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3D视觉产生的原理和人类对3D视觉的探索历程,分析了3D内容的制作方式。伴随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出并研发了一种新的3D转制技术--人工智能2D转3D,该技术可根据2D图像自动生成3D内容,在无损品质下,将3D转制效率提升了1000余倍。并指出基于这项技术,可开发3D直播、3D浏览器等新应用,也有望彻底解决3D内容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2.
 视觉SLAM 仅采用图像作为外部信息,用于估计机器人位置的同时构建环境地图。SLAM 是机器人自主性的基本前提,如今在小动态环境采用激光或者声呐传感器构建2D 地图得到较好地解决。然而动态、复杂和大范围下的SLAM 仍存在问题,使用视觉作为基本的外部传感器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新颖热门的研究方法。在视觉SLAM 中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如特征检测、特征描述和特征匹配,图像识别和恢复,还存在很多改善的空间。本文在视觉SLAM 领域的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对基于视觉的多机器人协作SLAM 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为3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如何根据立体图像特点,构建更加符合立体视觉认知机制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已成为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现有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要么先分别处理左右视图,然后结合左右视图质量得到立体图像质量分数;要么先对左右视图进行融合得到融合视图,然后评价平面的融合视图得到立体图像质量分数.事实上,大脑对立体视觉信号的处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融合与处理的过程,并最终在视觉皮层完成对视觉信号的认知与判断.受大脑立体视觉认知机制的启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融合网络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实现了双目信息的多次融合与处理,模拟了大脑对双目信息进行处理和判决的视觉传导通路.所提出的双目融合网络包含左视图通道、右视图通道和融合通道,模拟立体视觉信息在视觉通路中的逐层并行处理过程;左右视图通道在网络中多次交互,模拟视觉通路中双目信息的多次融合与处理;网络末端的3个全连接层,模拟视觉信息经过视觉通路处理后复杂的质量判断过程.本文实验在两个公开立体图像库LIVE3D Phase Ⅰ和LIVE 3D Phase Ⅱ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称与非对称失真立体图像上均能取得更好的结果,且较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图像的变换域特征和人眼的视觉特性,通过对图像的空间频率与视觉感知上的空间频率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感知特性的数字图像的空间频率计算方法,并在图像技术中的实际应用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图像频域中的空间频率计算中,该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算影像深度法或修正时间差法算出二维影像深度信息,从中计算出3D的深度,产生双眼视差影像,然后透过3D眼镜观看3D虚拟影像或者裸眼直接观看3D虚拟影像。这种利用二维平面显示技术产生视差影响显示3D影像是当今3D显示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人们所接收到的所有视觉信息都是3D的虚拟影像,而不是真正的3D影像。  相似文献   

6.
随着激光雷达传感器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自动驾驶3D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了探究3D目标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对该领域中基于深度学习的3D检测算法进行了综述。根据车载传感器的不同,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3D目标检测算法分为基于相机RGB图像、基于激光雷达点云、基于RGB图像–激光雷达点云融合的3D目标检测3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算法的技术原理及其发展历程,并根据平均检测精度(mAP)指标,对比了它们的性能差异与模型优缺点。最后,总结和展望了当前自动驾驶3D目标检测中仍然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全景视觉技术在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实现全景视觉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图像拼接和折反射透镜。介绍图像拼接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的几种主要算法。该文分析了单视点和非单视点折反射全景视觉技术的优缺点,概述近年来全景视觉技术的研究状况,最后分析全景视觉技术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影响3D舒适度的因素中,制作人员更多的会选择视差信息来检测、调整、优化3D节目的质量,因此3D电视素材的左右图像的视差分析成了关键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3D电视视差检测系统,该系统应用了双边滤波及SGBM立体匹配算法,计算左右图像的视差,并根据视差与立体视觉舒适度的关系,将可能会引起观众不适的图像部分进行分级标注,便于后续的3D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9.
3D模型数字水印技术是继图像水印、视频水印之后的又一种版权保护的有效手段,为数字博物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数字博物馆中3D模型可能经历的各种处理,进行了水印攻击方法的仿真实现,并将其整合到数字博物馆3D模型水印评测工具中,为博物馆3D模型水印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单幅图像去雾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智能交通、军事以及安全监控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图像去雾处理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与研究热点。在雾、霾等天气条件下,大气粒子的散射作用导致成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严重降质。图像去雾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图像增强或图像复原方法去除天气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方便后期处理。归纳总结了单幅图像去雾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基于图像增强和复原的两大类方法,深入探讨了其中的一些经典算法并对这些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针对基于图像复原方法的去雾技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立体视频的编辑与播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燕 《科技信息》2011,(7):57-57,32
如今二维显示技术趋于成熟,3D影像技术正在迅猛的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立体影视也逐渐成为以后的导向,然而如何对3D片源进行编辑,即如何同时显示左右眼视频并实现编辑功能逐渐成为人们考虑的对象。成本低廉、实现容易的立体显示效果让人们望而生喜。本文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立体显示技术的背景和实现的方法,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红蓝显示的优势所在,并针对单一影像编辑的功能揭示本立体视频编辑界面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立体视觉技术,实现对板料成形分析中应用的大批量坐标网格的变形进行无接触自动测量与分析,以减少工作量并提高测量的速度和精度.主要针对圆形坐标网格变形的立体视觉测量中的图像匹配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对网格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编码的基础上,实现网格单元的子域匹配,并通过对摄像位置进行预约束,建立起左右对应像素点纵向图像坐标间的约束关系,从而实现左右图像特征点的快速准确匹配方法.该方法程序实现简单,匹配结果可靠,无二义性,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三维图像的立体匹配中.  相似文献   

13.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是指移动机器人通过自身搭载的传感器以实现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视觉传感器与惯性测量单元极强的互补性使得视觉SLAM(VISLAM)成为SLAM研究中的热点方向。分别介绍了VSLAM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算法、特征提取方法以及卡尔曼滤波和非线性优化方法的应用,并对惯性导航系统做了简短阐述。当前VSLAM系统中往往存在光照变化剧烈、图像模糊、特征不明显等问题,将对SLAM系统造成严重后果。进而引出了多传感器融合SLAM中具有代表性的VISLAM技术,并介绍了VISLAM技术中视觉传感器和惯性测量单元的松耦合、紧耦合2种信息融合方法以及卡尔曼滤波和光束平差法在后端优化上的应用,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遥感影像配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匹配是指从数字影像上识别相关影像,它是计算机视觉和数字摄影测量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遥感影像的配准技术直接关系到图像融合等地形分析的精度和效果,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和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匹配算法,本文在三种经典的配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图像配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就图像分割的具体内容及常见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说明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图像采集系统、立体视觉测量系统、汽车车身视觉检测系统及逆向工程中的典型应用,分析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微软Kinect传感器,提出一种改进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特征提取算法的单目视觉里程计新方法。用Kinect传感器获得环境彩色和深度图像,再采用基于特征点信息的改进的SURF算法完成彩色图像特征点的提取与匹配,提高匹配的正确率和鲁棒性,随后进行与深度图像的映射,实现三维重建并利用最小平方中值定理估计出机器人的路径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匹配正确率较SURF算法更高,在动态环境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单目视觉里程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和CIS传感器的纸币图像采集系统及其对应的提升小波处理方法.系统利用FPGA实现CIS图像传感器和高速A/D转换器所需的各种驱动信号,完成实时图像采集;同时以FP-GA为核心,在硬件平台上实现5/3提升小波算法,并在Xilinx开发软件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有效的硬件设计和Ver...  相似文献   

18.
褚玉山 《甘肃科技》2010,26(3):29-31
图像数据的高速采集在视觉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DSP、CMOS图像传感器的嵌入式高速图像处理系统设计方案。以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DM642作为硬件平台,实现了图像数据的高速获取。介绍了系统中图像传感器、存储设备与DSP的硬件接口设计及系统的软件流程及传感器控制方式,并提出了利用网络接口实现图像数据向上位机传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视觉舒适性是改善3D观影体验的核心内容.影响视觉舒适性的原因可以分为观影心理因素和观影生理因素,已有研究具体包括视觉疲劳诱发因素分析、3D电影舒适度评估、3D电影舒适度改善.基于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3D视觉舒适性研究现状,归纳了3D视觉疲劳度的诱发因素,总结了3D视觉舒适度评估的实验方法,并对已有的评估模型进行分类,整理了3D视觉舒适性解决方案,分析了当前研究重点及其相互关系.最后展望了3D电影视觉舒适性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发展状况,并简单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一些因素;然后详细介绍了高填充系数技术和直接成像传感器技术,及其对CMOS图像传感器性能的改善,并对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做了介绍;最后说明了CMOS图像传感器和CCD图像传感器之间将存在的长期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