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地格达-4味汤血中三种移行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将蒙药地格达-4味汤水提物灌胃给予D-GlaN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离心分离血清,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獐牙菜苦苷、栀子苷、胡黄连苷Ⅱ含量.结果:在HPLC含量分析中,血中獐牙菜苦苷、栀子苷及胡黄连苷Ⅱ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急性肝损伤状态下大鼠血清不同时间点均能检测到三种化学成分,而且在30min-1h内含量较高.结论:三种成分可作为地格达-4味汤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槟榔十三味丸(高尤-1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肝肾毒性的影响,随机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分为6组:槟榔十三味丸低、中、高剂量组(0.25,0.5,1.0 g·kg~(-1)),氟西汀组(3.3 mg·kg-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后,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UREA)、肌酐(CREA)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血清ALT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轻度肿胀、变性,肝窦缩窄,细胞界限不清(P<0.05).槟榔十三味丸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血清ALT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给药各组与氟西汀组大鼠的肝脏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毒性病变(P>0.05).各组大鼠血清AST、UREA、CREA含量无显著差异,肾脏病理变化不显著(P>0.05).说明槟榔十三味丸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无肝肾毒性,并具有肝损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血清指标及肝指数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连续给药30 d后称取大鼠重量,取血清分别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肝指数、肾指数、脾指数.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能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G的水平(P0.05),提高了SOD的含量、降低了MDA的含量(P0.05).说明白藜芦醇具有降低大鼠ALT、AST的作用,对肝损伤大鼠具有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红星二锅头制备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TG水平和肝组织中GSH、SOD和MDA的水平,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来观察CⅡ-3的效果。结果:CⅡ-3能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TG的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和GSH的活性(P<0.01);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CⅡ-3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均有所减轻,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结论:CⅡ-3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蒙药地格达—4味汤中栀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HPLC建立蒙药“地格达— 4味汤”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 .采用C18柱 ,乙腈一水 (15∶85 )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 2 38nm .结果该法平均回收率 99 1% ,RSD =1 78% (n =5 ) .该方法简便 ,快速 ,准确 ,为测定蒙药地格达— 4味汤中栀子苷含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巴中产栀子对大鼠肝损伤模型保肝降酶药理效应。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给予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70%醇溶性有效部位,速率法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观察巴中、湖北、江西和江津产栀子对CCl4导致的大鼠肝损伤模型降低AST和ALT作用。结果四个产地栀子无论是水溶性有效部位,还是70%醇溶性有效部位均具有非常显著的降低AST和ALT作用(与肝损伤模型组Model比较,分别为P <0.001、P <0.01、P <0.02、P <0.01);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比70%醇溶性有效部位降低AST、ALT的效果更好,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 >0.05)。巴中产栀子提取物降低AST、ALT效果比江西、湖北、江津产栀子更好(尤其水溶性有效部位),巴中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对肝损伤大鼠AST活性降低作用显著优于江津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5),非常显著优于湖北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1),极显著优于江西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01);巴中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降低ALT作用与湖北、江西、江津产栀子比较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但是无显著的差异(P >0.05);巴中产栀子70%醇溶性有效部位降低 AST、ALT 作用比江西、湖北、江津产栀子更有优势,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栀子对大鼠CCl4肝损伤模型保肝降酶效应研究结果证明巴中产栀子的品质更优、疗效更佳。巴中产栀子作为川产道地药材的开发研究值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类胡萝卜素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细胞坏死程度的影响,建立CCl_4诱导大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低、中、高剂量组(受试样剂量分别为0. 187 5、0. 375、0. 75 g/kg),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并观察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情况。结果显示,法夫酵母类胡萝卜素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 0. 05),受试样品不同剂量组大鼠的肝细胞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明,法夫酵母类胡萝卜素提取物对大鼠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葛花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每日予大鼠白酒灌胃方法复制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中药葛花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1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葛花醇提物低剂量组、葛花醇提物中剂量组、葛花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东宝甘泰片组。在造模的同时灌胃葛花醇提物及东宝甘泰片水溶液。连续灌胃8周,8周末取材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血清ALT、AST、ALP活性较空白组显著增加,TP、AL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且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葛花醇提物组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血清ALT、AST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TP、ALB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肝组织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GSH含量较模型组也明显升高。研究表明,葛花醇提物具有明显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藏传金丹丸的保肝利胆作用. 方法以CCl4 制作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 测定血清ALT、AST、TBIL的含量, 观察藏传金丹丸对动物急性肝损伤的影响;采用麻醉大鼠胆汁引流术, 测定正常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及胆汁成分. 结果藏传金丹丸能明显降低CCl4急性肝损伤动物血清ALT、AST的水平;使正常大鼠的胆汁流量明显增加, 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 结论藏传金丹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最适剂量及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用雄性ICR小鼠180只,分为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每个给药途径分为6组,对照组、Con A 10,20,30,40和50 mg/kg剂量组,Con A各剂量组注射相应剂量的Con A,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注射8 h后,检测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Con A各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无明显变化;尾静脉注射Con A 40 mg/kg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组织学病理显示:肝损伤明显,Con A 10,20,30 mg/kg剂量组ALT和AST水平变化不明显,50 mg/kg剂量组死亡率较高.结论小鼠尾静脉注射40 mg/kg的Con A可成功诱导ICR小鼠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