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农村合作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支持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地区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农村金融面临着资金供需不匹配问题,这种供需失衡矛盾,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出现的去"合作化"严重、产权不明晰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研究,分析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今后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更好地解决服务"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敏 《科技与经济》2010,23(1):51-54
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1987-2007年的财政金融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金融机构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有较大差异: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明显;西部地区存在财政支农和金融信贷资金年增长率高者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相反;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财政支农、金融信贷资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效应不同。平均西部最高,依次是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农支出是政府为了扶持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之间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将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金支付给农业领域而形成的支出。本文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及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和方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户经济有利于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近年来涉农贷款不断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农户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应强化现有正规金融的支农功能,规范推进多元化的新型农村金融,完善农村金融的财税支持和补贴政策以降低农户贷款负担,建立政策性保险和担保机构,以降低涉农信贷风险,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金融支持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对于缩小我国地区间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受制于资金的短缺、流失以及资本形成的困难。本文重点就如何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如何发展西部资本市场,引导资金向西部流动、如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充分发挥金融的筹措融资、调节经济和资源配置功能等问题、金融支持的战略重点、指导思想和原则、具体的建议与设想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各项支农政策的不断推进,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信社作为农民贷款的主渠道,使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农民贷款需求不断向多元化发展,现行金融服务和贷款增量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马杰 《科技资讯》2006,(33):130-131
随着金融各项支农政策的小断推进,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信社作为农民贷款的主渠道,使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农民贷款需求不断向多元化发展,现行金融服务和贷款增量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步较晚,成效突出。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规模不大、农民参与面不广、运作不规范、结构不合理、带动示范效应不强等突出问题。为此,应着力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强化扶持、完善制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切实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为西部地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持续有效的组织资源。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事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下面是本人就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关问题讨论几点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支持。结合我国金融支持的现状,提出创新金融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充分依靠大型商业银行的骨干和支柱力量;创新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调整政策性金融职能,强化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其成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规范民间金融活动,积极推动民间金融合法化。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勇 《科技资讯》2006,(33):117-118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事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下面是本人就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关问题讨论几点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生产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新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在农业的金融支持中,地方财政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该文以衡阳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管理情况作为具体的研究内容,分析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更好地促进衡阳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交流     
浙江乡镇企业百亿资金反哺农业乡镇企业正在成为改变浙江省农村面貌的一种最重要的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79年以来的16年间,浙江省乡镇企业用于农村的各项支出已将近100亿元。乡镇企业被农民称作可靠的"财神爷"。1994年,全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已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2.9%。乡镇企业的翅膀硬了,但对其源于农业的"本"并没有忘,乡镇企业对于农业的反哺作用日益增强。1985年以来全省乡镇企业平均每年用于支农资金2亿元,去年的支农资金接近3亿元。  相似文献   

14.
金融、财政支农水平提升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以市场主导的金融支农效率高于以计划主导的财政支农效率。利用川、陕、渝三地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金融、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从农村产值、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了理论假说。最后,提出应进一步优化金融支农的结构功能和制度安排,提升金融支农力度,同时扩大财政支农中生产性支出比重,提高财政支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徐厚淑 《科技信息》2010,(33):I0403-I0403
近年来,随着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各级财政支农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为提高农业综合实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作为财政支农最前沿的县乡两级财政,在财政支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09年至2019年数据,测算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且差距逐年拉大,呈现出两极分化和低水平集聚态;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低于中东部地区,但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中东部地区。基于此提出加强金融优先或强化发展,着力促成金融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进一步协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这对于地区金融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制约作用。目前看来,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还处于金融压抑阶段,如何在未来积极发挥金融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金融需求以及金融业发展问题入手,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崔美花 《科技信息》2007,(4):227-227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农业、农村出现了十分难得的好局面。但是,在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搞形式主义,热衷于政绩工程,新债增多现象,现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佳等问题。针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出现的问题,必须从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着手,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受益的长效激励机制;尽快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配合农村综合改革,着力解决县乡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农村,网络产品是奢侈品,网络信息是稀缺资源。作为西部地区的基层情报信息工作者,笔者对此深感焦虑,认为西部大开发中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开发利用途径三个方面对西部大开发中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民。     一、开发利用的必要性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就是要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差距。因此,缩小东西差距,就是缩…  相似文献   

20.
张怀福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5):67-67,45
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西部地区资源的多样性和优势的多元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则表现为问题的复杂性和很强的区域性;二是内陆封闭,落后保守,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三是少数民族集中,民族经济相对突出。因此,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借鉴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建立创新的思路和跨越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