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节水灌溉设备中滴管的嵌入式迷宫流道,应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进行了滴管的设计及快速模具制度,研究内容包括:应用参数化设计思想进行滴管CAD设计;以精密模具制造技术为核心进行滴管CAD工艺设计和快速模具制造(RT)工艺模型的生成;应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进行样件的制备和功能试验,完成了滴管设计的快速试验和修改;进行金属喷涂快速注塑模具的制造,实现了产品和模具设计-验证-制造的集成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模具企业对模具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基于AutoCAD的模具制造档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给出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并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和实现的主要技术。该系统实现了模具企业产品结构、制造档的管理以及图档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虚拟模具CAD/CAE/CAM系统结构框架及其环境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模具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现实要求,提出了一种虚模具CAD/CAE/CAM系统思想-VC3,构造了其系统框架结构,并对其环境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虚拟公司数据仓库的数据层次关系图 。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注塑模具型腔信息在线检测装置,综合利用传统传感器检测法、可视化观测法和超声波检测法,分别检测塑料熔体在模具型腔中的热、力学变化情况,以及充填模式信息和微观形态演化行为.在检测装置中,塑料模具设计成带侧向分型抽芯的模具结构,同时运用多媒体计时器技术和多线程编程技术开发数据采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具安全可靠,检测装置可获得成形过程中塑料熔体的温度及压力信息、充填模式图像和结晶形态的形成与演化行为,实现真实加工条件下注塑成形过程的全面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可视程序设计(VisualProgramming)允许用户使用图形或图表来创建和调试程序,目的在于减少人与计算机交流的障碍,改变系统的软件开发模型以解决需求分析这一瓶颈问题,它可能成为软件开发的新的有效模型,文中探讨了可视语言产生的背景,阐述了程序可视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最后,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可视程序设计环境JT-VPE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可视程序设计(VisualProgramming)允许用户使用图形或图表来创建和调试程序,目的在于减少人与计算机交流的障碍,改变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以解决需求分析这一瓶颈问题,它可能成为软件开发的新的有效模型.文中探讨了可视语言产生的背景,阐述了程序可视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最后,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可视程序设计环境JT-VPE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采用可视化技术,但是它们基本上只是采用了可视化编程,在软件开发阶段进行可视化,并未采用可视化动态运行程序,为此,我们进行了程序可视化运行的相关研究,设计出一个实现CASL语言可视化运行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采用可视化技术,但是它们基本上只是采用了可视化编程,在软件开发阶段进行可视化,并未采用可视化动态运行程序,为此,我们进行了程序可视化运行的相关研究,设计出一个实现CASL语言可视化运行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热变形过程,获得终锻瞬时模具工作表面的应力分布,以此为依据,用弹性有限元法分析模具强度。使用预应力结构优化设计,降低模具工作表面的应力水平,从而延长了模具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农机院承担的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模具表面强化与补焊修复成套技术日前通过技术鉴定。它研究了铝合金压铸模具、注塑模具和锌基合金模具等模具的氩弧焊(TIG)补焊和电火花(ESD)表面强化技术。研制出铝合金压铸模和往塑模具修复的专用TIG焊丝DZ-55、锌基合金模具补焊修复的TIG焊丝DZ-196、各类模具修复时打底专用TIG焊丝DZ-22和用于铝合金压铸模具表面强化的沉积电极材料CJ-1等。其中研制的国产马氏体时效钢焊丝DZ-55,各项机械性能、抗热疲劳性能和抛光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焊丝…  相似文献   

11.
柳沟油田三维油藏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和petrel地质建模技术的人机交互、函数计算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持,对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柳沟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和延10油层组进行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及三维可视化研究,实现了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展示,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直观、真实再现的地质认识,进而对本油田地下地质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建立了比较精准的三维地质储层和油井三维空间展示模型,为油田的开发及深度油藏研究、油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杨振乾  王学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6):4085-40874098
利用多维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对装备保障指挥进行处理。简单介绍了可视化技术中隐喻的思想,开发工具的选择,建立了可视化模型,设计出了装备保障多维可视化系统模型,并实现了装备保障指挥过程中的一个实例——保障进度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开展压气机特性自主实验要求和节约实验成本,结合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技术,并通过VC 软件开发平台和OpenGL图形软件接口,建立了压气机虚拟仿真平台软件系统。该平台的实现可以进行压气机特性实验、压气机性能预测,同时该软件系统还营造了一种逼真的实验环境,为实验教学、操作培训以及设计验证、仿真研究等提供了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具体工程为例介绍了大跨空间结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看台处混凝土框架斜梁设计时如何建模更加合理,更加接近构筑物的实际受力情况以及超长混凝土结构由于特殊的使用功能及施工工艺而不能设缝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可视化技术的含义,阐述了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过程,探讨了可视化技术在地震数据显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并行工程观点,以经典的制动理论等国内外专著为理论依据,以VB6.0为程序语言,开发设计了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利用该软件对制动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及分析,可以在改善设计人员的工作状况、减少设计时间并提高工作结果的直观性的同时,得到与专家相同水平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大负冲角下叶栅二次流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表面油膜法在大负冲角下对透平叶栅的不同栅距、不同进气压力下的流场二次流特性及其涡系结构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分析了各个工况下叶栅端壁及叶栅型面的流动,揭示了在不同栅距及不同进气压力下叶栅的二次流特性,有助于对叶栅二次流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损失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的了解,文中观察到的流动现象是对以往叶栅二次流模型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Google earth(GE)平台,对最后进近航段实现了三维演示。通过机场三维场景还原,利用KML代码实现三维航线的生成,并首次实现直线程序三维保护区的生成,最终基于GE实现多角度三维航行演示,且数据精度满足要求,实现飞行程序设计的三维可视化,为飞行程序设计工作及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线性凸多面体不确定离散系统的保性能控制问题。基于参数依赖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了凸多面体不确定离散系统具有保性能控制器的充分条件和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这些条件和设计方法都可以通过验证描述不确定域顶点的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的可行性来得到验证。数值仿真实例验证了本文使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景观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视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技术,发展时间虽短,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景观可视化的发展可分为二维景观可视化和三维景观可视化两个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植被景观的三维模型和可视化,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尺度建模、景观基质尺度建模;景观规划的可视化,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城市模型的可视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景观动态描述数字化技术研究比较薄弱,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决策系统等的适合度及有效性研究得较少,对人类感知的理解以及怎样把人的感知用数字化的方法较好的显示出来,在细节水平研究的技巧、应用现代系统方法来发展可视化系统等问题,都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奋斗的方向.通过景观可视化的研究希望能引起国内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景观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