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钱利清  姚丽丽 《科技信息》2011,(18):I0036-I0036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校园建设成为各高校重要任务之一。贫困生作为高校特殊群体,对整个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大的作用。文章主要围绕贫困生在资助体系中角色的特点,结合贫困生特点,提倡资助体系中应该把贫困生作为帮困助学的主体,把培养贫困生成才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认定是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题。文章在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临一些问题和难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思考,以期提高贫困资助目标的准确性和帮困助学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和资源配置的公正。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注重探索人的积极力量,着重研究人的积极体验、积极品质和积极的社会制度。高校助学帮困工作面临着贷款工作"催款难、还款难"的困境,以及贫困学生的心理、学业困境有待解决的问题,而积极心理学能够给助学帮困工作带来解决的方法与措施:贫困生"导生制"引导学生在朋辈教育中形成积极体验;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教育,培养每个贫困生独特的积极品质;目标分层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形成积极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高校贫困生的特殊群体,在帮困助学过程中少数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艺术类院校要发挥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在课程教学中重视诚信教育,在校园文化中体现诚信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感悟诚信教育,在网络领域中开展诚信教育,在监督机制中健全诚信教育,在以身作则中维护诚信教育,在专业学习中贯穿诚信教育,在自我修养中强化诚信教育,帮助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养成诚信习惯,促进帮困助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高校贫困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开支的维持,而现实工作中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生界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贫困生界定难的事实,高校资助工作应建立以"扶贫"和"扶志"相统一的帮困助学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孙巍巍  龚利明 《科技信息》2007,(32):16-16,56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比例逐渐增加,贫困生上大学已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奖、贷、助、补、减"的多元资助体系,但还很难完全解决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对于现在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学校若能为贫困生购买保险,借助社会的力量分散校园风险,实现校园风险转移,实属高校助学帮困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解困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和招生类别的多样化,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分析了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生理、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和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夏凤军  臧玉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7):149-150,155
本文主要从高校帮困助学的实际评定操作切入,从提出申请、认定审核、评定分配、过程监督、后续教育等具体环节着手,分析阐述高校帮困助学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上学的推进,贫困大学生问题日益突出。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如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自卑心理、忧郁和焦虑心理、自我封闭、性格孤僻内向、嫉妒心理、过度的敏感、虚荣心及悲观心理等。贫困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经济贫困有关,切实有效地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困难对解除其心理障碍至关重要。在通过银行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方式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救助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及心理咨询,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文体活动及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0.
贫困生已发展成为高校中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于这个群体,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在这个资助体系下,调查研究表明:1.贫困生总体学习情况稍好于非贫困生,但在外语与计算机学习上相对困难;2.大多数贫困生的生活消费支出仅仅维持生存;3.贫困生心理压力较一般学生大,社会支持脆弱。对现行助学制度下贫困生工作的建议:国家可在个别学校试点——以提高学费来大幅增长奖学金、助学金,以资助依然很贫困的学生;加强现行助学制度的规范与完善,增加执行中的透明度并在工作中要统筹考虑贫困生的情况;除积极开展对贫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以及多种多样的励志教育外,应加强以团结、友爱为主题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支持贫困生自办社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议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海英 《科技信息》2008,(7):154-155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贫困生的类型;论述国家、社会、贫困生共同努力,完善高校解因体系,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2.
王建光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32-1734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高校"双困生"就业显得更加困难。本文通过前期对"双困生"的就业现状、就业能力、就业难成因等进行的调查分析,进而从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家长等多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可行性措施,促进他们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3.
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扶持贫困生工作;高校应提高办学效率,减轻学费压力并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开辟校内校外外勤工助学基地,以及尝试助困与创业相结合,经济救助与精神助贫相结合;同时贫困生本人也应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用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时代意义是由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和高校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高扬主旋律、保证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基本途径是:理论灌输,实地考察,融入校园文化,开辟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5.
伴随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增多.为确保大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国家建立起完善的资助体系.其中,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但是现阶段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着调查表可信度不佳、程序不尽合理、名额分配平均化等问题,应当从思想、制度、程序等方面着手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产学研联动教学模式,促进产学研三方受益,是目前高校教学和企业用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学生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实践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3个环节,结合重庆交通大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可供教师教学借鉴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师专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而边远地区专科学校师范专业的贫困生有着他们特有的一些心理特点,文章从分析师专贫困生心理特点入手,通过对师专贫困生心理特点的分析,探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专科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扩招和现代社会人们对高等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各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对贫困生贫困原因的分析,研究、探讨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改革贫困生教育管理模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更好地帮助贫困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大多高职院校想方设法建立起"奖、助、贷、勤、补、减"多种形式并存的资助政策体系。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职教育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准确、国家助学贷款缺失诚信、无偿资助缺乏激励教育功能等诸多问题。为促进高职院校助学工作的良性发展,相关部门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构筑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产学研联动教学模式,促进产学研三方受益,是目前高校教学和企业用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学生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实践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3个环节,结合重庆交通大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可供教师教学借鉴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