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晋画家顾恺之绘制《洛神赋图》的原因跟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主要原因有“玄学”思想的盛行;士族中普遍形成了绘画鉴赏、收藏,品评的风气;画家与画工的区别等。并对顾恺之的画学理论在他的作品《洛神赋图》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宋江的字与号中国的姓名学,是门内涵丰富的学问,这在《水浒》宋江身上,就有一定体现。比如,其字“公明”对于其名“江”字来说,便颇有些“说法”。按周礼规定,男孩生下三月,由其父命“名”;年满20,举行加冠礼,由来宾取“字”,表明他已成年。此后,为“敬其名”,外人只应称其字,而不应再呼其名。“字”的取义,一般是解释“名”的,所以,也称为“表字”。宋江的字与其名的关系,也是如此。《昭明文选》中郭恶的《江赋》是赞扬浩浩长江的“美德”的,文中说它“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唐李善引《释名》加以注释说:“江…  相似文献   

3.
春露和秋露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论及《诗经》中“兴”的手法时以《野有蔓草》与《蒹葭》为例,释“野有蔓草,零露溥之。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为“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这显然是有误兴为比的嫌疑;至于他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河滨芦  相似文献   

4.
《合肥科技》2006,(12):15-16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春华受聘为荣事达新能源公司首席科学家,在业界引起不小震动。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着力培养20名左右这样的首席科学家。据悉,“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通过重大科技专项和项目的实施,研发载体的聚集,力争培养20名左右的首席科学家,200个左右的创新团队,50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20000名高技能人才。按照《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要求,  相似文献   

5.
两汉经学极盛,在后汉时期“我注六经”的治学之风达到了顶点。物极必反,到魏晋时,道家思想发展起来,当时的知识分子尊《易》、《老》、《庄》为“三玄”。他们注重辩论,提倡自然,菲薄礼教,行动上豪放旷达,善作惊人之语,开启了独具轻力的玄学时代。现试就道家思想与魏晋玄学之关系撮要论之.一、辩证思想的启示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在这里,老子首先…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叶的归属问题潘民中《辞源》释“叶”谓“春秋楚邑名”;释“叶县”谓“春秋为楚地”、《辞海》释“叶”谓“古邑名,在今河南叶县南,春秋楚地”。《叶县志》卷一《沿革》:“叶县春秋楚地。”《叶县地名考》曰:“叶县,春秋属楚。”将叶邑在春秋时期的归属定为...  相似文献   

7.
任雨 《世界知识》2008,(21):29-29
从10月6日开始,诺贝尔奖陆续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一名德国人和两名法国人分享;物理学奖被三名日本人拿走,其中一人是美国国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钱永健除有美籍华裔的身份外,还是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相似文献   

8.
张维慎博士的论文集《沙苑子文史论集》,已于2014年9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文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学术文库中的一种,全书30余万字。书前附有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主编薛正昌先生的题签和著名古文字学家王辉先生的序;书后为作者的后记。文集主体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编为“历史地理研究”,由10篇论文组成;第二编为“中国古代礼俗研究”,有6篇论文;第三编为“简牍与典籍研究”,有8篇论文;第四编为“文物研究与鉴赏”,有9篇论文;第五编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有7篇论文,合计40篇论文。在这40篇论文中,其中有10余篇论文刊发于《文史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州学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考古与文物》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传略     
钱学森同志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消息和他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见报后,广大读者反响热烈,纷纷来函、来电对钱老表示敬慕;同时,为了更好地向这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学习,迫切要求了解钱老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和他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的功勋。为此,我们特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钱学森”一章摘要刊载于此,以满足读者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rdzaong)”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所含内容、确切地说“宗”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实际所起作用之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提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类似于汉族长篇小说的叙述法“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说唱史诗而采取的该文学作品形式上的一种程式法或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蚂蚁怎样走路?有谁会去研究它呢?然而,北京一名普通中学生却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一套研究成果。2004年2月,这名中学生获得了第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及“明天小小科学家”的称号,他,就是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臧鹏远。  相似文献   

12.
陆机《文赋》研究在《文选》钱氏学中占重要位置,特别精彩处有四:一、揭文胆;二、辨“警策”与“警句”;三、释工拙相参;四、证灵感。对李善注肯定少否定多,且有嘲讽口吻。《管锥编》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是粉碎“四人帮”后文化界的第一声春雷,在中国学术史上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13.
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历程与《李四光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现代卓越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毕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历程,及其为中国地质科学作出的重大贡献;《李四光全集》是他发展地质学的成功记录和科学总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科学化遗产,共八卷,中英各半近400万字。  相似文献   

14.
留白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留白的妙用,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写道:“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相似文献   

15.
新书上架     
《科学人生》《科学人生——50位中国科学家的风采》一书最近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该书集中介绍的50位科学家,有最高国家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刘东生等,有中国“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周光召、孙家栋等,有“神舟”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也有年轻一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白春礼、杨焕明、袁家军等。《科学人生》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既是科普宣传的精品,又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力作。  相似文献   

16.
直到前往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讲学时,我才第一次听到“郑和”这个名字。当时,我刚作完题为《欧洲人们的航海与地球大发现》的报告,一名学生凑上前来告诉我,古代中国也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叫郑和,是明朝的宦官。“郑和下过西洋”,这名学生显然在用中国人自己的表达方式对我说这番话,“他到过许多地方,有印度、阿拉伯,还有非洲。他是我们中国的哥伦布。”  相似文献   

17.
《天津科技》2005,32(3):11-12
他插过队,放过马,从未上过大学本科,却自学成才,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长江学者”;他十年磨一剑,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数学界公认为“指标理论的世界冠军”;他发表的被美国《数学进展》作重点评论的高水平论文,其数量占有史以来大陆数学家的2,5;他独立培养了4名博士,其中2人获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获中国数学会优秀博士论文“钟家庆奖”。  相似文献   

18.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学者”皇帝,他懂得天文、音乐、历法、地理、法律和数学。能有如此渊博的学识,是同勤奋好学分不开的。说到计算机,还应该给康熙记一功呢!康熙身边有一个法国传教士叫白晋,目睹这位中国皇帝每每夜读至三鼓、与学者李光地研究《周易》至子夜;这件事引起了白晋的极大兴趣,他于1698年(康熙三十六年)写信给德国的哲学家,数理逻辑的创治人案在尼茨,将《周易》中的八褂向其做了介绍。莱氏被中国远古的学术思维震憾了。他把八褂中的阴(--)与“O”将阻(-)与“1”对应起来看,八褂就可以表示为“111、000、0…  相似文献   

19.
文曰弓 《科技信息》2003,(5M):36-39
在中国油画主流几乎全盘被苏俄画派驾驭的年代,画油画让传媒称“家”并画出鸣世之作的人可谓寥若晨星,钱志林就是这晨空里的一颗星,他那时以油画《南昌起义》而名起画坛。是时我尚为美术学徒,觉得他的闪亮是《南昌起义》上人物的衣褶处理:他反映的已是布质军装,合乎中国南昌湿溽热暑的八月天气,  相似文献   

20.
意象,这一术语,最早可上溯至《易经·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曾明确提到:“窥意象而运斤.”司空图在《诗品》的《缜密》篇中也谈到:“意象欲去,造化已奇。”此后的诗论家便对这一术语普遍使用起来。“意象”成为“表意之象”。然而,现代中国诗歌所广泛运用的“意象”,并不是对古代“意象”这一术语的简单沿袭,实际上已注入现代心理学的内涵.西方心理学中有jmase一词,意为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影象。我们一些学者便借用了这一古术语.把它译成“意象”。(也有译成。“心象”的)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