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氮肥用量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B醇溶蛋白和C醇溶蛋白组分含量,而对D醇溶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B醇溶蛋白和C醇溶蛋白组分含量显著增加,D醇溶蛋白组分含量增加相对较少。品种对籽粒蛋白质含量、C和D醇溶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要比氮肥用量大,而B醇溶蛋白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氮肥用量的差异引起的。氮肥用量显著影响千粒重和β-淀粉酶活性,而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千粒重和β-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而产量的变化相对较小。品种对千粒重和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要比氮肥用量大。本研究中未发现β-淀粉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种子耐贮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温度、水分、气体组分、化学物质、物理因素、遗传因素、休眠特性及种子成熟度和硬实度等方面,阐述了种子耐贮性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在种子耐贮性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温度是影响种子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能使种子快速劣变,低温贮种仍是现今种子贮存的主要方法;冷冲击和热激处理对某些种子的采后生理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种子贮存有一定意义;种子含水量和贮藏环境湿度影响种子的贮藏寿命,一般超干贮藏能有效提高种子的耐贮性,但不同种子贮藏时的最适含水量有差别;贮藏环境的气体组分及比例对种子贮性的影响因种子的种类而异;化学物质对种子耐贮性的影响有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遗传因子和休眠特性是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内在因素,不同物种或不同品种之间由于遗传因子和休眠特性的不同,耐贮性差异显著。因此,提高种子贮藏寿命不仅要在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控制、处理方面进行研究,还应在育种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 ℃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4.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通过对高伽马砂岩及邻近常规砂岩的主元素、痕量及稀土元素、电子探针微区元素、能谱测井放射性元素分析认为,高伽马砂岩中Th、U、K放射性元素含量比常规砂岩都高。其中Th元素含量上升最为显著,主要存在于独居石、金红石、铁泥质黏土、钾长石、部分锆石、磷灰石、黑云母及岩屑中;U元素主要存在于大多数的锆石、部分磷灰石、黑云母及含镁方解石中;K元素主要存在于钾长石、黑云母、金红石、铁泥质黏土、部分钠长石及岩屑中。火山凝灰岩对高伽马砂岩的影响是次要的,高伽马砂岩与来自于盆地东北方向的物源有一定的亲缘性;但该方向上的物源不是高伽马砂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热液活动可能对高伽马砂岩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识别洛河区延长组长6与泥岩、凝灰质泥岩具有类似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的高自然伽马砂岩,分析高自然伽马砂岩的成因与主控因素。综合分析高自然伽马砂岩的岩性、物性特征及对应测井响应特征,优选测井曲线敏感参数进行曲线重叠处理,快速识别高自然伽马砂岩,通过多敏感测井参数组合构建新指示参数进行交会,验证高自然伽马砂岩。结果表明:与常规砂岩相比高自然伽马砂岩中钍元素含量相对较高,铀和钾元素含量正常;高自然伽马砂岩纵向随机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旋回砂体的任何部位;高自然伽马砂岩平面展布整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基本一致,受沉积微相控制。洛河区高自然伽马砂岩为同沉积期火山事件沉积的凝灰质叠加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中形成,高放射性主要来自高含量钍元素。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目标是开发以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为模型的控制释放包装材料以增进食品安全.特别是研究添加生育酚对包装聚合物的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工业级挤压机成功制备了3种包含3 000 mg/kg天然生育酚的控制释放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和以上两者的混合物(50/50).具体研究了以上材料的物理性质(熔点,结晶点和玻璃化相变温度等)以及生育酚的制备回收率.研究结果证明:聚乙烯和聚丙烯在高温挤压条件下未发生相互反应,可以作为制备混合聚合物的良好材料.添加生育酚对聚合物材料的机械强度有显著影响.生育酚的制备回收率在3种材料中均高于90%.以上结果说明工业制备控制释放生育酚包装材料确实可行.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开发保障食品安全的控制释放包装材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悖牛川上、中游区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法、同位素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在170~1034 mg/L之间,随着TDS含量的升高,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转变为HCO_3·SO_4-Ca·Na型、Cl-Na型。溶滤作用是控制区域地下水化学组分形成的主要作用,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于碳酸盐、铝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此外,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脱硫酸作用和混合作用也对区内水化学组分形成存在一定影响。煤炭开采使赋存于煤层以上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趋于一致,地下水TDS含量升高,水质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小麦临优2069和临Y7287为材料,研究了4个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积累动态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一致的基础上,从返青期到开花期,随追氮时期推迟,两个小麦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拔节期追施氮肥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延长了稳定时间,追施氮肥时期过早(至起身期)或过晚(至开花期)均不利于品质的提高.增加后期施氮比例,对清蛋白、球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对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南一段高伽马砂岩成因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高伽马砂岩测井岩性解释的准确性,采用岩心观察、显微镜下描述和测井曲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伽马砂岩的成因和识别方法进行探讨。对砂岩的补偿中子值进行分类以排除孔隙度对测井曲线的影响,再利用深侧向电阻率、微侧向电阻率和补偿密度交会识别高自然伽马砂岩。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砂岩自然伽马特征的因素有凝灰质、黏土、油、长石以及钙质;高自然伽马砂岩具有高钍或者高铀含量的特征;凝灰质导致钍富集,黏土导致铀、钍和钾均富集,油导致铀富集,长石导致钾富集,钙质导致铀含量降低;从凹陷边缘至凹陷中央影响砂岩高自然伽马因素依次为高凝灰质含量、高长石含量以及高黏土含量。  相似文献   

10.
对野生及2龄养殖暗纹东方Tun肝脏和肌肉总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主要的组分均为16:0,16:1,18:1,其中18:1是最主要的脂肪酸,野生暗纹东方Tun肝脏和肌肉总脂中的脂肪酸种类,尤其是多烯酸种类,均多于养殖鱼。  相似文献   

11.
以楚粳2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钵种植,研究硫酸钾镁作底肥对高原粳稻产量和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设1g/钵和2g/钵试验两种施用量,单独施用或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设单施农家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硫酸钾镁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减缓后期叶绿素的下降速度,并使SOD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抽穗后有较大的提高,在灌浆后期降低速度慢,达到了增强水稻渗透调节能力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了抗性,延缓叶片衰老。在生产上建议每667m2用钵硫酸钾镁肥20kg和腐熟的农家肥1500kg配合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田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野燕麦在新疆兵团垦区内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观察,证明野燕麦对小麦和油菜等作物的产量有严重的影响,轻者减产20~30%,重者达60%以上,最严重的甚至“放荒收草”或翻耕改种其它作物。在防除方法研究中,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除为主体”的综合防除措施,是控制和消灭野燕麦的有效方法。化学除草剂中肯定了作为土壤处理剂的燕麦畏,在小麦田中亩用药量200~250克,防效达78~95%,在油菜田中亩用药量180~220克,防效达70.7~95.6%。作为叶面处理剂的禾草灵、野燕枯和新燕灵,在小麦田中亩用药量分别为150毫升、104毫升、250~350毫升,防效分别达到83.4~98%,70~98.3%,70.8~91.8%;在油菜田中使用拿捕净,稳杀得和禾草克时,亩用药量分别为100~133克,80~100克,56~70克,防效分别达到77.7~97.6%,91~97.9%,98.2~99.8%。而且经济效益显著,亩净收入一般为6.24~31.42元,个别可达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作为单一氮源对骨条藻的光合活性、生长及中性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骨条藻生长的氮源是氯化铵,其次是尿素,最后是硝酸钠,3种氮源的最适浓度均为4.4×10-4mol/L,光合活性的结果与藻的生长基本一致.3种氮源各浓度梯度的中性脂积累量最大值基本都出现在第7天(培养时间为8d),与藻的生长不是同步关系.最适合骨条藻中性脂积累的氮源是氯化铵,最适浓度为8.8×10-6mol/L,其最高油脂含量为31.07%.硝酸钠组的最高油脂含量为28.46%,略高于尿素组的最高油脂含量27.99%,但尿素组最适合中性脂积累的氮源浓度为1.8×10-5mol/L,低于硝酸钠组的最适氮源浓度1.8×10-4mol/L.在高接种量的条件下,骨条藻油脂总量的高低与百分含量的高低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种内循环折流式生物反应器进行脱氮实验.分别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作为氮源配制模拟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有良好的除氮功能.当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氮源时,总氮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去除速率几乎相同,其降解规律可以用分数级动力学进行很好地拟合,其反应级数为0.88.当以氨作为氮源时,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此时氨氮的去除仍可以0.88级动力学进行描述.而总氮的去除规律符合3级反应动力学.在相同的碳氮比(C/N)情况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远大于氨氮的去除速率,且总氮的去除速率随C/N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在光照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氯化铵、尿素和硝酸钾3种氮源,以及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2种植物激素对小球藻生长及叶黄素含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可以支持小球藻快速持续生长;尿素作为唯一氮源时小球藻生长缓慢,而氯化铵作为唯一氮源时因使培养物中的pH快速降低而抑制了小球藻的进一步生长.与尿素和氯化铵相比,硝酸钾是促进小球藻生物合成叶黄素的最好氮源,小球藻细胞中的叶黄素含量可以达到0.85 mg/g.在葡萄糖为碳源和硝酸钾为氦源条件下,加入植物激素IAA、IBA非但不能明显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反而明显抑制了小球藻对叶黄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6.
以新陆早4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沼液与尿素配施对棉花生育进程、干物质、产量及构成和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生育期所历经的时间最大相隔4d;棉花干物质的累积特征为“慢-快-慢”,呈现“S”型曲线,总氮量的75%由沼液提供,剩余25%由尿素提供的处理于物质累积量、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干物质比值最大;此处理收获了最高的皮棉产量,为22.13g/盆;沼液的施加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中Cu和Ni的含量,但Pb、Cd和cr的含量有所下降。以上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宜的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组合,本试验通过在室内模拟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NBPT与Nitrapyrin配比对石灰性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入土壤1 d后80%已迅速水解,在5 d后已完全水解。在1-14 d不同浓度的NBPT均可显著抑制尿素水解(P0.05),且10%o NBPT可高效作用14 d,其脲酶抑制率为51%。添加抑制剂延缓了铵态氮的转化过程,各施肥处理土壤NH_4~+-N含量分别在第7、14、21天达到峰值,而各抑制剂处理NO_3~--N含量呈线性缓慢上升趋势。添加抑制剂各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氮素损失,相比单施尿素处理分别降低14%、22%、26%、28%(P0.05)。NBPT 5‰+Nitrapyrin可有效抑制尿素水解,减缓氮素转化过程,减少石灰性土壤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8.
氨化木质素对五色苋的施肥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土培技术探讨了氨化木质素作为一种缓释氮肥在五色苋栽培上的应用。并与常规的氮肥-尿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氨化木质素对五色苋生长效果显,作为氮肥,其肥效仅次于尿素,这为氨化木质素肥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万山汞矿区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露天盆栽试验,设置5种处理组:全尿素肥按生长期3次添加常规施肥对照(CK)、尿素作基肥1次性添加(CN1)、尿素+硝酸钙+硫酸铵作分蘖肥1次性添加(NN2)、尿素+硝酸钙+硫酸铵作穗粒肥1次性添加(NN3)和尿素+硝酸钙+硫酸铵照生长期3次添加(CNN3),探究不同氮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水稻不同部位中汞的质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 5种氮肥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无显著变化,但处理组NN2,NN3和CNN3可使水稻结实率增加,其中CNN3组最高可增加9.0%.与CK组相比,其他氮肥处理均能降低水稻对汞的吸收累积,但对水稻各部位的降低效果不同,其中NN3处理下稻米中汞降低最大,达49%, CNN3处理下水稻叶中汞降低最大,达39%.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NN3处理对稻米中汞的吸收累计抑制效果最好,可考虑作为汞污染土壤的农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白花刺蔷薇种子和果实的形态与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花刺蔷薇的种子和果实形态与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①白花刺蔷薇果实红色,长1.5~2.5 cm,径0.8~1.0 cm,内含种子1~12粒不等,种子外包白色薄膜;种子近似卵形,种皮土黄色或褐色。种子尺寸为4.58 mm×2.21 mm,单粒质量12.82 mg。②白花刺蔷薇种子总糖质量分数为124.2mg/g,高于粗脂肪(71.0 mg/g)、灰分(16.5 mg/g)、可溶性糖(11.7 mg/g)、蛋白质(1.7 mg/g)、游离氨基酸(0.2 mg/g)等其他内含物含量。③白花刺蔷薇果实中总糖质量分数为44.6 mg/g,明显高于酒石酸(4.5 mg/g)、苹果酸(4.0 mg/g)、单宁(3.3 mg/g)、赖氨酸(4.1 mg/g)、色氨酸(1.8 mg/g)、游离氨基酸(0.4 mg/g)、蛋白质(1.2 mg/g)等内含物的含量;Vc的质量分数为2.723 mg/g,远远高于苹果、梨等同科水果;SOD含量1 482.33 U/g,是刺梨的3倍;同时还含有Ca,Mg,Mn等多种矿质元素,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