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艳丽 《科技信息》2012,(35):42-42,64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注重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有机衔接,其中以课程体系衔接为重点。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重复、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匹配、教育之间不协调等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及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做法.以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又是其核心.数学是中、高职理工科教育中共有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在分析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高职数学课程有效衔接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实施中高职衔接,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从落实终身教育理念、顺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解决中、高职生源之困的高度对中高职衔接的战略意义进行了梳理,并对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对其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创新性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调整夯实阶段,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目前,江苏省内外有很多中高职学校设置了航空服务专业,在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由此中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对接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在中高职教学衔接上打破了过去的常规,由双方共同制定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制度,做好航空服务专业中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王萍 《科技信息》2013,(23):282-282
<正>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才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尤其是现代化工业进程推进了对于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呈现出职业教育层次不断丰富,高等职业学院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的可喜局面。高职教育办学形式趋向多样化,如"3+2"或"3+3"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报考普通高校和高职等。但是,中高职教育在衔接与沟通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中高职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衔接与沟通,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焦点难点。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学生既能提高专业技能,也能提升理论基础,对于促进人才培养和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中高职衔接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和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结合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与合作的中职院校中高职对接的实例,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经验和做法进行探讨,为其他院校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歆伟 《科技资讯》2015,13(1):199-200
确定中职的工艺美术(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与高职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衔接,建构"3+3"中高职衔接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该项目采取中高职3+3分段培养的方式,拟从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构建中高职系统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从学制衔接到课程对接向深化内涵转变,为无锡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但"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课程结构墨守成规、课程内容重复严重、教材体例老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试点专业要对口足够的中职生源、制订全国统一的课程目标、重构课程结构、准确定位和整合课程内容、编写项目化教材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本属于同一教育类型,其教学模式都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即突出实践性、操作性的职业教育特点。中职和高职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发展关系,使之发挥最大的效应,对我国职业教育有重要意义。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对接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前提,专业设置的对接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对接是两者协调发展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对接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相互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引领下,运用共生现象的“互惠性”、“双赢”和“共存”的观点,对中高职教育体系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与共生环境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中高职教育体系发展的共生机制,并对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邹燕  任燕琴 《科技信息》2011,(6):195-196
本文探讨开放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办学模式,提出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以职教与普教的沟通、中职与高职的衔接、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终身教育有机结合,办学机制上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联合,建立全面开放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职衔接是关系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寻求中高职教育的良好衔接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优秀的中职学生(包括实践技能优秀者)提供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对稳定和进一步发展中高职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分析目前几个常见衔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五年一贯制”的理想形式和“3+2”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科学有效地衔接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存在很多滞约因素,不利于中高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笔者从事高职教育一线教学多年,对中职学生在高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有深入的研究,在本文中有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与企事业用人单位需求相衔接,也是高职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在分析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现阶段园林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鹤轩 《科技信息》2013,(3):273-273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要求。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人才需求的大众教育,具有市场导向性。中职和高职同是职业教育中不同层次的教育,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工作平台,有效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制订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中高职衔接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以来,中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但中高职衔接教育还处在初期阶段,未形成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加之许多学校仓促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与培养机制的对接不严密,造成了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粗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低下。为了指导"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机制,可为同类院校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中高职衔接中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考核评价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够为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程设置是一项牵涉面甚广、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在"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对当前中职机械类专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从提高中、高职衔接有效性的视角,提出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与开发应采用构建专业"树"的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政策和制度化的保证下,构建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职业学校多方参与的纵横延伸一体化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指中职和高职教育这两种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是职业教育内部的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推进现代职业体系建设的关键。该文重在解决问题,提出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