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福建省小流域水质污染分散、治理难度大的现状,着力构建全省小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小流域监测网络共布设636个水质监测断面,并对全省2017年小流域水质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全省小流域水质状况的变化趋势,为更好开展全省小流域水质管理、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提供治理模式.方法 以冉家沟小流域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所得治理模式用于冉家沟小流域治理,每年拦蓄径流20.18万m~3.拦截泥沙5.71万t;给当地增加收入634.99万元;加速了当地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结论 冉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RS、GIS技术,基于DEM将河北太行山区划分为22个小流域.根据PSR模型,选取对山区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29项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方法——AHP结合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通过加权和法确定各小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安全处于较差状态,进而深入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虞市小流域众多,小流域山洪灾害易发与多发已成为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致灾成因、防御现状的分析,提出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对策,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入手,切实提高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字小流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数字小流域构建的理论、技术背景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小流域构建的总体模式,并从框架结构、基本功能等方面对数字小流域构建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根据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从小流域信息化建设出发对数字小流域发展的三个阶段等进行了设想;指出实现数据共享与综合分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技术平台和决策依据是数字小流域实现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陈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建立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陈家沟小流域对径流、泥沙、总氮、总磷的模拟均满足模拟效果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SWAT模型在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可应用到径流量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关键源区识别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刘茜 《甘肃科技》2016,(11):65-67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对水文小流域流量计算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且其在实际生活之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水文小流域流量计算方法对河流水文状况的测算以及道桥建设的有关特征研究有重要意义。水文小流域流量因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水域状况存在差别,所以它的实际水文流量计算法也都将不同。其中,在进行水文流量计算时,主要通过数理统计法、径流形成法等来对水文小流域流量开展计算与评测。首先着重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在运用时的基本特征,然后结合以某小流域流量计算的应用实践,分析了计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曹红武 《甘肃科技》2011,27(12):36-39,78
利用水文、水利、气象、水保、环保、经济、人口等统计资料,科学分析了北峪河小流域水资源特点,阐述了北峪河小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北峪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机理和手段,揭示了水资源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层关系,指出应对北峪河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方法、思路,积累经验,为陇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土壤养分流失在流域内不同地貌单元的运移问题,通过建立小流域土壤养分运移数学模型及计算程序的编制,实现了对小流域土壤养分运移的数值模拟.该模型能描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水量及养分含量的运移过程,解决了养分源成点源、非点源分布和小流域土壤养分呈带状分布变化的问题,为大面积预测养分运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对南京市紫金山周边小流域进行边界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并且通过水样野外采集与实验室分析处理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一年间对小流域所在水库水质进行监测.通过计算水质指数(WQI)得出其季节性变化规律,结合该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特征,揭示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下游水体水质影响显著.①水质指数(WQI)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上游有建设用地的小流域从春季到秋季期间WQI有降低趋势,从秋季到冬季又逐渐上升;而无建设用地或者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较小的小流域在夏季暴雨径流的影响下,水质会逐渐改善,WQI有升高趋势.②小流域内建设用地对各小流域水体水质有负效影响.而以景观林为主的苗圃对下游水体影响不大;流域内林地、水库占流域面积越大,其下游水体水质则相对较好,对水质改善有着正效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Service技术,提出采用服务模式实现小流域地貌演化问题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小流域演化模型服务MCGEMS以及MCGEMS与WCS集成设计过程,给出了MCGEMS的WSDL描述.基于.NET平台开发实现了MCGEMS、WCS以及MCGEMS与WCS服务集成,完成了基于服务模式的小流域地貌演化计算.基于服务模式的小流域地貌演化问题计算,初步解决了系统集成模式实现小流域地貌演化计算功能冗余、小流域地貌演化模型演化复用困难、集成界面复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气候隶属于小地形局地气候。对它的调查和分析既不象大气候那么粗,也不象小气候那么细。而是在大气候的基础上抓住形成小流域独特气候的关键因子——方位、坡度和地形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区大气候的必要订正而得到小流域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水源进行保护是我国工作的主要方向。以遵义海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运用RS、GIS技术,构建"污水集中拦截,稳定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措施布设顺序以水源为中心,环状结构向山顶层层辐射布置的措施布局。分析产生效益,为贵州省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工程量推算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康晓霞 《汉中科技》2012,(6):10-10,5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治理的提高和完善,是小流域治理的发展方向,是新型的小流域治理。柳林沟小流域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有效保护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变当地群众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针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仰恩小流域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提出了在该区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区小流域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对山区小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景观建设应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集中于绿色景观建设,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增加大斑块和绿色廊道的面积.并以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广东科技》2014,(18):112-113
云龙水库是昆明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水源区内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对水库水质、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建立水源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三道防线,使水源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和技术要求,对云龙水库水源区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陈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陈家沟小流域SWAT模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对地形图数字化处理、土地利用方式重新编码及土壤类型自定义化细分,构建了空间数据库。通过查阅《万县地区土种志》,运用软件和经验公式,利用实测和调查数据,构建了属性数据库。陈家沟小流域SWAT模型数据库的构建,为模型在此流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系是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黄土高原典型淤地坝系中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合理提取14个小流域淤地坝系相关指标,建立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对王茂河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进行评价,基本实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王茂沟小流域大部分淤地坝均处于接近安全状态,王茂沟1号坝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关帝沟3号坝是整个坝系短板,需要尽快除险加固。从各个准则层来看,管理因素分值普遍太低影响着整个淤地坝系最终评价结果。以期为黄土高原淤地坝系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BMPs方法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小流域治理的现状,介绍了暴雨径流最佳管理措施(BMPs),并将其应用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提出了在小流域应用的技术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库区流域的新农村、新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