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侯媛媛 《安徽科技》2021,(12):35-37
为了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大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和企业岗位的对接及合作成了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了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就业率的提高而进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探究,探讨了关于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策略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具有非常短的更新周期,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术也许在毕业之前已被新研发的技术代替。因此,要想达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途径。该文结合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探讨了该院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在需要.通过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分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动力;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等,提出几点思考,做到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利益主体共赢,使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4.
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高职院校纷纷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该文从学生角色难以转化、育人环境由学校变成了企业两方面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思想引导、构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全员育人体系、借鉴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内容,推动学生更新观念等应对措施,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这种方式还有待加强。校企合作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这一供求矛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配合"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还是"企业本位"型校企合作模式对人才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对企业为本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背景下,浙江科技学院进行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探索。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优化教育资源,同时兼顾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两岸已有许多高校实行了校企合作模式,比如福州大学电气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产学研用结合办学模式、台湾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都为闽台两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闽台高校积极实行交叉性和合作性"引企入校"、加强闽台高校、企业、社会三方的沟通与交流等途径都能够为闽台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嵌入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因来自高校、企业和学生的文化冲突压力而难以深入融合的问题。文章以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嵌入式"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高校教学文化、企业教育文化和学生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张力与冲突。通过核心文化凝练和表观文化建构,在高校、企业和学生的教育文化重塑中形成教育文化合力,为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的深入合作融合提供文化路径支持,"文化合作是最深化的合作"可为重新审视当前校企教育合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是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赢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从校企合作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与中兴通讯公司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吴焕岭 《科技信息》2013,(5):256-25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于形成校企合作互动的教育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体系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与企业深化合作、制度保障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刘德蓉  熊伟  邱会东  李海荣  冯建  王金波 《科技信息》2012,(33):55+79-55,79
当前由于高校学生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在部分教学环节上脱节,使得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设置、培养途径等方面探索构建校企合作下的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推进校企合作的机制,搭建学生、企业和院校的桥梁,培养高素质的校企合作下化工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创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是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种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共赢的原则,以学校为主体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及企业项目开发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IT生产与培训企业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与有效对接。为此,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期在大学四年内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IT工程师或准项目经理。  相似文献   

13.
校企紧密合作培养通信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通信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创新校企间的合作模式,成立"高校-企业联合教育中心"来开展校企间的紧密合作。充分整合高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由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从而化解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矛盾。在合作中锻炼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生命力,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在目前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实践能力、技术文案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阐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2+1"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出生产实习作业模块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更好地发挥了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理论指导的作用.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校企关系是一种组织间关系,职业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依赖于校企合作,而"深度"校企合作有别于过去职业院校只在实训、就业方面与企业合作,而是从学生入校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开始,企业就充分参与到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至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教学团队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改革组织形式,不管是在团队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还是在带头人、社会服务等方面,校企合作都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倡导的主要人才培养理念之一,需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踏向社会,成为新一代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社会效用,必须注重其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材料装备、场地需求等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需要学校寻求机遇与企业合作,走协同育人的机制与模式,从而使得校企双方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校企合一、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如何在区域经济环境下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是当今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在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办学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通过企业顶岗锻炼提高专业应用技能。而"冠名班"合作模式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提供较好的机会。为更好地发挥"校企冠名班"合作模式的作用,从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冠名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着手,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冠名班"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冠名班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深度合作的一种模式,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对产教融合内涵的解析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协同育人机制、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四个方面,探讨建立与新常态背景和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轻工类专业依托紧密的校企合作育人优势,通过创建产业特色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互动互通,培育"双师型"队伍;发掘企业需求课题,拓展学生创新资源;"产教学"融合,改革实践教学等措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