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过10℃下7天驯化,活性污泥系统对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污泥驯化完成,此时污泥中的优势菌种为耐冷菌;通过反复分离得到32株在10℃下生长良好的优势菌株;再通过初筛阶段测定平均OD值,复筛阶段测定模拟生活污水COD去除率,筛选出低温情况下生长良好且COD去除效率高的五株菌株;通过菌落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得出高原地区的优势低温耐冷菌分别为:革兰氏阴性好氧杆菌—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好氧杆菌—嗜冷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和球菌—芽胞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好氧杆菌—黄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碱杆菌属。  相似文献   

2.
低温ESBR反应器中耐冷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填料式SBR反应器(ESBR)处理低温(5℃)生活污水,从反应器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分离出4株在低温下具有较高活性的耐冷菌株.通过平板培养特征鉴定,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了各菌株所在的菌属,并测定了菌株在5℃下的有机物降解能力.试验证明,4株耐冷菌在低温下具有很高的有机物降解能力,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相当可观,耐冷菌的这一特性对于低温污水的生物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低温污水的强化处理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低温耐冷菌在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普通活性污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OD降解性能、沉降性能的变化,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并验证了活性污泥中始终存在有低温耐冷菌,并通过试验证明低温耐冷菌在低温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相对优势.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环境条件下低温耐冷菌的COD去除率虽不及中温菌,但二者相差不到10%,而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低温耐冷菌的COD去除率却高于中温菌COD去除率63.67%;从而证明低温耐冷菌对寒冷地区污水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高效石油降解菌种,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筛选出菌株.研究不同的温度、转速等对菌体生长情况和石油降解率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2株优势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对石油的降黏率可分别高达28.5%、51.5%.偏酸或偏碱环境均不利于菌体生长,培养温度对2株菌体生长和石油降解率影响较大,最佳温度是35℃.在高矿化度条件下,菌株对原油仍有降解作用,降黏率为40%以上.原油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菌种在以原油为碳源培养后,使原油组分中沥青质、非烃及芳烃类含量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相似文献   

6.
几株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从苏州某食品厂排放的废水中分离筛选出3株反硝化聚磷菌B4、B5和B6。经鉴定,分别属于沙雷菌菌属(Serrat/a)、拉恩菌菌属(Rahnella aquatilis)和不动杆菌菌属(Acinetobacter)。测定了这3株菌的生长曲线,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这3株菌株的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4、B5和B6菌株的生长和脱氮除磷反应最适温度均在30℃左右;在室温条件下,B4、B5和B6生长的最适pH为6.5~8.5;3株菌反硝化脱氮除磷反应的最佳pH值均为中性偏碱。  相似文献   

7.
为给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研究了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效率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以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成熟活性污泥为菌种来源,通过筛选、培养、形态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分析了该菌生长规律与其脱氮除磷率的关系,并通过改变温度、pH和碳源等生长条件研究对其脱氮除磷率的影响。成功分离并鉴定了一株脱氮除磷率高的反硝化聚磷菌株,该菌株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脱氮除磷效率较高,其脱氮除磷率超过90%。该菌株在温度30℃,碱性环境,碳源为柠檬酸钠条件下,能够较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一株耐盐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的耐盐苯酚降解菌,经形态观察及2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命名为W3.该菌株可以在1%~10%NaCl环境中生长,并可以利用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苯酚降解的最优条件为pH=7.0,温度30℃,NaCl质量分数5%.在NaCl质量分数为5%.苯酚浓度为...  相似文献   

9.
一株新耐冷菌SA-8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东北地区受农药长期污染的土壤中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到一株甲基对硫磷高效降解菌SA-8,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p..菌株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0℃和7.0,在此条件下培养24h,降解率达93%;当温度位于10℃时,降解率也有66.2%;而在35℃时降解率仅为27.3%.这些结果表明SA-8是一株耐冷有机磷农药降解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北方地区农村厕改废水冬季处理效率低的问题,从低温驯化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8株在10 ℃下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耐冷菌株,研究其混菌作用效果并制成菌剂。结果表明:单一菌处理时,假单胞菌H-30对模拟农村生活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最高,为88.6%;8株耐冷菌H-7、H-10、H-29、H-30、H-33、H-36、H-40、H-54按最优体积比2:1:4:4:4:1:1:1混合后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可达94.1%,按此比例制成的菌剂在10℃下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为83.6%,出水COD为92.45 mg/L,达到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石榴枯萎病(Pomegranate wilt)为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四川省攀西地区石榴上的一种新病害。对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甘薯葡萄糖琼脂(SPDA)、马铃薯甘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玉米琼脂、石榴叶煎汁琼脂5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查氏(Czapek)固体培养基和2%水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不同温度和pH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6℃,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6,最适pH为5。黑暗条件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运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某酸性底泥中分离到一株耐酸且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的菌株WF83,采用形态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手段对其鉴定,并对WF83的主要生长因素(pH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F83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产H2S,兼性厌氧;与Enterobacter sp.的同源相似水平达99%,初步鉴定该菌株可能为Enterobacter属.生长条件试验显示,该菌株属中温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35℃,且具有较宽的pH生长范围(5.0~9.0),在pH5.0时的细胞生长水平与pH9.0时基本相同,相对于已经报道的硫酸盐还原菌,其表现出较强的耐酸性.  相似文献   

13.
以海滨锦葵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处理对海滨锦葵光合作用的伤害,探求海滨锦葵对低温胁迫的敏感温度,以及低温弱光对海滨锦葵的伤害.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海滨锦葵的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说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海滨锦葵光化学活性受到抑制,13℃是其低温胁迫下的临界温度.低温弱光(6℃、200μmol·m^-2s^-1)处理4h后Fv/Fm下降了2.5%,而光系统I活性(△I/I0)下降了18.5%,说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海滨锦葵光系统I受到的伤害高于光系统II;在恢复过程中,光系统II在8h基本完全恢复,而光系统I和净光合速率在48h后仍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PSI的恢复速率成了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中游成都段河流无机氮形态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李大平  陶勇  王晓梅  何晓红  高平 《贵州科学》2011,29(6):10-14,30
近年来岷江呈现出明显的氮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我们依据2006~2008年采集测量的水质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对岷江中游成都段河流中无祝氮形态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枯水期以及全年尺度上,水温是影响水体中无机氮形态组成,尤其是氨氮(AN)、总无机氮(TIN)中氮元素质量比(m(AN)/m(TIN)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且水温同m(AN)/m(TIN)之间呈负相关;在丰水期和全年尺度上,水体中pH值对m(AN)/m(TIN)的影响仅次于水温,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在枯水期尺度上,pH值对于m(AN)/m(TIN)的影响位居水温和溶解氧(DO)之后,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DO对m(AN)/m(TIN)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是不相同的。在枯水期尺度上,DO对m(AN)/m(TIN)的影响较大,仅次于水温,而在丰水期和全年尺度上,DO对m(AN)/m(TIN)的影响位居水温和pH值之后,但是DO与m(AN)/m(TIN)之间在3个时间尺度上均呈现负相关;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通过刺激异养细菌生长消耗溶解氧间接抑制自养的硝化细菌的生长,COD含量与m(AN)/m(TIN)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均呈现正相关;水体中的碱度含量均能够满足氨氮的硝化所需,为硝化过程的非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初步探讨了温度和盐度的改变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显示: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适宜生长存活在盐度范围14~40 psu内,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14~19 psu.云纹石斑鱼早期幼鱼适宜温度范围为21~30 ℃.温度实验中,在18 ℃以下的水中,幼鱼摄食能力减弱,活力低下,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原菌;在高于33 ℃的水中,幼鱼运动过频,导致消耗大量能量,抑制生长.研究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幼鱼对盐度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适当降低盐度有益于提高其生长速度,且幼鱼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分析新疆盐湖嗜盐古菌资源,从艾丁湖中分离筛选出一批嗜盐古菌,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分子鉴定。发现其中1株菌(D -20)的生理生化特性和产淀粉酶特性比较突出,经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温度下的研究以及16S rDNA 序列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8.0,最适盐浓度15%,能产过氧化氢酶、尿酶,淀粉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不产 H2S ,对青霉素,氯四环素,红霉素,新霉素具有抗性,能利用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以果糖,蔗糖和核糖作为碳源。经分子鉴定该菌是 Natrinema属的新成员,定名为 Natrinema aidingensis D -20,Gene Bank登录号为 AY298734。菌株保藏号为12.657。  相似文献   

17.
以E.coli AB90054基因组中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glyA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表达菌株BL21(DE3)后筛选阳性重组子,并对筛选所得高表达基因工程菌G16进行培养条件和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条件为38℃、pH为7.0、转速为150r/min时,基因工程菌的生长速度和菌液浓度最佳;当表达条件的诱导温度为30℃、诱导剂浓度为0.5mmol/L、诱导时间为5h时,基因工程菌诱导目的蛋白表达效果最好。通过SDS-PAGE分析和酶活测定后发现,在优化条件下基因工程菌G16发酵产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能力占菌体总蛋白的60%左右,且蛋白活性正常。  相似文献   

18.
从长期施用有机磷农药的土壤中,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采用逐渐加量的驯化方式,分离纯化到2株对三唑磷有较好降解能力的细菌,命名为TAP-W和TAP-R。其中TAP-W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够在30℃~40℃范围内和pH6.0~9.0范围内良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0。TAP-W菌在含0.1%三唑磷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三唑磷浓度400mg/L)振荡培养72h后,对三唑磷降解率最高,达到65.9%。根据TAP-W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nmonas)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