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大豆结瘤固氮对磷素的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利用水培技术,研究了磷对大豆生长、根生物量和根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在生长初期表现出缺氮症状,随着磷浓度的增加,根瘤数、根瘤干重、氮和磷累积量均显著增加.在移栽后0d~14d,磷对大豆根瘤的生长影响不大,而在21d后,磷对根瘤生长的影响逐渐增大,移栽后35d,高磷处理比低磷增长了138%.植株不同部位磷含量大小顺序是:根瘤>根>地上部分.图5,表1,参6.  相似文献   

2.
采用农业部规定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的3414试验方案",在通海县杨广镇进行了洋葱氮、磷、钾配方施肥效应试验,基于试验观测数据,建立洋葱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单因子和多因子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458.25 kg·hm^-2-485.85 kg·hm^-2、337.5 kg·hm^-2-455.53 kg·hm^-2和0 kg·hm^-2时,洋葱最高经济产量可达84914.1 kg·hm^-2。在前作为烤烟的土壤条件下,适当增施磷肥,不施钾肥即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应遵循"稳氮、增磷、控钾"的施肥原则进行配方施肥。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光合、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增施氮素有利于枣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土壤中氮、磷、钾素都适度时可以很好地降低枣树叶片的蒸腾速率,减少土壤水分的损耗;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磷肥能提高红枣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形指数;增施钾肥可提高红枣果实中还原糖和Vc的含量,增施氮肥则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4.
缺磷胁迫下的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条件下,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比正常供磷条件下增加,0—1.0mm直径下的根长显著高于正常供磷条件,但根长在不同根直径下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缺磷胁迫和正常供磷处理下0~1.0mm的根长比例均在90.0%左右;缺磷胁迫降低了大豆的磷吸收效率,而增加了大豆的磷利用效率;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磷吸收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大豆根系形态与磷的吸收利用密切相关。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5.
北部黑土区旱年大豆适宜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氮磷钾的不同组合,对氮磷钾施用量的配比与北部黑土区旱年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及对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施肥与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满足磷钾肥施用量时,以氮肥施用纯量为75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当满足氮钾肥施用量时,以磷肥施用纯量为9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当满足氮磷肥施用量时,以钾肥施用纯量48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对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高大豆产量所需的施肥量为:N78.3kg/hm^2、P2O5 83.3kg/hm^2。通过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计算,得出经济效益最高的处理对应的施肥量为:N75kg,/hm^2、P2O5 90kg/hm^2、K2O 48kg/hm^2,相对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45kg/hm^2、P2O5 60kg/hm^2、K2O 48kg/hm^2。最终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将北部黑土区大豆最佳施肥量定为:N60kg/hm^2、P2O5 75kg/hm^2、K2O48kg/hm^2,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25:1.56:1。图3,表4,参14。  相似文献   

6.
营养元素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烟草对氮、磷、钾、氯营养元素的需求,提出影响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原因以及制定大田生产优质烟草的施肥方法和氮、磷、钾的配合比例。表3,参4。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和分析了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重茬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可促进大豆出苗,增加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根瘤回氮作用增强,两年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37.5%和58.74%,分别增产5.43%和25.86%。图6,表1,参13。  相似文献   

8.
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有增强作用,钾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产量随着施K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纯K量150kg/hm2时,高油品种东农434产量达2727kg/hm2,高蛋白品种黑农35产量达2651kg/hm2。施钾有提高大豆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表4,参6。  相似文献   

9.
黑土长期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24年8个轮作周期,在黑土上长期不施肥(CK)情况下,作物产量下降了8 2%,单施有机肥(D1)产量增加了9 6%,;单施化肥(N1P1K1)产量增加了31 6%;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D1N1P1K1)条件下,产量增加了43 0%。施肥对小麦的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玉米,对大豆产量的贡献率最低。氮肥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磷肥,钾肥对产量的贡献率最低。表2,参3。  相似文献   

10.
以中熟两系杂交新组合八两优100为研究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初步探明了氮、磷、地两系杂交早稻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庄薯3号维生素C的含量,对庄薯3号设立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3种肥料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钾肥(x3)〉磷肥(x2)。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大于120.0 mg·kg-1的施肥方案:施纯N163.41 kg·hm^-2-207.96 kg·hm^-2,施纯P2O598.03 kg·hm^-2-141.97 kg·hm^-2,施纯K2O 79.77 kg·hm^-2-111.66kg·hm^-2。图4,表4,参9。  相似文献   

12.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控制灌溉技术,通过不同的水肥配合比,研究水肥耦合对水稻的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叶面积指数与腾发量、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采用D-最优饱和设计方法设计水肥配合比,试验小区根据随机区组原理进行布置。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水分和氮肥对叶面积指数具有主要的促进作用,钾肥和磷肥次之;叶面积指数与腾发量、水分利用率呈正相关;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可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效磷及其化学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素对自然系统和农业系统所具有的深远影响仅次于氛而远远高于其他元素。从磷的总体肥力水平上看,磷素缺乏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如果土壤全磷含量低作物就极易缺磷,但丰磷土壤容易导致大量的有效磷进入水体造成环境灾难。因此,准确的土壤磷测试方法无论是对农业增产还是对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近百年中,科技工作者在土壤磷素的有效性、磷素的转化、化学测试磷的方法及其作用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参35。  相似文献   

14.
采用NPK三因素多水平的不完全设计,通过连续多年的小区定位试验,在12个不同NPK用量的配方中筛选出适合东北地区大豆一玉米轮作条件下的玉米适宜肥料用量。由于每小区包含有连续多年的肥料效应,理论上可提供更多的养分信息,生产实践上更为实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适宜施氮量为162.1kg/hm^2。施磷不同用量之间,增产效果无明显差别。由于磷素的土壤积累,磷肥增产作用已经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玉米对施磷的需求量降低,但氮素对磷素有显著的协助作用,施氮能显著促进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建议当前玉米生产施磷量20kg/hm2—60.9kg/hm^2。图5,表2,参13。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东旱坡地土壤钾素水平低、供钾潜力差这一问题,进行旱坡地春玉米钾吸收特征以及高产施肥技术研究。研究表明,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对钾的吸收量,以茎秆最大,占植株吸钾总量的55%以上,籽粒次之,占吸钾总量的18 51%~24 81%;苗期吸钾量比较少,不超过吸钾总量的1%,孕穗期吸钾量不超过吸钾总量的35%,吸钾量最多则在生长的中后期。当施钾肥量水平较底时,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吸收N、P2O5的量;当施钾肥量水平中等时,增施钾肥,亦可以提高玉米吸收N、P2O5的量,但增幅趋缓;当施钾肥量水平较高时,增施钾肥,则会显著减少玉米吸收N、P2O5的量。利用钾素肥料效应方程式和试验结果,对春玉米产量与钾肥施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最高施钾肥量,并总结了玉米高产施钾肥技术。表3,参4。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分布于四大类型地区的生态站进行长期施肥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研究数据,提出了黑土区农业系统投料中有机碳、磷和氮在饲养-堆腐过程中的循环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可以为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吉林省德惠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锰、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铜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较大。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旱田和水田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水田中的有效铜、锌、铁、锰、硼均明显高于旱田,主要原因为水稻田施微肥较多。表4,参16。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9a的长期定位试验,对不同的施肥方式下农田黑土酶活性及肥力进行了研究,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及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综合活性可以反应长期施肥后农田黑土质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平果铝矿高效复垦示范区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果铝矿高效复垦示范区为例,由于平果铝矿在土地复垦时已经考虑了机械作业对土壤的滚压,所以忽略土壤紧实度指标,而只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含水率、密度和EC等8项指标对复垦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平果铝矿自1999年开始高效复垦示范区建设,在研究区分别对高效复垦1a、3a、5a、7a、9a的不同示范区土地上采集了5种不同示范区的土壤样品,分层次分别进行评价土壤质量。利用matlab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高效复垦示范区土壤质量差异较大,经济农作物、甘蔗示范区土壤较好,蔬菜、木薯示范区次之,桉树示范区较差;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质量不断提高,但桉树出现异常现象,对于桉树示范区土壤质量的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图2,表10,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