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完美     
《科技潮》1998,(9)
"掉队"的哲学家天文学、宇宙学是在不断地猎奇和探险中向前迈进的,它那新的视野、新的现象、新的定律总是不断对哲学家产生撞击。可以说。灭文学、宇宙学是产生哲学的重要源泉之一,而全新的哲学又为科学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方向。又影响着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在牛顿时代,哲学家们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认识领域,并且讨论宇宙有无开初的问题。但  相似文献   

2.
时间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0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古希腊,时间的定义问题对哲学家的困扰更甚于对数学家的困扰。在伽利略的伟大发现之后,牛顿把时间最终定义为数学上的量。但是,这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认为,时间是一个被神秘气息所覆盖着的客体,因为时  相似文献   

3.
理性的边界     
正从亚里士多德、牛顿到爱因斯坦、玻尔,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源自科学家对人类知识极限的不断探索,对客观、理性和自我的深刻问题的一次次挑战。有许多书解释了人类已知的科学,而这本书则聚焦于我们不知道的知识。研究领域横跨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美国科学家诺桑·亚诺夫斯基,希望通过探索未知,指出人类知识边界,并找到突破极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知识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中世纪他所享有的巨大权威,而且在当代也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今天的科学哲学家所关心和讨论的许多重大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已经基本上被涉及到了,诸如哲学与科学之分界、科学证明中公理的真实性问题,以及归纳法的可靠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深入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知识理论,就会使我们发现,人类的知识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但有关知识的根本的哲学问题,也就是知识的基础问题却并没有多大变化,尽管它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2011年第8期守擂问题: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从小就是地地道道的科学控。这些科学家们小时候看上去并不比其他的孩子出类拔萃,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奇心强,爱钻研,喜欢自己偷偷搞科研。比如说,小牛顿曾在狂风暴雨中敞开斗篷上蹿下跳,检测飓风的力量。如果你是想成为科学家的有志少年,那么,你做过的最令人跌破眼镜的科研项目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从经典物理学步人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爱因斯坦不只是一位科学巨人和哲学大师,而且十分关注人类进步、世界和平、青年教育等社会问题,曾发表过许多精辟见解.虽然他坦率地承认在教育学领域,他只是一个半外行,只有一些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然而他在学生时代和在学校执教期间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他那非凡的科学的思考,使得他在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和见解今天依然使人兴味盎然,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前言 科学是教育的内容,人是教育的对象。近现代以来,科学和人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科学主义强调科学,人本主义关注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流派,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考察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功过是非,对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一大支柱。19世纪以后,牛顿力学和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对科学的信仰,也疯狂了科学家、哲学家……甚至连文学家也卷入其中。人们相信:科学是理性的胜利,科学可以把人间变成天堂。在对科学的崇拜中,自诩为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哲学产生了。1830年,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问世,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本性与问题构成,决定了它应该与科学划清必要的界限,不能混淆。哲学家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科学家,而是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哲学创新基本的尺度,就是看一种哲学是否以新的视野提出新的问题替代最初的问题,或者引起人们对以往从不质疑的答案的自觉觉醒。  相似文献   

9.
<正> 在纪念爱因斯坦逝世三十周年之际,人们无不怀念和崇敬这位伟大的人物。他对科学的贡献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进入原子时代开辟了道路;他对哲学的探索,为科学哲学特别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添加了新内容。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他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在生前身后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切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人们无不受到他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0.
李斌 《世界博览》2008,(1):74-79
许多人认为,科学就是利用科学方法所获取的知识体系;也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求得真理的研究过程,正如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视科学为"人类心灵的壮丽的探险"。其实,科学也是一种社会职业和社会建制。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是以科学为职业的"科学家"在以求得真理为目标的"科学机构"中研究而来的。科学机构是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和一种职业的表现形式。科学的建制化或体制化是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11.
牛顿对力学的研究牛顿的生平伟大的英国科学家伊隆克·牛顿1643年生于英国东海岸乌尔索浦村。他的父母是不大富裕的农场主。牛顿开始在一个乡村学校读书。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他大学毕业之后,沿着科学的阶梯一步步上升,于1669年当了剑桥大学的教授,适年二十六岁。牛顿在剑桥大学工作期间,写了一部力学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个题目是与当时的科学理论相符合的,因为那时把物理学叫做自然哲学,而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这本书的第一版于1687年问世,书中阐述了经典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们“言必称希腊”,是因为古希腊的科学家们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古希腊学者掀起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科学革命。 第二次科学革命是17世纪的牛顿时代,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始到牛顿力学的发表和推广应用,使科学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以英国皇家学会为中心,形成一百多位著名科学家为骨干的队伍,建立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第三次科学革命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以电磁学、生物学、热力学、化学、地学的重大突破为起点,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海森堡、狄拉克等人的量子力学为峰值标志,人类进入第三次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3.
刘雨春  秦绪娟 《科技信息》2011,(32):I0204-I0204,I0206
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代表的牛顿力学理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果,它把牛顿力学理论基础的统一性、逻辑结构的简单性和数学美思想结合为一个整体,勾勒出一个和谐的世界图景,满足我们美感上的享受。毫无疑问,它至今仍是人类科学大厦中璀璨耀眼的艺术盛宴。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对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热力学的形式引导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20世纪,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又一伟大思维成果,引发了技术领域意义深远的革命,使人类跨入了以电动力为标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和哲学是人类两种伟大的智力活动。它们有各自的目标、问题和方法,有各自的思想成果和代表人物。但它们也相互纠缠和影响,相互检审和渗透。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不只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出自于人类思维的深度特征。科学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它经验性的一面。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各种新奇的自然现象和其中的规则。而哲学在人们眼中则是坐在扶手椅上的思辨工作。学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家在探索意识问题时常对同样的理论成果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根本原因是犯了 "范畴错误".科学意识研究的发展不能忽视哲学的反思,必须加强对脑科学成果的哲学转化、升华和解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人类现状,针对人类面临的困境,将责难引向哲学内部,呼吁重温西方哲学的伟大传统——政治、科学与自由的结合。全文阐述柏拉图、斯宾诺莎、康德三人一脉相承的崇高哲学追求。并以很大的篇幅介绍伽利略和笛卡尔两位科学家与近代哲学的内在关系,揭示出他们对近代文明的健康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当今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看,哲学与科学都是人类实践的方式和成果,是人类理性对世界的创造。哲学和科学创造都要以其他的实践方式为基础。哲学和科学在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异同,异同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实践基础。哲学和科学的关系还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爽 《科技资讯》2013,(34):241-241,243
"有限与无限"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永恒哲学问题,千百年来,一个个伟大的哲学家赋予它们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总结了历史上一些重要哲学家对有限与无限问题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就无限问题对现代社会和哲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弗兰西斯·培根(约1214-1292)是英国大哲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哲学和科学的研究,学识渊博,推崇科学知识。培根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把学习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蚂蚁式。就是照搬前人的东西,只知道积累知识,没有自己的见解。更有甚者干脆剽窃他人的东西,稍作修改,作为自己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