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消费问题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和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对于国家的未来和社会进步更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正确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消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品格、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规律等.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前卫性、超时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消费文化对社会消费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有较大的影响张力;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享有同一轨迹.在大学校园,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同在,早熟型消费与不成熟型消费共存.不成熟消费、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学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活能力和消费观念教育,要在大学生消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要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恰当把握.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消费文化与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消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品格、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规律等.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前卫性、超时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消费文化对社会消费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有较大的影响张力;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享有同一轨迹.在大学校园,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同在,早熟型消费与不成熟型消费共存.不成熟消费、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学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活能力和消费观念教育,要在大学生消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要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恰当把握。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以后现代主义考古学、后现代符号学和解构主义哲学为理论工具剖析了网络消费文化的后现代审美取向。结论是网络技术以其强劲的渗透力,推动了大学生网络消费文化的发展,使大学生消费文化呈现了炫耀性、快感性、支离破碎的后现代景观,并成了大学生的真正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宋传文 《科技咨询导报》2009,(12):219-219,221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三个特征。针对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并找出了其形成的四点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对大学生消费观正确引导的四点建议,这对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立艳  吴莎 《科技信息》2011,(9):124-124,82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笔者对河北省高校进行了消费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进而分析大学生的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以及浪费等突出问题,并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支出、收入来源比例、文化支出比例、新闻出版、广电影视、网络、文化消费风格、特点等方面的调查,试图对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问题进行基本梳理,以提供引导学生良性文化消费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索其体育观赏消费特征,旨在培养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良好体育观赏行为,促进其正确体育观念的形成,提高其体育文化修养。结果发现: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内容以竞技体育比赛类为主,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观赏内容不同;不同专业(体育,非体育)大学生观赏的频次差异显著;观赏途径以网络为主;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观赏消费差异性不明显,而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培养的现实条件,提出当代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培养的目标和原则,探索了当代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培养的具体途径.这些途径是:社会应加强政府管理力度,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家庭应适度供给费用,作出良好消费榜样,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应注重消费教育,优化校园消费文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大学生自身应注重提高消费文化素质,自觉选择文明消费方式.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对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的培养形成消费道德教育合力,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姚欣 《科技信息》2010,(26):25-26
为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和健康的体育消费,运用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消费动机差距显著;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差异明显;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内容是以实物消费为主;经济条件来源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师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激烈的院校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师欲在弘扬"师范"传统特色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两类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问题"切脉问诊"。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对某地高师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就业压力差异状况的调查表明:师范生的就业压力大于非师范生;师范专业中女生的就业压力大于男生;师范男生在专业因素上的压力大于非师范男生;师范女生在就业环境、专业因素、职业定位、家人期望等方面大于非师范女生。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高中生业余党校是我党新时期党建的基础性工程,对坚定青少年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党性培养非常重要,对提升高校党建水平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还有许多因素阻碍着高中生业余党校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分析高中生入党教育与大学生党建的正相关性,并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青年学生党员发展教育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中职生和普高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差异,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3所中职学校和4所普通高中共1 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从中选取10名学生进行访谈,考察两类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性别、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学业成绩等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中职生和普高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均处于中等以上,普高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中职生;在整体生活满意度中,女生的满意度高于男生;从整体生活满意度来看,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的幸福感最高,成绩特别好的和成绩差的同学的幸福感都相对比较低;中职生和普高生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群体特点分析与改进帮困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目前高校贫困生群体产生背景、形成原因及其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从建立准确、全面的贫困生档案入手,从根本上完善贫困生的助学帮困体系和相应的机制以及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心理指导,做好贫困生群体的“心理解困”工作,使高校贫困生群体助学帮困的对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课积极性对于大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非常重要,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态度以及性格培养等诸多方面。文章针对大学生上数学课的现状,围绕着学习目标、专业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展开分析,提出了几点提高大学生上数学课积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兴趣可以保证职业的稳定性,巩固专业思想。为了比较和分析大、中专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兴趣,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05级108名大专二年级护生、110名中专二年级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中专护生对学习护理专业的兴趣及职业倾向均有部分差异。说明教育者应加强对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沈婕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9):111-113
“自授式”教学是让学生主宰课堂,当“小老师”,向同学们授课,老师只是充当主持人.它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巨大挑战,也是对老师及学生的巨大挑战.它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么样学习,培养其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训练其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创新潜能得以启动与发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大学新生入学注册前的健康质量把关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很重要的工作,作者结合17年来直接参加招生、体检复查的工作实践,探讨了抓好这项工作的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西藏高校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890名入校新生的HBV血清标志物,利用SPSS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率之间采用χ2检验。结果:1890名大学新生,其中男性1011名,女性879名;藏族1100名,汉族及其他民族790名;检出HBsAg阳性者为242例,阳性率为12.8%(其中男生为14.0%,女生为11.4%),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0,P〉0.05)。比较城乡生源的阳性率,发现不同生源地入校新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市12.8%、农村13.1%,χ2=0.035,P〉0.05)。藏族与汉族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藏族15.8%,汉族8.5%,χ2=21.213,P〈0.001);藏族学生HBsAg阳性率分地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萨14.8%、日喀则5.7%、林芝13.4%、山南14.4%,χ2=0.383,P〉0.05)。结论:西藏高校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阳性率。应加强教育,定期注射乙肝疫苗,增强抗病能力,有效控制乙肝在高校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一些西方国家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效率,以期通过在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干预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无疑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