业高技术创新水平的实现组态(创新驱动型和服务主导型)、重资产企业高技术创新水平的实现组态(数字创新型和路径依赖型)和中等轻重资产企业高技术创新水平的实现组态(数字化服务型)3种模式;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建设要结合数字化与已有业务之间的关系来判定,当二者为平行关系时,企业不应盲目投资数字化,以免造成业务的紊乱。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实证检验了财产性资源(冗余资源、资产性质)与知识性资源(数字化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服务型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奏机制;此外,解析了服务型制造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在机制,并且就数字化对服务型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8.
以制度理论、高阶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探讨管理者环保意识在两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和技术能力的中介作用,构建一个新的整合框架。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影响更强;管理者环保意识正向调节强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对激励型规制和绿色创新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技术能力在强制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2个方面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三次差异驱动理论的动态评价模型,并以2000—2012年我国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我国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排序并发现了技术创新能力地区间的差异性.以提高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高金融支持水平、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育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逄小斐 《河南科学》2014,(4):660-663
构建了供应链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伙伴间信息共享与运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273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环境不确定性、信息共享与运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共享对运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客户不确定性对信息共享质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技术不确定性对信息共享内容及信息共享质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告诉企业管理者,在不确定日益增加的市场环境中,要善用不确定性,跟上行业技术快速更新换代的步伐,提高预测客户需求的准确度,同时善于与供应链伙伴进行信息共享来提高企业运营绩效,塑造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